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檢查】
1、内分泌檢查
PRL值>200μg/L者常為PRL腺瘤,PRL>100μg/L者約60%為PRL腺瘤,GH值>20μg/L者常可确診為GH腺瘤,GH值5~10μg/L者約20%為GH腺瘤。
ACTH值正常或中度增高(40~200ng/L),伴血漿皮質醇及24小時尿遊離皮質醇(UFC)升高有利助診斷ACTH腺瘤。
雙側岩下窦血ACTH值與周圍靜脈血ACTH值比較,前者較後者高2~10倍,有助于ACTH腺瘤的定性、定側及與異位性ACTH腺瘤相鑒别。
作垂體功能動态試驗,可以從不同途徑和水平觀察下丘腦-垂體的調節功能及分泌狀态。
2、放射學檢查
診斷腦垂體瘤除攝蝶鞍平片、蝶鞍薄分層片外,CT或MRI掃描定性及觀察腫瘤大小及生長方向。頸内動脈造影以除外動脈瘤;碘水腦池造影能清晰顯示腫瘤,并有助于鑒别空泡蝶鞍;作海綿間窦造影可有助确診及選擇手術入路。
【鑒别診斷】
1、垂體腺癌
垂體腺癌多見于成年人,垂體腺瘤病理示腫瘤細胞排列不規則,形态、大小各異,核濃染,有分裂象。
2、顱咽管瘤系良性腫瘤
症狀發展大多緩慢,主要表現為内分泌障礙,視覺障礙及顱内壓增高症狀。多見于兒童及青年。兒童主要臨床表現為發育遲緩或停頓,性器官發育不良,肥胖與尿崩等同時伴有顱内壓增高症狀,可出現視力、視野障礙或多飲多尿。X線攝片表現為鞍上區有特征性的鈣化斑,最典型者呈蛋殼狀,可與垂體腺瘤鑒别。成人主要表現有性功能減退、精神萎靡、倦怠、臉色蒼白,有視力、視野改變,或伴有頭痛,X線攝片有50%以上可見到鈣化,CT或MRI檢查有助于診斷。
3、鞍結節腦膜瘤
多為中年人。臨床上以視覺障礙為主症,同側視力減退及視神經原發萎縮,或視野出現不規則改變。或雙颞側偏盲及雙側視神經萎縮。很少有内分泌障礙。若腫瘤向前生長可産生雙側嗅覺消失。其視野障礙不似垂體瘤那樣典型,且先于内分泌功能障礙,有别于垂體腺瘤。X線攝片檢查晚期可見鞍結節或前床突鈣化,骨質增生或破壞。行腦血管造影,可有腫瘤血管染色。CT和MRI有助于臨床診斷。
4、鞍區異位松果體瘤
多發生于兒童或青春期,臨床症狀主要為視覺障礙、顱内壓增高表現、丘腦下部垂體前葉功能障礙與尿崩症。少數可有體溫調節中樞障礙,并無性早熟現象。X線攝片提示蝶鞍多數為正常,少數擴大或破壞。
5、視神經和交叉部膠質瘤
多見于12歲以下兒童,少見于成年人。多為一側視力進行性障礙,病側眼球可能有突出,或出現颞側偏盲、顱内壓增高或出現多飲多尿、嗜睡等症狀。頭顱CT檢查示輪廓不清且不規則,并有腦水腫圍繞,一般不難鑒别。
6、原發性空蝶鞍
原發性空蝶鞍為鞍隔解剖變異,蛛網膜下腔疝入鞍内,緻使鞍内充滿腦脊液,垂體受壓而産生臨床症狀。多見于中年肥胖女性。發病緩慢或在緩慢發病後停止發展,少數患者可出現内分泌症狀。首發症狀以頭痛、視力障礙為主,視野缺失不典型。X線攝片上多為蝶鞍擴大,氣腦造影可見鞍内充氣。CT平掃見低密度均勻影,增強掃描時無變化。
MRI表現T1加權掃描蝶鞍為低信号區,可見垂體柄直伸入鞍底,且靠近鞍
背,蝶鞍可以擴大,T2加權蝶鞍内充滿腦脊液,并呈高信号區。
7、鞍區上皮樣囊腫
以視力減退為主,内分泌症狀常不明顯,這與垂體腺瘤容易出現的内分泌症狀不同。垂體功能檢查一般無異常。X線攝片可見前床突、視神經孔、眶上裂等骨質吸收,蝶鞍可不擴大。血管造影可見鞍上占位病變。頭顱CT和MRI均可見到鞍區上皮樣囊腫的影像,邊界較光整。而垂體瘤常有月經不調、性功能障礙等表現。其X線平片可見蝶鞍擴大,頭CT平掃呈等密度和增強後高密度陰影,以蝶鞍為中心向上、向外生長。MRI檢查則可見到垂體瘤鞍内和向鞍外發展的腫瘤T1和T2加權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影。
8、鞍内動脈瘤
多見于40歲以上者,常有病側額部頭痛史。有時可出現病例的動眼神經麻痹或有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史。X線攝片上無蝶鞍擴大,行腦血管造影可有助于鑒别診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