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一
基礎知識識記
1.給下列字注音。
篁( ) 珮( ) 冽( ) 坻( ) 嶼( ) 佁( )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
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紅的詞語。
(1)下見( )小潭 (2)隔篁竹( ) (3)如鳴珮環( )
(4)心樂之( ) (5)水尤( )清冽( )
(6)近岸,卷石底以出( ) (7)日光下澈,影布( )石上
(8)參差( )披拂 (9)潭中魚可( )百許( )頭
(10)青樹翠( )蔓( ),蒙( )絡( )搖( )綴
3.填空。
《小石潭記》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學家,世稱“柳河東”,“________”之一,本文按遊覽的順序生動地描寫出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谧,抒發了作者貶官失意的孤凄之情。此文寫于作者被貶為永州司馬期間,這一時期所寫山水遊記統稱________。
4.分析理解不恰當的是( )
A.作者隔着篁竹能找到小石潭,是小潭的流水聲吸引了他。
B.“全石以為底”就是說潭底全部都是石頭。
C.“寂寥”“凄”“寒”等詞其實都是寫心靜的,暗示自己的遭遇,流露出一種孤獨感。
D.文章表現了高潔、幽邃、凄涼之美。
5.翻譯下列句子。
(1)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4)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5)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運用能力提升
6.課文多角度描寫景物,其藝術手法主要有:①點面結合。如寫石:“________”是面;“為坻、為嶼、為堪、為岩”是點。②遠近交錯。如寫潭:“聞水聲”是遠;“下見小潭”是近。③動靜結合。如寫魚:“影布石上”是靜;“________”是動。④虛實相生。如“潭中魚可百許頭”表面寫________,實為寫________,以實寫虛,虛實相映成趣。
7.“若”“似”“如”都可以用來表比喻,但有時不一定是比喻。試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在括号内打“√”或“×”)
(1)聞水聲,如鳴珮環( ) (2)似與遊者相樂( )
(3)天涯若比鄰( ) (4)皆若空遊無所依( )
8.(多項選擇)抒發作者抑郁憂傷之情的句子是( )
A.聞水聲,如鳴珮環 B.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C.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D.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E.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G.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H.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9.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請依據以下給出的上聯,聯系已學過的課文《醉翁亭記》《桃花源記》《小石潭記》或課外讀物中的任意一篇對出下聯。
上聯:嶽陽樓壯美雄奇 範仲淹抒寫憂樂
下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内同步閱讀
閱讀《小石潭記》回答問題。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解釋加紅詞的含義。
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尤:________ 凄神寒骨 凄:________
11.下面句子中的“可”和“鬥折蛇行,明滅可見”中的“可”意思相同的是( )
A.可歌可泣 B.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C.潭中魚可百許頭 D.不可救藥
12.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
13.小石潭水清魚樂、環境優美,是理想的旅遊勝地,而柳宗元卻說“不可久居”。請結合你對柳宗元的了解談一談看法?
課外拓展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橋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鳴乍大乍細。渠之廣,或咫尺,或倍尺,其長可十許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環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員戰百尺,清深多倏魚。又北曲行纡徐,睨若無窮,然卒入幹渴,其側皆詭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
風搖其巅,韻動崖谷,視之既靜,其聽始遠。
(節選自柳宗元《石渠記》)
【乙】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辍,參差披拂。
(節選自柳宗元《小石潭記》)
【注釋】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庥(xiū):樹蔭。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紅詞的含義。
(1)民橋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3)北堕小潭
(4)卷石底以出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紅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有泉幽幽然 B.其側皆詭石怪木
然胡不已乎 安陵君其許寡人
C.然卒入于渴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興複漢室,還于舊都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16.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其長可十許步。
(2)風搖其巅,韻動崖谷。
17.甲乙兩段文字所描寫的水各有什麼特點?請簡要概括。
(二)閱讀《畫竹》,回答後面的小題。
餘家有茅屋二間,南面種竹。夏日新篁初放,綠陰照人,置一小榻其中,甚涼适也。秋冬之際,取圍屏骨子,斷去兩頭,橫安以為窗棂,用勻薄潔白之紙糊之。風和日暖,凍蠅觸紙上,冬冬作小鼓聲。于時一片竹影零亂,豈非天然圖畫乎!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18.下列句中加紅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 ( )
A.餘家有茅屋二間(我)
B.甚涼适也(适合)
C.無所師承(老師傳授)
D.置一小榻其中(放)
19.将下面這個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豈非天然圖畫乎!
譯文:
20.從這段文字中,你能讀出怎樣的生活啟示?
