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老齡社會,是人類曆史進程中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經濟事件。普遍長壽的全面實現,是社會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的标志,也是未來經濟生活中最具革命意義的動力源泉。
《老齡經濟》這本書從老齡社會的基本規律出發,前瞻性地提出,老齡經濟并不是在當前經濟的底盤上增加一個服務老年人的新闆塊,而是适應老齡社會的新的經濟體系,涉及全齡人口、全生命周期、全行業。作者詳細解讀了老齡經濟的本質、特征、潛能、影響,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老齡經濟的六大支柱産業——文化、健康、宜居、服務、制造和金融的定位、機遇和挑戰,将為人們科學應對老齡社會提供全新思路。
樹立老齡經濟思維
老齡經濟是混合經濟
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提到,老齡經濟是未來經濟,老齡産業是未來産業,如何開發老齡經濟和發展老齡産業,特别是開拓适老化相關細分産業,是所有經濟産業界人士都要面臨的重大戰略課題。
本書作者黨俊武從事老齡工作研究近30年,是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老齡科學研究》雜志主編、研究員。在作者看來,老齡經濟是混合經濟,“經濟當中許多事情是混合的,很難界分彼此。實際上,老齡經濟也是一種多要素相互纏繞的混合經濟。”作者認為,許多老齡産業界人士已經認識到老齡經濟是一種新的複雜的混合經濟,不能就事論事,不能就養老做養老,不能就老齡産業做老齡産業,必須跳出“老人圈”來謀事業。
從實際角度考慮,作為老齡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老年經濟,其混合性主要體現在老年群體本身就具備複雜性,既有當下的急需,還有長遠的憂慮,這些情況是許多老齡産業企業沒有深入了解的。黨俊武認為,老年人作為客戶對象不是孤立的,其消費行為表面上是自己完成的,但背後子女的意願、取向和态度更為重要。老年人及其子女不僅僅是家庭人,更是社會人。同時要注意的是,同齡人特别是他們的“圈子”文化十分重要。此外,老年經濟還涉及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問題以至老齡産業生态問題。
老齡經濟是位階更高的新經濟結構
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邬滄萍認為,老齡社會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标志,帶來的經濟機遇大于挑戰,關鍵在于站位老齡社會,轉變觀念,重新考量如何組織經濟。
在作者看來,老齡經濟是新經濟,離不開現代化過程中形成的金融經濟、資本經濟、實體經濟、制造業經濟,更需要服務經濟和文化經濟。
近年來,許多人認為老齡産業是一片藍海。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預測,中國是世界上老齡産業潛力最大的市場,預計2050年這個領域的産值将突破屆時GDP的1/3以上。實際上,這是從全生命周期角度講的老齡産業,也就是中老齡産業。如果從适應未來不可逆轉,同時有巨大潛力的老齡社會需求來說,宏觀經濟下的整個産業體系,也就是大老齡産業的發展潛力更大。老齡經濟不是在原有經濟體系之上增加的新闆塊,從老齡社會長期發展來看,它是現代化之後經濟的新結構。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軍認為,未來的經濟是老齡經濟,這必然引發新一輪産業革命,隻有大力開發老齡産業才能解決未來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問題。
黨俊武認為老齡經濟是長壽準備經濟。從整體上看,老齡經濟不僅是傳統上簡單的生産、消費、流通和交換問題,也是國家針對國民以及國民針對自己大幅延壽以後的新的經濟安排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新的經濟安排正在突破傳統社會的經濟框架,已經顯現出新的要求和新的特征,也正在醞釀形成新的經濟形态,這就是準備經濟,也稱延時經濟。在邁向普遍長壽的老齡社會的過程中,長壽引發的微觀經濟的變動雖然是靜悄悄的,卻是颠覆性的。
老齡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結構,是位階更高的新經濟結構。“實際上,老齡經濟在本質上是人的經濟,需要從生命友好的基本面向來考量。我們的經濟體系從研發、設計、生産,到流通、銷售以及善後處理等,都應當将生命友好的基本面向貫穿其中,而對于從生命孕育到身後安排的處理等全生命曆程中的連續性經濟事件,也應當将生命友好的基本面向貫穿其中。”黨俊武說,老齡經濟是生命友好型經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