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旺斯是法國著名旅遊區,位于東南部地區,西起羅納河,東至瓦爾河,東南臨地中海。1834年起就成為著名避寒勝地。從馬塞東行,經耶爾到戛納,在這100多年來,一座座像項鍊上明珠一般的城市,沿海岸線相繼出現:昂蒂布、尼斯、維爾弗朗什、波裡渥、蒙特卡洛和位于意大利邊境的蒙頓。這些法國的旅遊名城背山面水,古老的村鎮點綴其間,中世紀的城牆時隐時現,更增加這裡古色古香的風采。每年一度的“花戰”,是村民最愉快的節日,屆時花車出動,伴以音樂、舞蹈,村民和遊客以互擲花束為樂。
1.阿維尼翁
阿維尼翁地區,位于法國普羅旺斯地區,距馬賽西北約85千米。1309年,羅馬教皇克勉五世把皇宮遷到阿維尼翁。阿維尼翁成為教皇都城。阿維尼翁的城牆建于公元14世紀,全長4.3千米。教皇的宮殿,面對着圍有柱廊的橢圓形廣場。阿維尼翁的聖貝内澤橋,建于公元12世紀初。大橋有21座橋墩,22個巨大的拱洞,是歐洲中世紀建築的傑作。大橋北側的聖尼古拉禮拜堂,正殿呈船頭形,别具一格。
2.馬賽
馬賽是法國第二大城和第一大海港,羅納河口省省會。位于東南部,瀕地中海的利翁灣,海上交通方便,和歐洲各國、亞洲、非洲、美洲之間都有直通航路。馬賽傍山臨海,氣候宜人,景色秀麗,是人們度假、遊覽勝地之一。這座名城已有2500多年的曆史。馬賽港現分為老港和新港兩部分。港内泊着3000多艘大小不一的遊艇,潔白的船身與蔚藍色的海水相輝映,映襯着街頭的人流和汽車,構成一幅絢麗的圖畫。人們可以乘遊艇到附近的小島遊覽。
3.維爾登峽
維爾登河兩岸的岩壁有艾菲爾鐵塔兩倍高,河水沿法國南部的峽谷谷底蜿蜒前進。峽谷長約20千米,深達700米,是歐洲最大的峽谷。峽谷最寬處在頂部,有1.6千米;但底部岩壁有時還不及一般起居室的寬度。維爾登河河水來自阿爾卑斯山雪融水,急流不斷沖刷上普羅旺斯石灰岩高原上較深的槽溝,從而形成峽谷。落在高原上的雨水已滲入地下,所以沒有溪流侵蝕和磨削峽谷的岩壁。春天郊外杏花開得遍地粉紅,夏天勒曼達草原一片深紫色。
4.阿爾的古羅馬建築
阿爾城内建有競技場、劇場、地下門廊等建築。建于公元前46年的露天劇場,是羅馬帝國最古老的劇場之一,比阿爾競技場還要早一個世紀。遺憾的是,舞台僅殘留兩根柱子和底座。原本擁有100根柱子和宏偉圍牆的三層建築,早已是千瘡百孔。除了風雨的侵蝕之外,主要是人為的原因所緻。在11~12世紀期間,教會在修建聖托洛芬教堂時,将劇場不斷拆毀,運走建材,緻使劇場受到嚴重損壞。
5.亞維農
亞維農是一座四周圍有城牆的文化曆史之城。14世紀,當時法王腓力與羅馬教廷因征收财産稅而發生沖突。1309年,教皇奉腓力之命,将教廷由羅馬遷到此地,結果導緻了“亞維農逮捕事件”。直到1377年,其間共有7位教皇在此居住。此後亞維農便成為歐洲宗教、藝術、文化中心,日趨繁榮。至今這裡仍保留有濃厚的藝術文化氣息。這裡每年夏季都要舉行國際戲劇節,吸引着許多遊客前來。
6.聖·托洛芬教堂
專為紀念阿爾地區第一任主教聖·托洛芬而修建。于1078~1152年完成基本雛形。教堂正面大門上的精美雕刻,是普羅旺斯最具代表性的羅馬藝術傑作。大門左邊的牆壁上,從左數起的第三個像即是聖·托洛芬。正面右邊的入口可以通到回廊。教堂的北面與東面建于12世紀,西面與南面則建于14世紀。在教堂北側和東側的柱子及柱頭上的浮雕最具藝術價值,不僅工藝精美,而且内容嚴謹。北側的内容大多來自于《基督複活記》和關于阿爾守護聖人的事迹。東側的雕刻大多取材于《基督受難記》。拾級而上回廊的上層可以俯瞰綠蔭環抱的回廊和鐘塔
7.尼姆
尼姆從傳統意義上說,是一座曆史古都,迄今仍保留着高盧時代和羅馬時期的遺迹。甚至連奧古斯都留下的“綁在椰子樹上的鳄魚”的圖樣,直到現在仍然是尼姆市的市徽。在16世紀宗教戰争時,尼姆加入支持新教徒的行列,當“南特诏書”被廢除後,許多新教徒為避宗教之難紛紛逃亡至此。1980年後,尼姆為了順應現代化之要求,決定在城市更多地采用現代風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尼姆現代新都市的建立并沒有破壞曆史遺迹,而且出現了現代建築與曆史遺迹和諧相處、巧妙結合的局面。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