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1:26:56

浙江新聞客戶端 |程迅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1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2

文化氣質

深沉 VS 秀美

南京又名金陵、建業、江甯、石頭城。它的曆史地位非常特殊:從古代到近現代,曾經擁有的輝煌、遭受的苦難,遠超其他城市。

這與其地理位置分不開——環山面水、石城虎踞、鐘山龍蟠。進可以跨過江淮,北上逐鹿中原、争奪天下;退可以憑籍天險,坐擁江南半壁、安享繁華。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3

劉禹錫的《石頭城》一詩,曆代評價極高。白居易:“後世詩人,金陵無複措辭矣”。

這首詩精彩在哪兒?是那種強烈的興亡感。對“石頭城”經曆過的吳、晉、宋、齊、梁、陳六朝,跌宕起伏、精彩曲折的三百多年曆史,無限感慨。

如果再加上後來的南唐、南明、太平天國……一千多年來,多少蕩氣回腸的故事,都在這裡發生。

那麼多輝煌、苦難,都已成過眼雲煙。

在承平的日子,登上城牆,周圍遠山環繞,潮水寂寞地拍打、回撤,往複不絕。淮水邊的月亮,仍然按時東方升起、照到牆邊,高高地、冷漠地瞭望。

深沉厚重的曆史感,似乎才是南京真正的底蘊。這種力量,可以穿越時空。

如果說隻有唐詩才能體現南京的深沉厚重;那麼,用什麼演繹杭州的清麗秀美呢?大概是宋詞。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4

杭州,古名錢塘、武林、臨安。千年曆史文化名城,五代吳越國、南宋兩朝建都之地。

當然,論政治象征意義,沒法與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這樣最負盛名的古都相比;但南宋一百多年的穩定繁榮、文化昌盛,實在給它加分不少。

直到元代,馬可·波羅遊遍中國,感慨地記錄道:“這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從此盛譽傳遍西方。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在杭州”,它正是江南韻味的典型代表。

論風景,南京其實真不少。秦淮柔美、玄武宜人、鐘山毓秀、栖霞楓林。

可隻要看一個“指标”:著名文人贊美作品數——上面那幾個全部加起來,也比不上西湖。

所謂“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姜夔的“千樹壓、西湖寒碧”之韻味,令人感慨低徊。明朝張岱在《湖心亭看雪》中,也把西湖雪景之美,寫得淋漓盡緻。

“文化氣質”這一項,雙方各擅勝場:南京以厚重的曆史感、巨大的象征意義(唯二冠“京”之城),以“氣場”見長;而杭州以絕美的風景、深厚的人文底蘊,與之抗衡。綜合來看,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地理位置

中心 VS 邊緣

衆所周知,省會城市往往是本省的集中代表。省會城市經濟PK,往往代表着兩省經濟PK。但放在杭州與南京來看,卻有些微妙。

和其他省會城市相比,“散裝蘇大強”南京非常奇特。打開江蘇省地圖,就能看出點名堂:這個省會不僅躲在西南一角,還“完美”地三面嵌入鄰省安徽。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5

在清初“江南省”(明朝“南直隸”)的地圖中,“江甯府”(南京)可是中心位置。這一帶又是朱明龍興之地,對全國都有巨大的感召力,清廷深為忌憚。

于是,将其一分為二,分立出“安徽(安慶府 徽州府)”“江蘇(江甯府 蘇州府)”兩省,分而治之。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6

考慮兩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又仍讓“兩江總督”開府江甯,統管江蘇、安徽、江西三省。

相形之下,杭州就完全不存在這類問題,從古至今,它在浙江省是當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而現在,江蘇長期以“區域均衡”為發展戰略,蘇南條件好、發展快,得到的資源傾斜也多。

