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與區域發展科技論壇》中,“海綿城市”概念首次提出;“提升城市排水系統時要優先考慮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優先考慮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設自然存積、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而《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試行)》以及仇保興發表的《海綿城市(LID)的内涵、途徑與展望》則對“海綿城市”的概念給出了明确的定義,即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适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将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 。
國務院辦公廳出台“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采用滲、滞、蓄、淨、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确了海綿城市的發展方向,讓海綿城市建設不僅僅限于試點城市,而是所有城市都應該重視這項“裡子工程”。
試點通知
2014年12月31日,根據關于“加強海綿城市建設”的講話精神和近 期中央經濟工作會要求,财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決定開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現将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中央财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一定三年,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檔确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對采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将按上述補助基數獎勵10%。
二、試點城市由省級财政、住房城鄉建設、水利部門聯合申報。試點城市應将城市建設成具有吸水、蓄水、淨水和釋水功能的海綿體,提高城市防洪排澇減災能力。試點城市年徑流總量目标控制率應達到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要求。試點城市按三年滾動預算要求編制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編制指南另行印發。
三、采取競争性評審方式選擇試點城市。财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将對申報城市進行資格審核。對通過資格審核的城市,财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将組織城市公開答辯,由專家進行現場評審,現場公布評審結果。
四、對試點工作開展績效評價。财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定期組織績效評價,并根據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獎罰。評價結果好的,按中央财政補助資金基數10%給予獎勵;評價結果差的,扣回中央财政補助資金。具體績效評價辦法另行制訂。
五、各地财政、住房城鄉建設、水利部門應高度重視此項工作,積極謀劃,組織有關城市做好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具體申報工作另行通知。
指導意見
