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學習過“函數”,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就很自然想到函數。
那麼“函數”為啥叫函數,而不叫張數、李數和王數呢?
奇妙數學
18世紀時,西方就有了“函數”的概念,但真正傳入中國是在19世紀。清代數學家李善蘭和英國傳教士合力翻譯西方著作《代數學》和《代微積拾級》,其中就遇到了英文“function”(即現在的函數)的翻譯。
清代數學家李善蘭
英國傳教士偉烈亞力
他們首先遇到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西方的26個字母該用什麼來代替呢?
李善蘭先生博學多識,立馬想到了我國古代紀年法中的天幹地支。
其中,“十天幹”為: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 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為: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天幹地支表
這樣加起來共22個,即可對應英文中的共計22個字母。
那還有4個字母呢?
李善蘭先生又想到了我國古代常用的“天、地、人、物”四字,這樣,26個英文字母就完全對應了26個中文漢字。
同時,他們還翻譯了各種數學運算,比如“”就表示直線的方程“”。
李善蘭先生在翻譯的《代數學》第7卷中,寫了這樣一段譯文:“凡式中含天,即為天之函數”。其中,“天”對應“x”,“含”諧音“函”,意思就是“含有的表達式,就是關于的函數”,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當然,古時“函”有盒子之意,裝有東西的盒子确實就象是含有x的函數,或許李先生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現在,大家明白了嗎?
關注我,每天學習數學小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