南京是省會、政治中心,可未必就是經濟中心。再加上尴尬的位置、複雜的淵源,南京對富庶的蘇南吸引力不強,而是吸引了安徽大量人口流入。

理解了這些,就大緻能明白:江蘇經濟地位突出,長期全國第二(曾接近廣東、有超越之勢),浙江一般排第四。可兩家省會的經濟實力PK,杭州始終壓制南京。

GDP

重工業 VS 新經濟

切入正題,讓我們來比較比較兩個城的GDP 。整體而言,杭州的GDP總量一直領先于南京,但兩者之間的差距變化卻起起伏伏,波動巨大。

從2009到2019,南京和杭州的GDP差走出了“U型曲線”。大緻分為兩個階段——

2009-2015:差距從850億左右,逐步縮小到330億。

2016-2019:差距從330億左右,擴大到1342億。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7

前後兩個階段,隻能用“趨勢逆轉”來形容。十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要而言之,有四個方面。

01 省會城市“首位度優勢”凸顯

近年來,各地對“聚全省之力、優先發展省會,帶動其他區域發展”似乎達成了共識。

一種推測認為,這反映了各區域經濟、人才競争的加劇。各省都意識到“領軍人物”的重要性:沒有一個“超級城市”,一味“散裝”發展,很難找到存在感。

江蘇雖是經濟第二大省,但與廣東相比,顯然缺乏廣州、深圳這樣光芒四射的城市。于是它調整了戰略,以雄厚的實力為背景,政策、資源大力向省會城市傾斜。

效果立竿見影,2009以來的十年,南京GDP增長明顯提速:2013年超過無錫,升至省内第二;到2019年,已比後者高出2000多億。

02 浙江遭遇“民企危機”陣痛

2011年四季度開始,浙江不少地區由于互保、聯保、信貸收縮等機制引發了信用鍊危機,金融風險波及面較廣。經濟遭遇陣痛,出現了長達4至5年的調整、恢複期。

這場由溫州、台州開始,綿延甯波、杭州、金華等地的風波,暴露出民營經濟自身的一些弊端或局限性:

制造業普遍比較低端、轉型升級緩慢;老闆對市場敏感,但重“商”而不重“工”;與“堅守主業”相比,更愛“掙快錢”;熱衷利用金融杠杆,跨界搞房地産、礦業投資甚至放高利貸,資金鍊普遍脆弱。

浙江的金融業本身,也有競争過度之嫌。以溫州為例,貸款不良率由2003年的0.3%,升至2013年的3%以上。這種狀況,不可能不對杭州造成影響。

03 重工業盛極而衰

按照上面的邏輯,南京5年前就該超過杭州了,怎麼這幾年差距反而拉大呢?

問題首先出在南京的産業結構上:電子、鋼鐵、石化、汽車,号稱其“四大支柱”産業。

與浙江省(除甯波)普遍以輕工、制造為主不同,南京的底色是重工業。

它擁有南京鋼鐵、梅山冶金、金陵石化、揚子石化、南京煉油廠、南京汽車、南京塑料……諸多重化工企業,産能龐大、人員衆多,對GDP貢獻占比很大。

2013年開始,重度霧霾席卷全國,社會各界意見非常大;二來産能嚴重過剩。

2014年,鋼鐵、煤炭等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全行業虧損。

2015年,中央提出進行“供給側改革”。

這種形勢下,南京國有重工業難免受影響,再要大幅增長、非常困難。

04 移動互聯、新經濟崛起

2012-2013年,深圳、杭州的移動網絡,悄然由3G換成了4G。兩到三年後,4G在全國範圍得到商用。

再到後來,時速300公裡的高鐵都可以掃“二維碼”付款了。不經意間,人們的生活發生了質變。

移動互聯橫掃傳統的商業、媒體、通信、娛樂、金融等行業,促使産業鍊劇烈重組分化,變革日新月異。

巨無霸式的互聯網企業迅速崛起:騰訊、阿裡、百度、美團、京東、字節跳動。還有新經濟制造型企業:華為、小米、步步高、大疆、海康、大華……

這短短六七年間的變化,隻能用革命性、颠覆性來形容。很顯然,杭州成功地抓住了機遇。

今天,互聯網高科技企業“江湖”,公認三足鼎立:北京、深圳、杭州。連上海的風頭,都被杭州蓋過,更何談南京?