國務院辦公廳2015年10月印發《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部署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建設海綿城市,統籌發揮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幹預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城市發展方式,有利于修複城市水生态、涵養水資源,增強城市防澇能力,擴大公共産品有效投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确,通過海綿城市建設,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态環境的影響,将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标要求。
《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從加強規劃引領、統籌有序建設、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組織落實等四個方面,提出了十項具體措施。一是科學編制規劃。将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城市規劃的剛性控制指标,建立區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二是嚴格實施規劃。将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和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在施工圖審查、施工許可、竣工驗收等環節嚴格把關。三是完善标準規範。抓緊修訂完善與海綿城市建設相關的标準規範。四是統籌推進新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從2015年起,城市新區要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老城區要結合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老舊小區有機更新等,以解決城市内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突破口,推進區域整體治理,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内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建立工程項目儲備制度,避免大拆大建。五是推進海綿型建築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推廣海綿型建築與小區、海綿型道路與廣場,推進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易澇點改造,實施雨污分流,科學布局建設雨水調蓄設施。六是推進公園綠地建設和自然生态修複。推廣海綿型公園和綠地,消納自身雨水,并為蓄滞周邊區域雨水提供空間。加強對城市坑塘、河湖、濕地等水體的保護與生态修複。七是創新建設運營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海綿城市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鼓勵技術企業與金融資本結合,采用總承包方式承接相關建設項目,發揮整體效益。八是加大政府投入。中央财政要積極引導海綿城市建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九是完善融資支持。鼓勵相關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将海綿城市建設項目列入專項建設基金支持範圍,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債券等。十是抓好組織落實。城市人民政府是海綿城市建設的責任主體,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發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門指導督促各地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作。
