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還是寒濕?
大家好我是張醫生。
前兩天跟大家介紹了一些脾虛濕盛體質的人調理的辦法,但是很多人給我留言:
我沒學過醫啊,不知道自己是寒濕還是濕熱??
舌頭紅是濕熱嗎?
有齒印就是脾虛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今天給大家總結如下,一分鐘可看完,分辨以下這2個點就可以了!
辨症狀第一個是看症狀。症狀是我們每一個個體自我感覺的一種描述。
比如說覺得自己“頭痛、胃脹”等,那這裡的“頭痛、胃脹”就是症狀。
這是一種主觀的感覺,别人可沒有辦法幫你感覺到“頭痛、胃脹”,所以,症狀是每個人的自我感覺,差異很大,需要自己用心去總結。
總的來說,症狀屬于主觀存在。
感覺口中泛苦
第二個看體征。體征是醫生可以監測到的,屬于客觀的表現。
你不用說,旁人也能夠觀察到的一些你身上的變化,就是體征。
比如說你舌紅苔黃膩,這個你不用說,你隻要把舌頭伸出來,你身邊的人都能看到,都能知道。
總的來說,體征屬于客觀存在。
舌紅邊有齒印
分辨清楚症狀跟體征,你就能夠輕松判斷自己跟家裡人的體質啦!
人類多是複合型體質
掌握主次原則輕松分辨體質!但是,有些人又有寒濕的症狀,又有濕熱的體征,寒熱錯雜,那到底屬于什麼體質呢?
在這裡張醫生給大家舉一個典型的例子:
複合型體質的中年男子
隔壁老王,35歲,心煩易怒,面紅口幹,眼耳口鼻多膿濁,大便黏膩,舌紅苔白厚膩,常年覺得怕冷手腳冰涼,脈滑數。
那麼他是屬于什麼體質呢?
有些人一看到“手腳冰涼”,就以為自己“大徹大悟”了,一定就認為這個人是“體質虛寒”,應該給他拼命進補?
其實單單憑借一個“手腳冰涼”,并不能否定這個人其他的濕熱症狀。
臨床上,大多數人的體質都是複合型的,并不是那麼單純。
張醫生在這裡跟大家解釋一下最容易被大家張冠李戴的一個判斷:
“症狀”是每個人自己的主觀感受,所以每個人的“感覺”跟描述可以稍有不同,臨床要多以體征為主。
我們判斷一個人的體質,要學會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遵循“主次”原則。
陰陽是最古老的辯證法
學會陰陽其實就是學會辯證寒跟熱,一個像水,一個像火。
這就是中醫的辯證法,這就是中醫的辯證論治。
有些人上火下水,有些人上水下火,有些人水火交融,怎麼分辨?
遵循“主次”原則即可,抓住主要問題,解決主要矛盾,問題就能解決90%。
用張醫生的辦法助你健康,關注張醫生,學中醫用中藥。
古中醫的年輕用法
就在微信公衆号妙手當歸
張醫生私号 關注了解更多中醫資訊
#快問中醫超能團##健康科普大賽##健康大V創作營#
有人在問那該如何調理?
一篇文章寫得太長沒意思,請看下回分解,謝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