杭州的GDP總額,再次拉開與南京的距離,順理成章。

發展模式

政府主導 VS 草根經濟

當然,南京号稱“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絕非隻有重工業,輕工制造型企業也很多。

由于它轄内高校衆多、科研院所人才儲備巨大,高科技行業如大數據、雲計算、智能裝備制造,也是政策重點傾斜、培育的重點,同樣成就斐然。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8

網上時常有這樣的聲音:“杭州除了阿裡,還有什麼?”這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的美麗城市,從來不乏偉大的商業奇才。

10年前,總部在杭州、“一瓶礦泉水”的精神領袖,成為全國首富;今天,總部在杭州、另一瓶礦泉水的精神領袖,再列全國首富。吉利、萬向這樣拔尖的企業,榮盛這樣的化纖巨頭,都在杭州。

盡管如此,但與其他經濟大省的頭部城市相比,例如廣東的廣州、江蘇的蘇州,杭州的制造業确有一定差距。

重點體現在優質核心企業數量少,缺乏智能制造、中高端制造企業集群;不少上個世紀成長冒頭的企業,轉型升級緩慢、停滞不前;因多元化投資走彎路、陷入困境的企業,也為數不少。

2015年後的經濟增長,杭州确實更多地得益于抓住“信息經濟”這張王牌,電商平台、移動支付、現代物流、雲計算、智慧城市等創新業态風生水起。但無論如何,不能簡單說“就一個阿裡”。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9

這就要回歸到文化了。本省的主要經濟特征,會給省會城市打下深深的烙印。江蘇、浙江這兩個省,同為沿海發達地區,地理位置也相鄰,它們發展的模式、風格會不會很相近呢?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七山一水二分田”,浙江大部分地區都是典型的丘陵地貌,山嶺綿延,土地狹窄、逼仄,交通非常不便。

這樣的地理條件,使浙江的甬、溫、台一帶,形成了鮮明的“海洋精神”:敢于冒險拼搏、善于捕捉商機。再加上勤勞、精明的個性,鑄就了鮮明的“浙商”文化。

這種文化個性,假以天時、出現在“風口”,就可能一飛沖天,讓世界為之驚歎。淘寶、支付寶,包括“三通一達”快遞,都是典型。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10

魚米之鄉、“蘇湖熟、天下足”,江蘇擁有遼闊的平原,南北交彙、江河湖泊縱橫,是一個“非典型”的沿海經濟大省,更多依靠發達的内陸航運。

蘇南雄厚的工業基礎、良好的人文素養,以強大的政府規劃、組織、管理為依托,創立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蘇南模式”,穩紮穩打、發展至今。

同時,管理者良好的組織、決策水平,超前的判斷、引導能力,同樣影響經濟發展。

相對來說,江蘇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從集體經濟、鄉鎮企業起步,政府的主觀能動性、主導性更強,具體的規劃、組織、管理更加細緻,更富“大政府”的特色。

而浙江,由于初始路徑就以“草根經濟”、民營企業為主,政府通常更加着力于宏觀,産業層面上的引導、規範,注重發揮主體自身活力,做好“服務型政府”。

南京與杭州經濟比較(區域經濟觀察員杭州VS南京)11

互聯網相關産業,作為“創新經濟”的集中體現,本身是無法被政策規劃、設計出來的。它需要頻繁的試錯、前期巨額的投入,天然帶點運氣的成份,失敗的幾率也非常高。

“赢者通吃”的殘酷現實,還很容易形成自然壟斷,後發者要突破壁壘、創新成功極難。沒有高強度的激勵機制、高度市場化的投融資機制,根本無法繼續,這也是浙江更易發展起互聯網經濟的原因。

結語

回到初始的話題:杭州VS南京,到底誰才是“長三角第二城”?其實,答案就在前面的讨論中。地理、曆史、傳統;文化、氣質;政治、經濟、産業、發展趨勢……兩座城市,實在是各有側重、平分秋色。

這個問題可能就像:北京和上海誰才是“中國第一城”那樣,不會有真正的答案。也許,謎底會在未來幾年揭曉?我們且拭目以待。

(作者系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