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凝媽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很多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深有體會。平時孩子乖乖的怎麼看怎麼可愛,簡直是上天派來拯救家長的小天使。然而,孩子寫作業磨蹭拖拉,就是怎麼看怎麼讓人生氣,簡直就是上天派來折磨家長的小惡魔。
作為家長,為孩子寫作業的事沒少操心,看着孩子不想寫作業那樣,就忍不住大吼“快寫呀!”真的要把家長氣炸了。很多家長因為這事和孩子鬧得不歡而散,吃瓜群衆本以為隻是我們中國家長糾結孩子寫作業的問題。其實國外的家長也不例外,孩子寫作業讓家長崩潰真是不分國界啊!
美國老爸陪孩子寫作業,氣到拍桌子用中文大吼“快寫呀!”人民日報發了一個視頻,1600多條評論,2.2萬人點贊,竟然是因為美國老爸陪孩子寫作業,氣到飙中文“快寫呀!”。
7歲的女孩安娜是中美混血,媽媽是中國人,爸爸是美國人。一天,老爸陪女兒寫作業,女兒貪玩,爸爸氣得拍桌子用中文大喊“克洗(快寫)呀!”女兒卻還笑嘻嘻的,老爸這大吼也無濟于事啊!原來媽媽平時常說中文,所以爸爸會說簡單的中文。網友們都評論說:原來輔導娃寫作業的崩潰不分國界。
就在不久前,江蘇一位媽媽也在為孩子寫作業的事煩惱,甚至報警了。
江蘇徐州民警接到一位媽媽的報警電話,媽媽說自己的兒子12歲,不寫作業,她批評了孩子幾句,孩子竟然打人,于是媽媽報警:我是他親媽,不想要他了,快把他弄走吧。最後母子兩人互相道歉了。
不管哪個國家的父母,都喜歡孩子能快點寫作業。我們幾乎都跟孩子這麼說過“做作業就專心做作業,玩就專心玩,别一邊寫作業一邊玩,結果作業也沒寫,玩也沒好好玩!這是何苦呢?”家長說的話很有道理,為啥孩子就是不明白這個理呢?讓家長們深感困惑。
其實很多孩子的問題都來源于家長,是家長一步步把孩子培養得不愛寫作業了。如果家長能做到這3點,或許就不再為孩子寫作業煩惱了。
“禁果效應”告訴我們,越禁止越想做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禁果效應”,也叫做“亞當與夏娃效應”,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這與人們的好奇心與逆反心理有關。有一句諺語:“禁果格外甜”,就是這個道理。
家長們總是感歎,我們小的時候怎麼願意去寫作業,而現在的孩子卻不同呢?可以繼續回憶一下小時候的事情,每次放學回家,爸爸媽媽說的第一句話絕對不是“吃飯完就去寫作業!”而是“先去地裡幹活!”或者“先把飯做好!”“先看着妹妹!”
我們回家後俨然就會成為父母的一個小幫手,寫作業都是第二位的。每當你抽空拿本書看的時候,爸爸媽媽會說“别看閑書,有功夫拔草去!”在爸爸媽媽的心裡,幹活比寫作業重要。
爸爸媽媽不讓你寫作業,作業就成了一個“禁果”,我們反而就越是想寫作業,越想考出好成績,脫離那個家庭,到外面去看看,不想再像爸爸媽媽那樣隻知道面朝黃土背朝天。
而現在的父母呢,孩子一回家,一準會問“今天作業多不多?”告訴孩子“吃完飯就去寫作業!”看孩子沒去寫作業,再一次催促“快去寫作業!”見孩子無動于衷,就發火大吼“别玩了!快點去寫作業!”不然怎樣怎樣,巴拉巴拉說一大堆,孩子才氣呼呼地去寫作業。
這時,我們禁止孩子做的事情,諸如“手機”“玩具”,就變成了禁果,孩子就越是想偷食禁果,去玩手機、玩玩具,而不願意去寫作業。
如果我們不再每天唠叨“作業作業”,孩子也就不會對作業那麼反感。每次孩子回家,我們就找家務給他幹,讓他忙個不停,沒幾天他就發現作業是個“禁果”,想偷吃。
給孩子種下“正面心錨”,讓孩子感到寫作業不再是痛苦的事情
有家長咨詢一位教育專家,孩子為啥不愛學習。教育專家說:答案很簡單,學習有痛苦!
人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追求快樂,逃離痛苦。如果一個人感到做某件事痛苦,他就想辦法逃掉。如果做某件事情讓他感到快樂, 他就會主動去做。
我們在工作的時候特别努力,肯定特别希望得到老闆的誇獎甚至是獎勵,結果非但沒有受到表揚,老闆卻批評我們做的不好,達不到他的要求,我們就會對自己産生懷疑,我能行嗎?這會打擊我們的工作積極性,想撂挑子不幹了。
相反,如果老闆每次都針對我們的一點點進步進行鼓勵,我們就會認為老闆特别關心我們的成長,會更加無怨無悔地努力工作。因為感到快樂,我們才有動力。
其實,孩子開始是很願意做作業的,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特别愛學習,學習的那個勁頭讓人看着心疼。兒子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下午要進行語文測驗,兒子中午在家認真複習,寫了厚厚一沓紙,全是漢語拼音。媽媽忍不住心疼地說“别累壞了!”