參考答案
基礎知識識記
1.huáng pèi liè chí yǔ yǐ xī suì liáo chù chuàng kān
2.(1)看見 (2)竹林 (3)好像 (4)以……為樂 (5)格外;清涼
(6)而 (7)映 (8)參差不齊 (9)大約,大概;左右
(10)翠綠;莖蔓;覆蓋;纏繞;搖動
3.《柳河東集》 柳宗元 子厚 河東 唐宋八大家 《永州八記》
4.B 解析:“全石以為底”的意思是以一整塊石頭為底。
5.(1)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好像在空中遊動,周圍什麼也沒有。
(2)溪岸的形狀像犬牙那樣交錯不齊,不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裡。
(3)因為這裡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4)(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隐時現。
(5)(魚)時而靜止不動,時而忽然向遠處遊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運用能力提升
6.①全石以為底 ③俶爾遠逝 ④魚 水
7.√ × √ ×
8.BFH
9.示例一:醉翁亭風景秀麗 歐陽修寓情山水
示例二:桃花源良田美池 陶淵明寄托理想
示例三:小石潭凄清深幽 柳宗元慰療悲情
解析:注意句式對仗工整,能把握課文内容和情感,符合對聯基本要求即可。
課内同步閱讀
10.尤:特别。 凄:使……凄涼(感到……凄涼)。
11.B
12.向潭的西南望去,(溪水)像北鬥星那樣曲折,像蛇爬行那樣彎曲。
13.答案略。 解析:以文知人,以人解文;讀懂文本,理解文化。凡能把小石潭“寂寥”“過清”的特點和作者被貶的凄涼心境聯系起來,且表達通順即可。
課外拓展閱讀
14.(1)搭橋,架橋。
(2)越過,經過。
(3)落入。
(4)彎曲,翻卷。
15.C
16.(1)它的長度大約十來步。
(2)山風吹動樹梢,悅耳的聲音響動山谷。
17.甲文:清澈幽深,鳴聲多變。
乙文:潭水清冽,水聲悅耳。
18.B 解析:“适”在這裡應該是“舒适”。
19.這難道不是一幅天然的圖畫嗎!
20.隻要留心觀察,處處皆有學問,一個人能通過自學成才。
練習二
一、完成下列填空
①《小石潭記》的“記”是一種文體,可記叙描寫,也可 , 是屬于 的範疇。
②《小石潭記》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長于寫 ,本文是他 中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寫作順序是:發現小石潭、 、 、潭中的氣氛。
2①抒情議論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遊記 《永州八記》
二、積累運用
①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篁( )竹 佩( )環( ) 佁( )然
俶( )爾 參( )差( ) 翕( )忽
鬥( )折 悄( )怆( ) 差( )互 寂寥( )
huáng pèi huán yí chù cēn cī xī dǒu qiǎo chuàng cī liáo
②根據拼音在括号裡寫出相應的詞語:
凜 liè( ) 翠 màn( )連 zhuì( ) 清 chè( )
冽 蔓 綴 澈
三、結合語境,解釋詞語:
①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
②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樂:____________
③皆若空遊無所依。 空:____________
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 _ 取:________ _
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
⑥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_____________ 許:
⑴ 向西走;往西走。⑵ 以……為樂。⑶ 在空中遊動。 ⑷ 伐:砍伐。取:開避。⑸ 格外 ⑥大約 來
四、把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譯句:
②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譯句: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随風飄動。
(魚兒)呆呆地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遊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
五、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1.“伐竹取道”與上文的“__________”呼應。隔篁竹
2.既表現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________________”。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3.按原文填空。
①文中高度概括小石潭這周圍環境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描寫遊魚靜态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文中描寫遊魚動态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___。
③文中表現小石潭的石頭千奇百怪的句子是: 。
4.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讀節奏。
潭 中 魚 可 百 許 頭。
5.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下列問題
①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
②小石潭的全貌怎樣的?
③遊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
④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
(1)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2)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3)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4)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下列是對本文的分析,其中不準确的一項是( ) D
A、 文章開頭采用未見其形,先聞其聲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環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寫鏡頭描繪遊魚和潭水,筆墨經濟,語言優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從各個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動。
D、 本文所寫景物,透出作者與同遊人的高興愉悅的心情。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 ②水尤清冽。( )
全石以為底。( ) ④參差披拂。( )
⑤佁然不動。( )
⑥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
⑦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 ⑧其岸勢犬牙差互。( )
⑨四面竹樹環合。( ) ⑩寂寥無人。( )
悄怆幽邃。( ) 以其境過清。( )
不可久居。( ) 乃記之而去。( )
二,翻譯下列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譯句:___________
②、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譯句:___________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譯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隻見)小溪像北鬥星那樣曲曲折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現。
因為這裡的環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我坐在潭邊,四周有竹子和樹林圍繞着,靜悄悄的沒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涼,寒氣徹骨,真是太寂靜幽深了。
朗讀課文,并回答問題: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通讀全文後,選用原文中的相關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與上文的“___”呼應,又為下文的“___”埋下伏筆。隔篁竹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② 既表現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語句是“_______”。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2、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答:
本文是按遊覽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境凄清的特點。
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答:
作者從遊魚、陽光、影子等角度來描寫潭水的清澈。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隻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你看魚兒在水裡遊,就像在空中浮遊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4、作者在描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
答: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鬥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這裡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根據原文内容,說說作者觀景賞物時的心情是怎樣發展變化的。
答:
開頭的心情是快樂的,這從作者“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以及對遊魚的那種“似與遊者相樂”的描寫可知;最後的心情又是凄涼憂傷的,這從“寂寥無人,凄神寒骨”的描寫可知。
6、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怆幽邃”,這“一樂一憂”似難相容,該如何理解?結合寫作背景,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懑難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7.按提示寫出相應語句并加以積累。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______ __。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____ _。
(3)寫潭中遊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 _ __。
(4)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____ ______。
(1)如鳴佩環 (2)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3)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4)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8、 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
遊覽的先後順序 石奇、水清、魚活、溪流曲折、環境凄美
9、按提示寫出相應語句并加以積累。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________________。
(3)寫潭中遊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_______。
(4)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______________。
(1)如鳴佩環 (2)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3)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4)鬥折蛇行,明滅可見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_B___
A.第二自然段寫潭中遊魚的姿态和情趣。
B.第三自然段寫小石潭險峻的岸勢和源頭。
C.第四自然段寫潭的四周環境和作者感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