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都問過我,孩子啟蒙階段都可以讀什麼書?其實大部分家長都曉得《三字經》、《弟子規》,因為幼稚園或者小學都會有教,孩子們都可以搖頭晃腦的背出《三字經》、《弟子規》的内容,但是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
不知道含義,你們在背什麼哦。
針對于這類情況,我覺得如果你隻是叫孩子識字、發音階段,《聲律啟蒙》更為适合一些,古代沒有拼音好嗎,都是靠一類發聲去舉一反三的,而且大家可以看看其中的一個段落: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
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人間清暑殿 ,天上廣寒宮。
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
還有趙照的一首歌《聲律啟蒙》(沒有聽過這首歌,你肯定聽過《當你老了》)
不難發現,聲律啟蒙采取了排比、比喻、比拟、借代、誇張、對偶多種修辭手法。最主要的是,從小培養古文學修養,最起碼平時看到個火燒雲什麼的,可以用“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去形容,差點也可以是“落日紅霞,夕陽西下”,而不是“卧槽,好多鳥!卧槽,好美……”
有的家長會覺得,這科學嗎?衆所周知,日語的産生就是結合了很多漢字的音譯和草書的寫法。人可沒有用什麼拼音标注出來。
當然還有《幼學瓊林》、《顔氏家訓》好多傳統的國學啟蒙書籍。另外還有很多家長死心眼,就是教孩子幹巴巴的背,有什麼好背的啊,你自己研究一下,把其中的故事抽出來啊,最簡單《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就有個成語——孟母三遷。你可以把這個故事講得生動一些啊,對于年幼的孩子,對于故事的記憶很強,我之前在課堂上講的“文不加點”、“一字千金”很多有古代故事的成語,小朋友都可以很清晰的記得。
幼教階段,家長才是關鍵。
——————我是華麗的分割線——————
現在我們進入撇畫的書寫:
斜撇:區别于其他筆畫,由右至左、由上至下書寫。起筆頓筆,向左下角行筆,收筆時漸漸提筆出尖,無頓筆。書寫時不宜過于平直,需微彎
橫撇:區别于其他筆畫,由右至左書寫。起筆頓筆,向左側行筆,收筆時漸漸提筆出尖,無頓筆。書寫時不宜過長,需微彎
豎撇:居中書寫,初學者可沿着田格本中線由上向下書寫,書寫時起筆需頓筆,向下行筆,行筆至下半段時向左下方漸漸提筆出尖,無頓筆。書寫時不宜過短。
接下來,我們進入撇畫的相關字的書寫:
采:會意字。從爪從木。
甲骨文的“采”上部像手,下部像樹木及其果實。
表示以手在樹上采摘果實和葉子。
本義:用手指或指尖輕輕摘取來。引申為采集;搜集。
上下結構,書寫時需注意,上下略等寬,上半部三點畫收于中部。下半部“木”字收扁,整體居中書寫
川: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間是流水,正像河流形。
本義:河流。
單一結構,書寫時需注意三筆畫略等距,第一筆為豎撇,第二筆為垂露豎且較短,第三筆為懸針豎且最長
什:會意。從人十。十亦聲。本義:“什”是集體的十
左右結構,左窄右寬,“亻”的豎畫位于撇畫中位,
右側比左側寬,略占字體2/3,橫略上揚
豎勁直,不宜過長
生:.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
“生”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草木從土裡生長出來,滋長。
單一結構,書寫時需注意,撇畫不宜過長
三橫等距,豎勁直居中,最後一橫畫較長
月: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像半月形。
“月”是漢字部首之一。本義:月亮。
古人以月為群陰之本,故用以形容女子及女子有關的事物:
月貌花容(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單一結構,起筆為豎撇,橫折鈎遒勁,字體收窄
中間雙橫較短,左接豎撇右側不接
左:會意字。甲骨文字形,像手的象形。
本義:輔佐,從旁幫助。
半包圍結構,整體瘦長
橫畫較短,撇畫起筆居中且較長
“工”字收窄,兩橫之間的豎畫傾斜,上下不出頭
今天加了一些關于甲骨文的圖片,畢竟,萬事開頭難,中間難,結尾更難……一切源于堅持。
聽XX說,王石的辦公室裡挂了一幅字——“挺住,意味着一切!”(whatever,反正就是這麼個意思,他可能也沒堅持住)所以,希望每個人都可以堅持寫下去,至少走到哪裡,你在寫字這方面都是佼佼者。
加我的964839860
關注公衆号:Gils_book-Hall111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