随着國内外經濟發展,随着城市化推進速度加快,地下工程迎來高速發展期,随之而來的是各種建設引起各地頻發道路塌陷、小雨道路漬水、大雨城市内澇。基于此類情況城市管道檢測已經是迫在眉睫。
以前我們都把城市建設重心放在地面以上,更近年來城市工程事故狀況頻發,我們建岩科技着眼于地下檢測,為“城市把脈”—探明地下管網的具體情況,為祖國建設建岩(言)建策。
随着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的出台,各地方也大力開展城市地下管網的普查及檢測,普查的目的是了解地下管線的具體位置及周邊配套設施的基本情況,然後根據需求建立數據庫,形成可視化的管道信息管理平台。我們的檢測項目主要是針對管道内部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主要檢測方法分有:管道潛望鏡檢測(BR-QV)、管道閉路電視檢測(BR-CCTV)、聲納檢測(BR-SIT)、管道電法測漏儀(BR-ELD )、管線雷達透視(BR-GPR)等檢測方法。
我們先從最直觀的視頻檢測方法開始介紹:
1、檢測項目名稱
CCTV管道檢測
2、 管道檢測目的
為了确保項目實施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管道檢測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和目标。
3、 管道檢測适用範圍
城市地下管道
4、管道檢測檢測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标準 《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 181-20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标準《城鎮排水管渠與泵站維護技術規程》CJJ 68-2016
5、管道檢測前的準備及管道檢測基本程序
現場檢測人員的數量不得少于 2 人。
5.1 管道檢測應按下列基本程序進行:①接受委托---②現場踏勘---③檢測前的準備---④現場檢測---⑤内業資料整理、缺陷判讀、管道評估---⑥編寫檢測報告。
5.2 按照要求收集待檢測管道區域内的相關資料,組織技術人員進行現場踏勘,掌握現場情況,制定檢測方案,做好檢測準備工作。
5.2.1管道檢測前應搜集下列資料:
(1)已有的排水管線圖等技術資料;
(2)管道檢測的曆史資料;
(3)待檢測管道區域内相關的管線資料;
(4)待檢測管道區域内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
(5)檢測所需的其他相關資料。
5.2.2現場踏勘應包括下列内容:
(1)察看待檢測管道區域内的地物、地貌、交通狀況等周邊環境條件;
(2)檢查管道口的水位、淤積、和檢查井内構造等情況;
(3)核對檢查井位置、管道埋深、管徑、管材等資料。
5.2.3 檢測方案應包括下列内容:
(1)檢測的任務、目的、範圍和工期;
(2)待檢測管道的概況(包括現場交通條件及對曆史資料的分析);
(3)檢測方法的選擇及實施過程的控制;
(4)作業質量、健康、安全、交通組織、環保等體系下具體措施;
(5)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6)工作量估算及工作進度計劃;
(7)人員組織、設備、材料計劃;
(8)拟提交的成果資料。
5.2.4現場檢測程序就符合下列規定:
(1)檢測前應根據檢測方法的要求對管道進行預處理;
(2)應檢查儀器設備狀态,确保儀器正常運行;
(3)應進行管道檢測與初步判讀;
(4)檢測完成後應及時清理現場、保養設備。
5.3管道缺陷的環向位置應采用時鐘表示法。缺陷描述應按照順時針方向的點數采用4位阿拉伯數字表示起止位置,前兩位數字應表示缺陷起點位置,後兩位數字應表示缺陷終止位置。如當缺陷位于某一點上時,前兩位數字應采用**表示,後兩位數字表示缺陷點位。
5.4管道缺陷位置的縱向起算點應為起始井管道口,缺陷位置縱向定位誤差應小于0.5m。
5.5檢測系統設置的長度計量單位應為米,電纜長度計數的計量單位不應小于0.1m。
5.6每段管道檢測前,應按本手冊附表A的規定編寫并錄制版頭。
5.7 管道檢測影像記錄應連續、完整,錄像畫面上方應含有“任務名稱、起始井及終止井編号、管徑、管道材質、檢測時間”等内容,采用中文顯示。
5.8現場檢測時,應避免對管體結構造成損傷。
