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與文化藝術?作者:陳華文翻看中外美術史不難發現,藝術與自然如影随形,兩者親密無間,共同構建瑰麗的美學高峰《當自然賦予藝術靈感》這本書,對于我們從更開闊的視角,認知自然與藝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有益的參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自然美與文化藝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陳華文
翻看中外美術史不難發現,藝術與自然如影随形,兩者親密無間,共同構建瑰麗的美學高峰。《當自然賦予藝術靈感》這本書,對于我們從更開闊的視角,認知自然與藝術的相互關系,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作者艾萊娜·穆尼埃是藝術史學家,全書從“面對自然的繪畫”“古代繪畫裡的自然”“中世紀蒙昧的自然”“繪畫是對自然敞開的一扇窗”“鮮活、變化的自然”“啟發靈感的植物肖像”等九個篇章,梳理自然與藝術之間的曼妙。其實說到底,自然與藝術之間的關系,就是人類對自然的态度。
對自然的描摹,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開始。西班牙阿爾塔來拉洞裡的岩畫《受傷的野牛》,繪制于一萬多年前,應該算是人類最早的畫作了,同時也是最早表現自然的畫作。在長近2米的畫面中,野牛四肢蜷縮在一起,頭深深埋下,背部高高隆起,顯出因受傷而痛苦不堪的樣子。聰明的原始人借助岩壁的天然起伏來勾勒動物的形體,取得了驚人的立體效果。原始人為什麼要畫野牛?我們不必苦苦追問,但有一個事實可以肯定:當時的人類與動物之間是零距離的,否則,原始人怎麼能惟妙惟肖地對之進行描繪?
羅馬馬西莫浴場宮的壁畫《莉維娅内的山林》,則以綠色為主色調,蔥蔥郁郁的山林和歡快的小鳥,讓觀衆觀之感到惬意。這幅畫作在造型、色彩方面,忠實于所描繪的對象。當然,這個時期的寫實風格還處于摸索期,真正形成成熟的寫實風格,是幾百年之後的事情。但這幅畫的主要價值在于:無名的畫家把筆觸瞄準了自然界的動植物,并且有意識地突出刻畫的重點,畫面的虛實關系拿捏到位。這在今天是不值一提的技法,但朝前推演2000年,就不得不令人稱奇了。
1500年左右,西方進入文藝複興時期,人文主義走向曆史的前台,畫家們在創作主題上,不再受制于宗教題材,而是把畫筆轉向真實的、普通的人以及身邊客觀的自然,森林、河流、瓜果、花卉等,都成了畫家們表現的對象。也是從文藝複興時期開始,以科學、理性的态度探究自然,成為博物學家、動植物學家的重要任務,對自然規律的科學發現,也拉開了序幕。在達·芬奇的素描手稿《花卉研究:伯利恒之星》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代繪畫大師對花卉描繪是何等的精準和富有耐心。對于繪畫與自然的關系,他說:“誰非難自然,誰就是非難繪畫。”
文藝複興之後的幾百年裡,植物學快速發展,人類揭開自然界的一個又一個奧秘,與此同時,大自然在畫家的筆下,已經成了不可或缺的描繪對象。在法國巴黎郊區一個叫巴比松的村莊,一批畫家以描繪自然為中心,被譽為巴比松畫派。巴比松畫派将對自然的描繪推向了一個新高度。之後的印象派畫家則在描繪自然的過程中,擺脫了寫實造型的束縛,着重表現自然光線的千變萬化。他們更注重呈現心中的自然和風景,筆觸和色彩彰顯張力。
《當自然賦予藝術靈感》一書針對自然與藝術的叙述,是從西方美術的視角出發,但是,談到自然與藝術,顯然不能繞開中國傳統繪畫。在中國傳統繪畫體系中,與自然主題直接相關的有山水畫、花鳥畫兩大繪畫題材。在山水畫的世界裡,畫家們無論是表現巍峨蒼勁的高山,還是山林中的涓涓細流,畫面中都充滿着甯靜、和諧。自然在畫家們筆下顯得款款溫情,有世外桃源的空靈。回歸自然、回歸山林,是中國傳統畫家們的心之所向。山川、樹木、流水是表現的主要對象,而人物在畫幅中隻是點綴。
自然與藝術的關系非常豐富,絕非一本書能說透了,《當自然賦予藝術靈感》一書的意義在于,為我們深入思考自然與藝術打開了一扇門。(陳華文)
來源: 解放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