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痛啊!”
“哪裡痛?多久了?什麼時候痛?怎麼個痛法啊?”
“就是痛,痛死了!”
上述對話經常出現在疼痛門診,場景中的醫生和患者都很無奈。教你五招,快速認識我們的疼痛,并向醫生精準描述!
第一招,描述疼痛位置。冷靜下來,想想到底是哪裡在痛?是脖梗子、肋叉子、胯骨軸子,還是波棱蓋、腳脖痛?此處要特别提醒互聯網問診的小夥伴和老夥計,說不清楚的情況下,畫張示意圖或者找張人體照片标記出疼痛的部位,更利于醫生理解。
第二招,說明持續時間與發作頻率。“持續時間”是指疼痛第一次出現的時間,是1周前,兩個月前,半年前,還是5年前。“發作頻率”是指疼痛是一直痛(持續性)還是一陣兒一陣兒的(陣發性)。如果是陣發性的,那麼每次發作時間有多長?每陣發作間隔有多長?
第三招,描述疼痛性質。這就是醫生口中常問的“怎麼個疼法兒”。比較具有代表性以及專業性的描述大緻如下,大家對号入座即可:酸痛、脹痛、針紮痛、火燒痛、串電痛、螞蟻爬、老鼠咬、絞痛、壓榨痛、撕裂痛、麻痛、觸痛(一碰就痛)、刀割痛、放射痛、悶痛……
第四招,描述疼痛程度。這便是俗稱的“有多痛”!向醫生形容有多痛,隻需記住下面這把“尺子”——視覺模拟量表(VAS)。表中将疼痛程度分為10級,最痛打10分,完全不痛打0分。看看中間的連續數字,再看看小人兒們的表情,您的疼痛程度可以打幾分?
第五招,回憶誘因及加重緩解因素。“誘因”指的是首次出現症狀時可能的誘發原因,比如勞累、劇烈運動、外傷……“加重緩解因素”指的是疼痛出現以後,什麼情況下會輕一點,什麼情況下會重一點。比如,休息、彎腰、排便、用了什麼藥之後會好一些,按壓、運動、受涼、睡眠不足之後會加重,等等。(校對/梁雅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