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稱中原,省會鄭州,簡稱“豫”。在中國古代曆史上,河南因大部分位于黃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截至2016年底,河南省下轄20個縣級市、85個縣。其中,就新鄉縣和内鄉縣這兩個縣,都以“鄉”命名,名字起得非常謙虛。同時,對于這兩個縣來說,人口分别為34萬和73萬人,也即總人口之和超過了100萬。
新鄉縣
一方面,就新鄉縣來說,隸屬于河南省新鄉市。就新鄉縣的曆史來說,夏朝,此地屬冀州。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此地為汲縣之新中鄉。三國黃初元年(220年),此地屬魏之獲嘉縣,隸河内郡。隋開皇六年(586年)割獲嘉縣、汲縣兩邑部分屬地,取新中鄉首尾二字為縣名,正式設立新鄉縣,以新樂城(今新鄉縣之老縣城)為治所。由此,對于該地區來說,建縣曆史已經超過1400年,是建制曆史非常悠久的縣。
到了宋朝時期,新鄉縣屬河北西路衛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新鄉縣隸河南布政使司衛輝府。清朝這一曆史階段,新鄉縣屬河南省衛輝府。後又改屬彰懷道衛輝府。1983年,新鄉縣劃歸河南省新鄉市。截止2016年,新鄉縣轄6個鎮:翟坡鎮、小冀鎮、七裡營鎮、郎公廟鎮、古固寨鎮、大召營鎮,1個鄉:合河鄉,總面積達375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34萬人。
内鄉縣
另一方面,就内鄉縣來說,隸屬于河南省南陽市。内鄉曆史悠久,人傑地靈。縣地古屬郦地,春秋為邑,秦代設縣,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為菊潭縣,後幾經更名,到公元956年定名為内鄉縣。由此,對于該地區來說,建縣曆史已經超過1000年了。明清這一曆史階段,内鄉縣隸屬于河南省南陽府。在内鄉縣的曆史上,曾造就和培育了明代兵部尚書柴升、清代理學家王檢心等曆史文化名人。
最後,内鄉縣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西緣。東接鎮平,南連鄧州,西鄰淅川、西峽,北依嵩縣、南召。自古有“守八百裡伏牛之門戶,扼秦楚交通之要津”之說。截至2016年,内鄉轄12個鎮、4個鄉,分别為:城關鎮、湍東鎮、夏館鎮、馬山口鎮、師崗鎮、赤眉鎮、灌漲鎮、王店鎮、瓦亭鎮、桃溪鎮、趙店鄉、餘關鎮、大橋鄉、乍岖鎮、七裡坪鄉、闆場鄉,總面積達2465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73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