孩子小的時候,大多數家長都是很有耐心的,一般不強調孩子做作業,孩子也會乖乖做作業。
可是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從來不追求成績的,也開始追求成績,看到孩子不認真寫作業,就會大肆批評一番。比如寫字寫得不端正,就一味的否定批評。比如計算題總做錯,就失去了陪孩子練習的耐心。孩子學習累了一天,剛要放松一下,家長又忙不叠地催“快去寫作業!”
有一個心理學效應,叫做心錨。心錨屬于一種條件反射,我們把某種感覺、某些人或者某些情緒聯系到一起,産生條件反射,就是種下心錨。
家長總是在孩子寫作業這件事上批評孩子,就在孩子心裡種下“負面心錨”。作業會成為孩子痛苦的根源,孩子一想到作業,就想到父母訓斥自己的樣子,有心理障礙,所以不想寫。
如果換一種方式,在孩子心裡種下“正面心錨”,讓孩子寫作業時想到的是快樂,他就不會排斥寫作業了。
孩子的作業總不會百分百不好,總能找到一些好的部分,我們就針對好的部分進行表揚,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孩子就會感到自己還有點希望。比方說,孩子寫字不規範,就挑出幾個寫的好的表揚,讓孩子照這個标準寫。
看到孩子作業不好的部分,我們就一起和孩子分析問題,是因為上課沒掌握,還是因為理解不了。對于上課沒掌握的,我們就和孩子一起看課本,再重新溫習一遍。對于理解不了的,讓孩子反複讀3遍題目,自然也就理解了。再不理解就幫助他一起理解,另外也可以求助老師。想方設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發洩自己的情緒,孩子就會感到寫作業沒那麼難。
激發孩子學習興趣,讓孩子變得更自律
我們總是認為,我們有很強的自控能力,特别有計劃性,會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做事。所以,我們認為孩子肯定也會像我們一樣自律,隻要告訴他“按計劃執行,學的時候就學,玩的時候就玩!”孩子就會嚴格執行計劃。其實,我們太高估孩子了,孩子的自制力沒有那麼強大。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成人的自律也不是一天養成的,而是在不斷修正中逐漸養成的習慣。對于上班族來說,每天必須固定的時間到單位,單位安排的任務必須在幾月幾日前完成,如果完不成,可能會受到一定的處罰,還可能影響客戶對你的信任。在多重的壓力之下,不得不逼着自己限期完成工作。我們成人之所以自律,實際上是先有他律後有自律。
從人的大腦發育情況來說,12歲以前的孩子大腦興奮和抑制水平還沒有完全發育平衡,讓他通過自律來學習實在有些“強人所難”,除非他能對學習表示出極大的興趣。我們會發現,孩子一旦做感興趣的事情,他就會非常自律,一不小心就超時了。比如打遊戲、玩玩具,為什麼就那麼樂此不疲,就是因為這些事情讓他感興趣。
所以,我們不要隻是跟孩子說讓他去作業就萬事大吉了,還要引起他學習的興趣,并幫助他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才會變得越來越自律。
1、讓孩子感到學習有趣
在孩子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就讓孩子感到學習是有趣的。家長做個有心人,關注孩子的學習進度。找到一些有意思的故事和有趣的知識,和孩子分享;舉辦家庭知識問答比賽,讓孩子感到掌握知識的樂趣;如果有需要動手操作的項目,就找材料和孩子動作制作;如果有條件可以來一次課本上的旅行,比如課本學到天安門,可以帶孩子去北京看一看。通過豐富的活動,激發孩子的求知欲和積極思考的能力。
2、制定作業時間表并監督執行
和孩子制定“作業時間表”,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内高質量完成作業,如果能完成目标,進行計分獎勵,分數累積到一定程度,可以換取自己的喜歡的東西,以此督促孩子養成限時完成任務的習慣。
同時,要留出檢查作業的時間餘地,監督孩子計劃完成情況,才能達到養成自律的目标。比如把計劃進行分段,1個小時檢查一次或者每完成一門功課檢查一次,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補救。如果都集中到最後再檢查,問題積累太多,補救難度太大,無形中又給孩子施加了壓力。
@凝媽悟語:孩子寫作業是父母的心頭病,打罵都沒有用。重要的是:要激發孩子的内在動力,讓他願意寫作業,才能做到保質保量。這個過程任重而道遠,需要家長極強的耐心,才能幫助孩子成長。
點擊加入嬰幼兒養育指南圈,第一時間獲取科學育兒知識: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台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