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博物館中,存放着一件巨大的戰象甲胄,重達118公斤,它的出現曾經輝煌無比,但此後卻因一種特殊武器的出現,導緻它被迫“退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系本号作者删除。圖片與内容無關,請勿對号入座)
人類的曆史與戰争密切相關,衆所周知,在漫長的征戰過程中,人類發明出了多種有效的戰法,如步兵、騎兵、弓箭兵等兵種,它們都是戰場上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您可能并不知道,在東南亞一帶,當地人們曾經訓練過一種特殊的象兵,它們聽命于人類,并且成為了戰場上重要的大殺器。
據史料記載,波斯帝國在與亞曆山大大帝進行會戰時,就曾使用過象兵作戰,當時歐洲人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的猛獸,驚慌失措下顧不得逃命,隻能被敵人任意宰割,吃了一場大敗仗。距離我國不遠的暹羅國,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地區,也曾有過馴象的曆史,暹羅人不僅訓練大象在前方沖鋒陷陣,而且還組織大象群進行後方補給運輸,成為了強有力的供給運輸隊。
在現代人的印象中,大象是一種笨重的動物,它們行動遲緩、憨态可掬,似乎對人類毫無威脅。可是當大象被訓練成為象兵之後,其巨大的破壞力實在令人恐懼。據測算,戰象在沖鋒時,其時速可達30千米每小時,數十噸重的身軀加上超快的速度,令戰象擁有巨大的慣性沖擊力,即便是由戰馬組成的重甲軍團也不是它的對手。在戰鬥時,大象的腳、牙及鼻子都可以作為武器,它們踩踏、傾軋士兵,所到之處無人能擋。一般來說,在冷兵器時代的大規模作戰中,大象軍團可以利用身體優勢強行撕開一個大口子,為軍團步兵及騎兵的沖鋒找到突破口。
在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百戰百勝的趙雲就曾被象兵擊敗,主将孟獲也因此沾沾自喜。據書中交代,象兵的威力十分恐怖,它們皮糙肉厚,根本不怕刀劈斧砍,戰馬也會被它們吓得不敢前進半步。由此可見,象兵的威力十分巨大,是古代戰場上可以稱為“王牌”的奇兵。不過話說回來,戰象雖然戰鬥力驚人,但其本身也存在弱點,因為它們也與人類一樣都是血肉之軀。人類雖然渺小,但反複攻擊皮糙肉厚的戰象時,它們也會傷痕累累,戰象一旦倒下,身體的壓力就會令内髒受損,最後徹底死去。正因如此,人們才想到為大象披上戰甲,盡量将它們的戰損降到最低。
在英國皇家軍械博物館中,陳列着一件制作于1600年前的象甲,正是因為它的出現,才令我們見識到了古人的智慧及戰争的殘酷。象甲由六個部分組成,其盔甲高達3.9米,長4.85米,重118公斤,其内部專門以厚牛皮為襯,外面是一層層魚鱗狀的鋼制甲片,總數多達8439塊。從規模上而言,象甲是目前世界公開展出的最大型的一件,堪稱是皇家軍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我們是敵方的一位士兵,在面對一隻數十噸重且全身披甲向你奔來的大象時,除了逃跑,估計做不了第二件事,象兵的威力果然名不虛傳。
人類從冷兵器時代過渡到熱兵器時代,是一場無奈的進步。進步總是需要淘汰,而在此過渡中,首先被淘汰的正是象兵,畢竟沒有任何一頭戰象可以抵擋住一門4磅實心炮彈的轟擊,即使是全身披甲也不行。用一句流行語來說,自從大炮誕生之後,“能征善戰”的大象頓時變成了“無用的廢物”。這個事兒是時代的發展,也是曆史的必然。
參考資料:《東南亞象兵》雲南出版社出版 李利飛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