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5 05:26:10

大齡異地戀該堅持嗎?正值七夕前後,一個片名為《第二春》的短片在微博上引發熱議。

也許你也見過這樣一個“她”,滿頭銀發,一手推着嬰兒車,一手提着滿滿一籃菜,行色匆忙。嬰兒車可能不小心碰到了你,當她開口道歉的時候你發覺,原來她也是個異鄉人。

越來越多的報道将“她”推向幕前,并且給這一大群人選了一個稱謂——老漂族。

相關數據顯示,關于“老漂族”的各類報道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從2014年的72篇增長至2018年的300篇。

為什麼這一群體愈發引人關注?他們的真實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1. 你身邊也有“老漂族”嗎?

老漂族之所以引發關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國的老年流動人口越來越多,走出了和整體完全不同的趨勢。

據國家統計局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據,全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流動人口從2000年的503萬人增加至2015年的1304萬人,年均增長6.6%。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流動人口比例從2000年的3.9%上升至2015年的5.9%。

另一面,中國流動人口其實正在不斷下降。2015年,全國共有2.47億流動人口,比2014年下降了約600萬人,系40年來首次下降,2016年,全國流動人口規模比2015年減少171萬人,2017年則繼續減少82萬人。

在這一升一降下,老年流動人口占全國流動人口的比重也有小幅增加,從2000年的4.9%上升至2015年的5.3%。

在老齡化和流動遷移快速發展的雙重推動下,老年流動人口成為越來越需要關注的群體。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都市老漂族為了照顧孫輩)1

上海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上海市常住非戶籍人口超過977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在40%以上;2019年深圳的常住非戶籍人口也接近850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更是超過63%。

無論是過去的年輕流動人口日漸老去,還是老人随着子女加入了流動大軍,對于流動人口數量龐大的一線城市來說,老年流動人口現象都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議題。

據2018年城市統計年鑒數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6個城市的老年流動人口平均占總流動人口的12.8%,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都市老漂族為了照顧孫輩)2

一項針對北上廣深流動老人的特征分析顯示,北上廣深的流動老人主要來自安徽(11%)、江蘇(10%)、河北(10%)、黑龍江(8%)、河南(7%)等省份。

此外,流入北京的主要是戶籍所在地為河北及東三省的老人;戶籍所在地為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等地的流動老人主要流入上海;流入廣州深圳的流動老人除省内跨市流動外,多數來自湖南和湖北等地區。

2. 他們為什麼會離開家鄉?

這不到6%的選擇在外漂泊的,都是什麼樣的老人?

根據2016年流動人口動态監測調查,從年齡上看,老年流動人口相對較年輕,平均年齡66歲。從戶籍來看,約59%的老年流動人口來自農村,其餘41%來自其他城鎮。從教育水平來看,幾乎一半的老年流動人口僅受過小學及以下教育。

從性别上看,女性老年人的占比為41.9%,低于男性老年人。值得關注的是,相比于其他年齡組,65歲及以上的老年流動人口性别比(以通常用每100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數來表示)更接近100,也就是說男女比例更加均衡,而在其他年齡組,男性流動人口數量相對女性流動人口數量的明顯更多。

此外,八成以上的老年流動人口處于在婚狀況,不過一項基于2017年全國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動态監測調查數據的研究顯示,有11%左右的老年流動人口有配偶但自己孤身一人漂泊在外。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都市老漂族為了照顧孫輩)3

在安土重遷、落葉歸根的傳統思維模式下,是什麼讓他們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國家衛健委相關報告指出,照顧晚輩、養老與就業構成老人流動的三大原因,所占比重分别為43%、25.4%和22.5%。

從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來看,老年流動人口同樣呈現出家庭化流動特征。其中,因照顧孫輩而流動的老人比例最大,占35.2%;因照顧子女而流動的老人,占19.2%。

上面提到的老年流動人口性别比更加均衡,跟家庭化流動特征就有很大的關系。數據顯示,男性流動老人中有更大的比例因為務工經商流動,而在女性流動老人中則有更大的比例因為照顧子女和孫輩流動。

此外,非農業戶籍的流動老人與農業戶籍的流動老人相比,有更大的比例因為養老而流動。除了照顧孫輩外,養老是非農業戶籍老人更為主要的流動原因,務工經商和治病是農業戶籍老人更為主要的流動原因。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都市老漂族為了照顧孫輩)4

這樣看來,老年流動人口群體規模的擴大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中國傳統代際支持的現實投射。囿于中國當前的家庭結構和公共托育服務的“短闆”,絕大多數老年人主動或被動地承擔起隔代照料的重任。

3. 照料孫輩的他們需要被看見

在異鄉生活對老人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挑戰,他們的身心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一項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6個城市老年流動人口的抽樣調查顯示,中國老年流動人口的異地生活并不樂觀。62.9%的老年流動人口感覺沒有在原籍地身體更健康,58.87%的老年流動人口感覺沒有在原籍地生活快樂。

在社會融入方面,隻有14.72%的老年流動人口願意和本地人交朋友,感覺到本地人願意和自己交朋友的比例僅有8.37%。80.1%的老年流動人口沒有參與社區活動,絕大多數老年流動人口遷入地的社會關系網絡不強。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都市老漂族為了照顧孫輩)5

進一步探究不同變量對老年流動人口的身心健康的影響可以發現,人口特征、流動特征、社會融入、社會服務上的差異會造成老年人異地生活感知上的不同。

數據顯示,看病是否便利等因素對老年流動人口自評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響顯著。可事實上,老年流動人口中,建立健康檔案的僅占26.5%,遠低于國家規定的居民建檔率要求(75%)。該住院時,大部分流動老人及時住院治療,但仍有18.27%沒有住院。

值得關注的是,照顧孫輩的、沒有配偶的老年流動人口,他們的健康狀态更差。

照料孫輩的“被動型”老年流動人口,他們的自評身心健康比其他幾類都差,這可能是由于照顧孫輩需要耗費體力和占用大量的睡眠時間,影響了老年流動人口的身心健康。

有配偶的老年人自評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幾率比是沒有配偶者的3.658倍和3.456倍。這可能是由于子女無法給予老人心理上的陪伴,而老年人的相互陪伴對其身心健康有積極影響。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都市老漂族為了照顧孫輩)6

“早上6點起來做早餐,老伴送大寶上學,我帶二寶去幼兒園,上午打掃三居室,中午和老伴吃完飯馬上去超市準備晚餐,下午三點兩個人分别去小學和幼兒園接孩子。一周至少五個晚上大寶都要學街舞、奧數和英語,有時候老伴帶着大寶到晚上十點才能回家。”這是來北京照料外孫的兩位老人每周要面對的龐雜工作。

一位從東北農村到北京幫兒子一家照顧孫女的阿姨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們(兒子、兒媳)回來後,要麼看電視、玩手機、逗孩子,要麼還要忙工作。我理解,他們白天累了一天,不想說話很正常。”

北京城市學院公共管理學部副教授、中級社會工作師苗豔梅曾表示,“有的老人甚至将在北京給兒女帶孩子當作‘有期徒刑’,‘刑滿’(孩子上學)就能回家了。”

的确,目前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側重物質和服務保障,對老年人的精神慰藉和社會交往需求尚未重視。除了政府有關部門和社區需要給予幫助外,子女作為直系親屬,應該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幫助他們盡快熟悉遷入地環境。

如果你的父母也為你來到異鄉,請記得給他們多一點關注吧。

80歲的老兩口晚年生活(都市老漂族為了照顧孫輩)7

數據新聞編輯 李媛

新媒體設計 甲晨晨

校對 盧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