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洗潔精”是大部分家庭生活中的必備品,擠一兩滴在水裡,碗盤油漬很快就能除去,緊跟着碗碟洗潔精,瓜果洗潔精也問世了,方便了我們清潔瓜果,去除殘留農藥。
不過這些年,一直流傳着洗潔精是“害人精”,不僅傷手還緻癌的說法,這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
洗潔精其主要成分包括烷基磺酸鈉、脂肪醇醚硫酸鈉、泡沫劑、增溶劑、香精、水、色素和防腐劑等。
其中,烷基磺酸鈉和脂肪醇醚硫酸鈉是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用以去除油漬,表面活性劑(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體系的界面狀态發生明顯變化的物質,表面活性劑的主要的結構是雙親結構(amphiphilic)。一端親水(hydrophilic),一端親油(hydrophobic)。所以它的去污原理很簡單,表面活性劑會把一個個小油滴顆粒包裹起來,将其與水隔絕開來。親油基團聚集在内部接近油滴,避免與水分子接觸,而親水基團則暴露在外部與水接觸,兩者的共同作用使得水與油滴隔離開。這樣,油漬就很容易被水沖走。從而達到潔淨餐具的效果;某些洗潔精中還含有消毒滅菌的成分, 能去除對人體有害的微生物, 防止病從口入。
我們對洗潔精的擔憂主要來自烷基磺酸鈉和脂肪醇醚硫酸鈉這兩種化學成分。但實際上,國家對洗潔精産品的質量制定了嚴格的衛生标準,2015 年頒布的國标《食品安全國家标準急性經口毒性試驗》,将物質分為極毒、劇毒、中等毒、低毒和實際無毒五個等級。其中,洗滌劑用表面活性劑的毒性屬于該标準中的“低毒”和“實際無毒”等級。其經口毒性屬于"低毒"和"實際無毒"等級。
因此對于正規廠家生産的洗潔精來說,其所含的化學成分在安全範圍之内。日常生活裡,除非一口氣強行灌進大量洗滌劑,平時洗滌東西經皮膚攝入的量比起毒理實驗的口服攝入量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如果我們在使用完洗潔精後對餐具進行了多次沖洗,那麼附着在餐具上的洗潔精已經被沖洗掉了大部分,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人體可分解的範圍内,所以大家不必過于擔憂。
真正對人體有害的是不合格的劣質洗潔精,它們會添加甲醛,甲醛的作用是防腐劑,因為無甲醛洗滌劑對無菌生産和高純度工藝的要求很高,所以成本就很貴。一些小廠家因為原料、生産過程、衛生條件等等達不到要求,隻得使用甲醛作為防腐劑以保證洗潔精不變質。
甲醛是已經明确的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的物質,長期接觸都會損害健康。其中甲醛對皮膚及黏膜有刺激性作用,比如咽喉和眼睛鼻腔等,會造成這些位置水腫、發炎、潰爛,接觸過甲醛的皮膚可能出現過敏現象。所以我們購買洗潔精一定要購買正規品牌的洗潔精。
當然,在使用洗潔精這類合成清潔用品時,其中的化學成分會對皮膚造成一定傷害,這是因為洗潔精能除油,也就很容易除去皮膚表面的油性保護層,從皮膚中吸出水分。而且堿性洗潔精還能使組織蛋白變性,并破壞細胞膜,進而腐蝕皮膚。去污能力越強,脫脂性越強。過長時間接觸,皮膚分泌的油脂則被洗掉,導緻皮膚幹燥、角質層老化脫落等問題,嚴重的還會有過敏反應。
所以為了避免雙手受到傷害,呵護好肌膚,我們在用洗潔精洗餐具時一定要戴上乳膠手套,并在洗滌後用清水将乳膠手套充分沖洗幹淨。
除此之外,使用洗潔精的餐具,一定要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3遍以上,而不是在一盆清水中反複洗,以免化學物質殘留,很油膩的餐具,可先用熱水浸泡後再使用洗潔精,或倒入後将其充分稀釋後再用,從而減少用量。
當然,随着科技的發展,現在的洗潔精也有很多是采用天然、無人工添加,使用天然優質的原材料(皂樹皮,玉米,椰子油等),不含強酸強堿、人工合成香氛、乙氧基化物等刺激性化學成分。大家可以購買此類的洗潔精。
我們應有目的地挑選适合自己的洗潔精,如需清洗蔬菜瓜果的有專門的果蔬洗潔精,需要給兒童使用A類母嬰用洗滌劑。消費者選購時應選擇可靠的生産廠家和品牌,并到信譽較好的商場、超市購買,除此之外,購買前還應該要先看看成分表,對價格太便宜的産品需謹慎購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