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研究表明,嚴寒和黑暗最終導緻了恐龍在6600萬年前的滅亡,這種大規模的滅絕時期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雖然科學家長期以來認為,小行星撞擊所噴出的塵埃雲是這些古老生物滅絕的原因。但新的模拟表明,比起塵雲和火山,可能有更多的因素共同導緻了恐龍的滅絕。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雜志”雜志上,顯示了小行星撞擊的後果将如何影響地球上任何存活的生命,植物将由于缺乏光而死亡,這将對食物鍊的其餘部分産生直接和緻命的影響。
德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PIK)的研究人員認為,在小行星撞擊的影響下,高層大氣中形成的硫酸液滴導緻了許多種類的恐龍無法适應的全球降溫的階段。
科學家說,由硫酸鹽氣溶膠引起的長期冷卻對于大規模滅絕的影響比僅在相對短的時間内保持在大氣中的灰塵的影響要更大。這也比撞擊産生極端熱量沖擊,火災或海嘯的影響更大。
根據新的假設,這些含硫氣體将從小行星碰撞位置蒸發并成為阻擋陽光和影響地球降溫的主要因素,而不是來自隕石撞擊或火山灰。
之前的研究已經提出了在希克蘇魯伯火山口周圍富含硫酸鹽的岩石被液化并在大氣中形成酸的想法,但是新的模拟給我們更好地了解它如何發揮出來。
科學家認為,空氣溫度可能下降至少26攝氏度,有3到16年的時間是低于冰點的溫度,而全球恢複的時間則超過30年。研究人員還懷疑,随着海洋的逐漸冷卻,并且被更深的下部的溫暖水替代,營養物質将到達海洋表面并促使大量的藻類的生長。
看到了進化是如何受到像小行星的影響,而大規模滅絕顯示地球上的生命是脆弱的。這還說明了氣候對我們星球上所有生命的重要性。
諷刺的是,今天,最直接的威脅不是來自自然冷卻,而是來自人為的全球變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