5.9現場檢測過程中宜采取監督機制,監督人員應全程監督檢測過程,并簽名确認檢測記錄。
5.10管道檢測工作宜與衛星定位系統配合進行。
5.11排水管道檢測時的現場作業應符合現行行業标準《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CJJ6-2009等有關規範相關規定。現場檢測人員的數量不得少于 2 人。
5.12排水管道檢測時的現場作業應符合現行行業标準《城鎮排水管渠與泵站維護技術規程》CJJ 68-2016的有關規定。
5.13檢測設備應做到定期檢驗和校準,并應經常維護保養。
5.14現場檢測完畢後,應由相關人員對檢測資料進行複核并簽名确認。
5.15檢測成果資料歸檔應按國家現行的檔案管理的相關标準執行。
6、CCTV檢測方法及影像判讀
6.1 CCTV檢測方法
6.1.1爬行器的行進方向宜與水流方向一緻。
6.1.2管徑不大于 200mm 時,直向攝影的行進速度不宜超過 0.1m/s;管徑大于200mm 時,直向攝影的行進速度不宜超過 0.15m/s。
6.1.3檢測時攝像鏡頭移動軌迹應在管道中軸線上,偏離度不應大于管徑的10%。當對特殊形狀的管道進行檢測時,應适當調整攝像頭位置并獲得最佳圖像。
6.1.4 将載有攝像鏡頭的爬行器安放在檢測起始位置後,在開始檢測前,應将計數器歸零。當檢測起點與管段起點位置不一緻時,應做補償設置。
6.1.5 每一管段檢測完成後,應根據電纜上的标記長度對計數器顯示數值進行修正。
6.1.6 直向攝影過程中,圖像應保持正向水平,中途不應改變拍攝角度和焦距。
6.1.7 在爬行器行進過程中,不應使用攝像鏡頭的變焦功能,當使用變焦功能時,爬行器應保持在靜止狀态。當需要爬行器繼續行進時,應先将鏡頭的焦距恢複到最短焦距位置。
6.1.8 側向攝影時,爬行器宜停止行進,變動拍攝角度和焦距以獲得最佳圖像。
6.1.9 管道檢測過程中,錄像資料不應産生畫面暫停、間斷記錄、畫面剪接的現象。
6.1.10 在檢測過程中發現缺陷時,應将爬行器在完全能夠解析缺陷的位置至少停止 10s,确保所拍攝的圖像清晰完整。
6.1.11 對各種缺陷、特殊結構和檢測狀況應作詳細判讀和量測,并填寫現場記錄表,記錄表的内容和格式應符合本手冊附錄B規定。
6.2影像判讀
6.2.1 缺陷的類型、等級應在現場初步判讀并記錄。現場檢測完畢後,應由 複核人員對檢測資料進行複核。
6.2.2缺陷尺寸的判定可依據管徑或相關物體的尺寸。
6.2.3無法确定的缺陷類型或等級應在評估報告中加以說明。
6.2.4缺陷圖片宜采用現場抓取最佳角度和最清晰圖片的方式,特殊情況下也可采用觀看錄像截圖的方式。
6.2.5對直向攝影和側向攝影,每一處結構性缺陷抓取的圖片數量不應少于1 張。
6.3當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應中止檢測
6.3.1爬行器在管道内無法行走或推杆在管道内無法推進時;
6.3.2鏡頭沾有污物時;
6.3.3鏡頭浸入水中時;
6.3.4管道内充滿霧氣,影響圖像質量時;
6.3.5其他原因無法正常檢測時
7、管道潛望鏡檢測方法
7.1檢測方法
7.1.1鏡頭中心應保持在管道豎向中心線的水面以上。
7.1.2拍攝管道時,變動焦距不宜過快。拍攝缺陷時,應保持攝像頭靜止,調節鏡頭的焦距,并連續、清晰地拍攝 10s 以上。
7.1.3拍攝檢查井内壁時,應保持攝像頭無盲點地均勻慢速移動。拍攝缺陷時,應保持攝像頭靜止,并連續拍攝 10s 以上。
7.1.4對各種缺陷、特殊結構和檢測狀況應作詳細判讀和記錄,并應按本手冊附錄B的格式填寫現場記錄表。
7.1.5現場檢測完畢後,應由相關人員對檢測資料進行複核并簽名确認。
8、管道評估
8.1管道評估應依據檢測資料進行。
8.2管道評估工作宜采用計算機軟件進行。
8.3當缺陷沿管道縱向的尺寸不大于1m 時,長度應按 1m 計算。
8.4當管道縱向 1m 範圍内兩個以上缺陷同時出現時,分值應疊加計算; 當疊加計算的結果超過 10分時,應按 10分計。
8.5管道評估應以管段為最小評估單位。當對多個管段或區域管道進行檢 測時,應列出各評估等級管段數量占全部管段數量的比例。當連續檢測長度 超過 5km 時,應作總體評估。
9、檢查井和雨水口檢查
9.1檢查井檢查應在管道檢測之前進行。
9.2檢查井檢查的基本内容應符合表9.2-1 的規定,雨水口檢查的基本内容應符合表9.2-2 的規定。檢查井和雨水口檢查時應現場填寫記錄表格,并應符合本手冊附錄B的規定。
表 9.2-1檢查井檢查的基本項目
外部檢查
内部檢查
檢查項目
井蓋埋沒
鍊條或鎖具
井蓋丢失
爬梯松動、鏽蝕或缺損
井蓋破損
井壁泥垢
井框破損
