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值又稱為酸堿度,是養殖水體水質的重要指标。是水産人經常接觸到的一個指标,它既簡單又複雜。最近很多養殖朋友池塘的pH值高,他們來問是什麼原因?如何解決?
在養殖水體中pH值十分直觀地反映着水質的變化,比如藻類的活力、二氧化碳的存在狀态等,都可以通過pH值的大小和日變化量來推斷,是否在正常範圍内。養殖前期,特别是放苗的時候,pH值若太高,則放入塘的蝦苗就會蛻殼十分困難或蛻不了殼,影響蝦苗的正常生長速度。在養殖中後期,特别是高密度養殖的高位池,由于有機物的含量較高,水中的藻類老化較嚴重。pH值若太低,則蝦蛻殼的時間會延長。蛻殼後,新殼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複正常。恢複的時間越長,蝦就越危險,被襲擊緻死、偷死等都會在這段時間發生。在富營養化的水體中,容易出現低氧或缺氧的情況,軟殼的蝦在這個時候容易被細菌病毒攻擊而出現各種疾病。
大家知道,養殖水體是由浮遊生物、細菌、有機物質、無機物質、養殖對象等組成的整體,生命活動在不停地進行着。因此,水質指标也就随着養殖水體内各種生物、物質的變化而變化。通常我們測量pH值,每天需測量兩次,早晨6-7點和下午3-4點各測量一次。這兩個時間點測量的pH值是存在一定的差值,它體現了養殖水體浮遊生物的活力,光合作用的強度等等。如果兩次測定的pH值變化值比較小,可能說明:藻類老化或死亡,光合作用在減弱。這時就要采取措施,處理水體,以免造成缺氧等養殖事故。
快速調節ph值過低/過高處理方案:
1、藍藻水:先在下風口殺藻,全塘潑灑有機酸解毒,有必要時換一部分新水,然後用“生物肥水膏 EM菌 複合藻源”培有益藻,抑制不良藻類滋生。
2、水質本身ph偏高,潑灑有機酸解毒,全塘潑灑“乳酸菌” “EM菌”,建議2~3次/月定期潑灑。有必要時用“10%單過硫酸氫鉀消毒片”改底解毒。
3、外源水好時可大量換水,換水前潑灑Vc,換水後潑灑“複合碘”消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