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撥打早報熱線反映,在太平角附近海邊漫步時,在木棧道的扶欄上發現了從未見過的神秘 “金花”。記者昨天到現場看到,這些神秘的“金花”身披金黃色外衣,身體柔嫩,既像木耳,又像花朵,在木棧道扶欄上開滿一片。記者采訪相關專家了解到,原來它是從雲藏地區遠道而來的“金耳菌”,在青島地區非常罕見,多年前他曾有幸碰見過,經過一番研究才查明它的身份。
“金色精靈”原是“老友”
昨天,記者在太平角附近木棧道的扶欄上确實看到了市民所說的神秘 “金花”。它們聚集生長,顔色鮮亮,通體呈半透明的金黃色,像一朵朵“小蘑菇花”,漂亮鮮嫩。記者采訪青島著名植物專家于濤了解到,原來這種神秘“金花”,他多年前曾碰到過,雖在青島比較少見,但也是青島的“老朋友”。
2012年8月,也是一個多雨的季節,鎮江路附近幹休所的建築大院裡,一堆廢棄的木茶幾被遺落在角落。經過連續多日的雨水浸潤,角落裡氤氲着潮濕氣息。于濤就是在這裡第一次發現了“金木耳”的身影。“第一次看到成片的金色‘小花’開在木茶幾上,很驚奇。雖然隻有兩三厘米,是很小的幼株,但金黃色的表面很吸引人,于是收集了幾朵帶回家觀察。 ”面對首次造訪的新物種,于濤很好奇,樣本經過質地、顔色、形态、口味等實驗觀察,于濤也隻能給予基本定論,屬于擔子菌綱,也就是常說的菌類植物,統稱為“金木耳”。但究竟它為何身呈金黃色?有什麼特性?翻閱書籍和網絡資料一直未發現關于它的詳細記載和專業表述。直到3年前,“小精靈”再次與于濤在同樣的地方相遇,于濤決心重新深刻“認識”這位朋友。
渾身是寶 遠道而來
有關金耳的記載,于濤翻閱很多資料,最後在《西藏常用中草藥》中醫文獻中發現詳細記錄。它很早作為一味名貴中藥,被食藥兼用。 “金耳生長在雲南的麗江、迪慶、大理、西藏等邊遠地區,又稱金耳菌,又名金木耳、腦形銀耳等,似腦狀,全體金黃色,寬2-7厘米,高2-3厘米。 ”于濤告訴記者,金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植物脂肪、碳水化合物、植物膠等成分。“神奇的大自然把還呈孢子狀的金耳,從偏遠的雲藏地區,通過夏季東南季風帶到青島,在青島落腳。 ”
“木耳遍地有,金耳難覓尋。”于濤告訴記者,金耳在雲南、西藏等地生長在黃栎、麻栎、柞栎、刺栎等腐木上,産量不多。在野生狀态時,金耳的稀有,整個雲南,一年也難以收集一噸。由于金耳的生長環境挑剔,隻能在無人的偏遠自然環境生存,人工無法培育,所以每年采集的收成很少。而它作為一味珍稀的中藥,具有獨特化學結構且高度對稱的化合物——金耳素,能潤肺止咳。相比木耳的清肺功能,金耳更勝一籌。于濤認為,金耳作為一種野生菌,由于無法确定生長地環境的具體情況,因此需要經過專業處理,才能用于食用。
落腳木棧道 環境宜生長
遠道而來的金耳為何在青島紮根?記者随之來到太平角附近木棧道,取了木棧道扶欄殘留樣本,經于濤鑒定,正是适合金耳生長的栎木木材。再加上青島多日的陰雨天氣,使木材形成了腐木,讓原本生命力極強的孢子狀金耳在這裡生根。
“金耳的生長環境對濕度、溫度很挑剔。 ”于濤告訴記者,當下青島氣溫在25-28℃左右,多雨季節也讓海邊濕度保持在90%-95%之間,豐富的海邊植被産生陰離子環境,讓空氣清新。這樣優越的自然條件,為金耳的生長搭建了一座 “開放型溫室”,孢子狀金耳能在5-6小時内快速長大成6-7cm的幼株,這是自然的力量。可是畢竟木棧道欄面積有限,金耳的生長隻能保持在幼株狀态。于濤說: “目前金耳的數量隻在太平角附近有少量聚集,它的出現對于周邊植被的影響,以及後期是否可以培育,都還要進行後期詳細觀察研究。 ”
青報全媒體記者 鐘尚蕾 攝影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