井壁裂縫
蓋框間隙
井壁滲漏
蓋框高差
抹面脫落
蓋框突出或凹陷
管口孔洞
跳動和聲響
流槽破損
周邊路面破損、沉降
井底積泥、雜物
井蓋标示錯誤
水流不暢
道路上的井室蓋是否為重型井蓋
浮渣
其他
其他
表9.2-2雨水口檢查的基本項目
外部檢查
内部檢查
檢查項目
雨水箅丢失
鉸或鍊條損壞
雨水箅破損
裂縫或滲漏
雨水口框破損
抹面剝落
蓋框間隙
積泥或雜物
蓋框高差
水流受阻
孔眼堵塞
私接連管
雨水口框突出
井體傾斜
異臭
連管異常
路面沉降或積水
防墜網
其他
其他
9.3塑料檢查井檢查的内容除應符合第9.2條的規定以外,還應檢查井筒變形、接口密封狀況。
9.4當對檢查井内兩條及以上的進水管道或出水管道進行排序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9.4.1檢查井内出水管道應采用羅馬數字Ⅰ、Ⅱ……按逆時針順序分别表示;
9.4.2檢查井内進水管道應以出水管道Ⅰ為起點,按順時針方向采用大寫英 文字母 A、B、C……順序分别表示;
9.4.3當在垂直方向有重疊管道時,應按其投影到井底平面的先後順序進行 排序;
9.4.4各流向的管道編号應采用與之相連的下遊井或上遊井的編号标注。
10管道檢測成果資料
10.1檢測工作結束後應編寫檢測與評估報告。
10.2檢測與評估報告的基本内容應符合下列規定:
10.2.1 應描述任務及管道概況,包括任務來源、檢測與評估的目的和要求、 被檢管段的平面位置圖、被檢管段的地理位置、地質條件、檢測時的天氣和 環境、檢測日期、主要參與人員的基本情況、實際完成的工作量等;
10.2.2應記錄現場踏勘成果,應按本規程附錄 C 的要求繪制排水管道沉積狀況縱斷面圖,應按本規程附錄 D 的要求填寫排水管道缺陷統計表、管段狀況 評估表、檢查井檢查情況彙總表;
10.2.3應按本規程附錄 D 的要求填寫排水管道檢測成果表;
10.2.4 應說明現場作業和管道評估的标準依據、采用的儀器和技術方法,以及其他應說明的問題及處理措施;
10.2.5應提出檢測與評估的結論與建議。
10.3提交的檢測與評估資料應包括下列内容:
10.3.1任務書、技術設計書。
10.3.2所利用的已有成果資料。
10.3.3現場工作記錄資料,包括:
1)檢測單位、監督單位等代表簽字的證明資料;
2)排水管道現場踏勘記錄、檢測現場記錄表、檢查井檢查記錄表、雨水口檢查記錄表、工作地點示意圖、現場照片。
10.3.4檢測與評估報告。
10.3.5影像資料。
11、檢測設備及輔助工具
爬行器、主控器、線纜盤、将CCTV爬行器放入管道内的相關配套儀器一套、井鈎、噴漆、油漆、測距儀、氣體(毒氣)檢測儀、雨靴、連體防水服、安全繩、安全帽、安全服、鐵錘、撬棍、手套、移動硬盤、照相機、聚光強光手電筒、錐桶、交通熒光指揮棒、卷尺、防止磨損線纜的輔助設備、反光衣、潛望鏡、潛望鏡連接杆等。
12、管道檢測環境
環境無特别要求。
13、CCTV的使用安全及注意事項如下:
13.1 CCTV設備的機殼與安全地可靠相連。
13.2 不能将CCTV放置在溫度過高或過低的環境。
13.3 不能将CCTV長時間暴露在雨水中或過于潮濕的環境。
13.4 不能将CCTV放置于強磁場的物品附近。
13.5 切勿掉落抛擲等行為 讓其遭受強大的撞擊。
13.6 CCTV在運輸搬動的過程中務必要輕拿輕放。
13.7 為了防止出現電器故障,雨天應避免主機控制箱直接暴露在雨中使用,小雨的情況下可以用傘遮檔主機箱和發電機,大中雨應該放到車内或其它安全處。
13.8 CCTV所有航插應連接好,不用時應擰上防塵帽。
13.9 爬行器雖然是防水設備,但是工作前應該檢查所有接頭的緊固螺母是否擰緊。
13.10 爬行器因為密封性的原因不要随意坼散,防止密封性失效,漏水導緻機器故障。
13.11 CCTV工作前必須進行儀器自檢和全方位的操作檢測。
13.12 外業完成後,必須做好設備的清潔保養工作。
13.13 CCTV檢測作業全程必須優先保證人身安全和設備安全。
13.14在外業作業時輔助人員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應該盡可能的聽從主測的安排,以确保工程安全及時的完成。
13.15外出作業前應該清點儀器設備,以确保外出作業能正常運轉。
13.16外業結束前也應該清點儀器,以确保儀器不丢失。
13.17外業打開井蓋前應先注意井蓋是否連接好,小心人員受傷;外業結束時應該确保井蓋是正常的放置狀态,避免造成工程事故和人員安全事故;如若發現有些井的井蓋是壞的活動丢失了,應該主動與相關市政部門聯系,以免發生交通意外。
