意識流文學泛指注重描繪人物意識流動狀态的文學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識,更包括無意識、夢幻意識和語言前意識。
意識流一詞是心理學詞彙,在1918年被首次提出。
意識流文學是現代主義文學的重要分支,主要成就在小說領域,不過在戲劇、詩歌中也有表現。
“意識流”原是西方心理學上的術語,最初見于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詹姆斯的論文中。
他認為人類的意識活動是一種連續不斷的流程,意識并不是片斷地銜接,而是流動的。意識流這一概念在心理學上第一次被正式提出。
20世紀初,法國哲學家柏格森的綿延論強調,生命沖動的連綿性、多變性。
他的關于心理時間與空間時間的區分,關于直覺的重要性以及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的無意識結構和夢與藝術關系的理論,都對意識流文學的發展有過重大影響。
學術界一般認為,意識流是象征主義文學在小說領域的體現,但是由于其技巧獨特,成就很高,因此通常把意識流文學當成一個獨立的文學流派來處理。
意識流小說家主張讓人物主觀感受到的真實客觀地、自發地再現于字面上,反對傳統小說出面介紹人物的身世籍貫、外界環境,間或挺身而出平頭論足的寫法,要求作者退出小說。
這個主張最初是由美國作家亨利 詹姆斯提出的,後來艾略特的“非人格化”的理論也表達了類似的主張。
意識流文學的代表人物詹姆斯 喬伊斯就把消滅了作者人格的戲劇看作最高的美學形式,并力圖在小說中達到這一目标。
意識流文學的表達技巧主要有以下五點:
1.内心獨白
在假定沒有其他人傾聽的情況下,一個人物把自己的所感所思毫無顧忌地直接表露出來,就是内心獨白,這是意識流文學最常用的技巧。
如喬伊斯的《尤裡西斯》中就有大量獨白,其特點是在獨白中完全看不出作者的行迹,純粹是小說中人物自己的真實意識流露。
2.内心分析
所謂内心分析是指小說中的叙事人物很理智的對自己的思想和感受進行分析追索,并且在并無旁人傾聽的情況下進行的。
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中就大量運用這種手法。
3.自由聯想
人物的意識流表現不出任何規律和秩序,其意識一般隻能在一個問題、一種事物上做短暫逗留,頭腦中的事物常因外部客觀事物的突然出現而被取代。
眼前任何一種能刺激五官的事物,都有可能打斷人物的思路,激發新的思緒與浮想,釋放一連串的印象和感觸。
4.時間和空間蒙太奇
蒙太奇是電影中用來表現事物多重性的一系列手法,如多視角、慢鏡頭、特寫鏡頭、閃回等。
意識流小說家為了突破時空的限制,表現意識流動的多變性、複雜性,經常采用這類手法,對這一類手法采用最多的意識流作家有弗吉尼亞 伍爾芙和威廉 福克納。
5.詩化和音樂化
意識流小說家為了加強象征性的效果,有時采用詩歌和音樂的手段。
他們廣泛采用意象比喻、樂章結構、節奏韻律,标點符号甚至離奇的拼寫方式,來暗示人物在某一瞬間的感受、印象、精神狀态或作品寓意。
伍爾夫的《海浪》的語言就和意象派詩歌非常相似,喬伊斯的《尤裡西斯》第11章“海妖”則運用了巴赫賦格曲的結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