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西關的恩甯路,是廣州的文化招牌,也是傳統手工制作銅器一條街,純手工銅器備受喜愛。
今天,帶你逛逛廣州的恩甯路,欣賞一下手工銅器。
恩甯路是一條有濃厚西關特色的道路。東起寶華路,西北至多寶路與龍津西路相接。小時候,住在這裡,大街小巷常聽到“補銅煲、钛煲”的叫聲。恩甯路有許多傳統的銅器店鋪,不僅是欣賞,也是百姓的用品,有各種手打的銅煲、銅壺、銅盆……
銅器,這一種傳統的工藝品自古有之,流傳至今,經久不衰。公元前8世紀,我國青銅器已廣泛應用做食具,酒具,茶具。由于其造價昂貴,當時普通百姓無法享用的。唐宋時期,整個社會興起一股家用銅瓷,不重金玉的風氣。銅茶具相對金玉來說,價格更便宜,煮水性能好。到了明末清初,銅水壺幾乎一統天下,不論是茶館,還是居家,都使用銅水壺,俗稱“銅吊”,至今,人們還将銅吊泛指一切燒水壺。
從傳統手工制作,到機器批量生産;從幾十元的小件,到十幾萬元的純手工打造;從日用銅壺銅盤銅鍋,到大件的銅質家具、奢華擺設都能找到。 恩甯路銅器一條街的店鋪各有特色,有專賣手工制品的,有專賣機器制品的,有以生活用品為主的,有以旅遊紀念品為主的……
據介紹,手工制作銅器的過程非常複雜繁瑣,首先,要經過銅材的選購、下料、雛形加工、回火(銅件在敲打一遍後必須回爐燒紅、蘸水冷卻後銅質會變軟,這樣才能再次敲打,這道工序要多次反複、貫穿銅器制作全過程),然後是塑形、精細加工、焊接、清洗抛光等,流程繁複,耗時長。而真正能把手工銅器做成藝術品則更費時費精力了,一件成品至少要敲打10萬次才能成形,技術高超的師傅能在最後一道工序中,敲出均勻有序、精巧細膩的“錘花”,若功夫不到家,之前的所有努力将付諸東流。
如今,政府大力提倡保留民間工藝,手工銅器工藝還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手工制銅鋪在西關逐漸紅火起來。 往年,第十甫路與恩甯路之間的紅綠燈一過,就完全是進入另外一個甯靜的世界。
今天,金光燦燦的西關銅器街依然人來人往,老廣州喜歡到這裡尋找當年的記憶,年輕人喜歡來這裡尋找時尚的傳統,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尋古覓寶,不亦樂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