13.18 CCTV爬行器的鏡頭旋轉必須由主機箱遙控,盡量避免用手使其旋轉,以免損壞儀器。CCTV檢測結束前應該通過遙控箱遙控鏡頭複位。
14、潛望鏡的使用安全和注意事項:
14.1 潛望鏡在操作中必須小心鏡頭的安全,必須盡可能的保證鏡頭不沾水。
14.2 潛望鏡在工作中應該小心被伸縮杆下壓時壓到手。
14.3 潛望鏡在工作前的連接時應該小心的對準接口,以免損壞設備。
14.4 潛望鏡工作時必須按正常的步驟進行工作,以免該操作的記錄無效。
14.5 潛望鏡持杆工作人員應該盡可能的握緊潛望鏡的伸縮杆,以免杆掉到井内和避免視頻質量不過關。
15、檢測對象:
包括污水、雨水、合流管道以及附屬設施。管道檢測按任務可分為普查、緊急應對檢測、竣工驗收确認檢測、交接确認檢測、來自其他工程的影響檢測和其他檢測六類。
附表 A檢測影像資料版頭格式和基本内容
當對每一管段攝影前,檢測錄像資料開始時,應編寫并錄制檢測影像 資料版頭對被檢測管段進行文字标注,檢測影像資料版頭格式和基本内容應 按圖 A 編制。當軟件為中文顯示時,可不錄入代碼。
圖 A檢測影像資料版頭格式和基本内容
附錄 B現場記錄表
排水管道檢測現場記錄表
表SGGE/C909-01-A
任務名稱:第頁 共頁
錄像文件
管段編号
→
檢測方法
鋪設年代
起點埋深
終點埋深
管段類型
管段材質
管段直徑
檢測方向
管段長度
檢測長度
檢測地點
檢測日期
距離(m)
缺陷名稱或代碼
等級
位置
照片序号
備注
其他
檢測員:監督人員:校核員:年月日
檢查井檢查記錄表
表SGGE/C909-02-A
任務名稱:第頁共頁
檢測單位名稱:
檢查井編号
埋設
年代
性質
井材質
井蓋
形狀
井蓋
材質
檢查内容
外部檢查
内部檢查
1
井蓋埋沒
鍊條或鎖具
2
井蓋丢失
爬梯松動、鏽蝕或缺損
3
井蓋破損
井壁泥垢
4
井框破損
井壁裂縫
5
蓋框間隙
井壁滲漏
6
蓋框高差
抹面脫落
7
蓋框突出或凹陷
管口孔洞
8
跳動和聲響
流槽破損
9
周邊路面破損、沉降
井底積泥、雜物
10
井蓋标示錯誤
水流不暢
11
是否為重型井蓋
(道路上)
浮渣
12
其他
其他
備 注
檢測員:記錄員:校核員檢查日期:年月日
雨水口檢查記錄表
表SGGE/C909-03-A
任務名稱: 第 頁 共頁
檢測單位名稱
雨水口編号
埋設 年代
材質
雨水箅形式
雨水箅材質
下遊井編号
檢查内容
外部檢查
内部檢查
1
雨水箅丢失
鉸或鍊條損壞
2
雨水箅破損
裂縫或滲漏
3
雨水口框破損
抹面剝落
4
蓋框間隙
積泥或雜物
5
蓋框高差
水流受阻
6
孔眼堵塞
私接連管
7
雨水口框突出
井體傾斜
8
異臭
連管異常
9
路面沉降或積水
防墜網
10
其他
其他
檢測員: 記錄員: 校核員: 檢查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C排水管道沉積狀況縱斷面圖格式
管段編号
管段直徑
檢測地點
(繪圖區)
積深(mm)
平均積深(mm)
占管徑百分比(%)
平均百分比(%)
間距(m)
總長(m)
檢測單位:檢測員:繪圖員:日期:年月日
附表D檢測成果表
表D.0.1排水管道缺陷統計表
(結構性缺陷/功能性缺陷)
序号
管段編号
管徑
材質
檢測
長度
(m)
缺陷
距離
(m)
缺陷名稱及位置
缺陷等級
表 D.0.2管段狀況評估表
任務名稱:第頁共頁
管段
管徑
(mm)
長度
(m)
材質
埋深(m)
結構性缺陷
功能性缺陷
起點
終點
平均
最大
缺陷
缺陷
修複
綜合狀況評價
平均
最大
缺陷
缺陷
養護
綜合狀況評價
值
值
指數
值
值
指數
等級
密度
等級
密度
S
Smax
RI
Y
Ymax
MI
檢測單位:
表 D.0.3檢查井檢查情況彙總表
任務名稱:第頁共頁
序 号
檢查井類型
材質
單位
數量
其中非道路下數量
完好數量
井蓋井座缺失數量
井内有雜物數量
井内有 缺損
數量
蓋框突出 或凹陷
數量
井室周圍 填土有沉降
數量
備注
1
雨水口
2
檢查井
3
連接暗井
4
溢流井
5
跌水井
6
水封井
7
沖洗井
8
沉泥井
9
閘門井
10
潮門井
11
倒虹管
12
其他
檢測單位:
表 D.0.4 排水管道檢測成果表
序号:檢測方法:
錄像文件
起始井号
終止井号
埋設年代
起點埋深
終點埋深
管段類型
管段材質
管段直徑
檢測方向
管段長度
檢測長度
修複指數
養護指數
檢測地點
檢測日期
距離(m)
缺陷名 稱代碼
分值
等級
管道内部狀況描述
照片序号 或說明
備 注
照片 1:
照片 2:
檢測單位:武漢建岩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