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沙僧最不起眼,論資排輩,屬于老末。但立足于整體角度去深掘其形象内涵,即可發現,沙僧形象決非可有可無,他不僅是一個血肉飽滿、具有個性的典型人物,而且還是《西遊記》主要人物畫中不可缺少的有機部分。沙僧也有其獨特的個性,說到他的獨特,主要是由于沙僧性格有着兩面性,即既有受人肯定的一面,又有受批判的一面。
一.自覺的贖罪意識
沙僧本來是能夠在天宮穩做卷簾大将的,隻因失手打碎玻璃盞這個偶然性的失誤,便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因此,觀音菩薩勸他跟取經人當個徒弟,他當即表“願皈正果”。西天路上,悟空動不動便神采飛揚地宣傳自己大鬧天宮的神韻風采,八戒動不動便要分行李散夥,甚至唐僧也常常表現出鄉關之思,隻有沙僧一心一意西天取經,希望以此贖清自己打碎玻璃盞的罪過。
二.馴順服從,明哲保身
比起悟空的大鬧天宮和八戒的調戲嫦娥,沙僧失手打碎玻璃盞不算什麼罪過,可他受的苦難卻最多。但他卻連一點抗争的念頭也沒有,隻是默默忍受。西天路上,他不像悟空、八戒那樣罵唐僧“膿包”、“罷軟”,而且處處對唐僧表現出最大的順和忠誠。沙僧對取經集團内部矛盾曾起到調解作用,促進了取經集團的團結,但當矛盾激化的時候,卻又常常緘口不言,明哲保身。唐僧數次念緊箍咒,沙僧除了“苦勸”過一次外,其餘都是“唯師是尊”。五聖成真,八戒被授為淨壇使者,還當面表示不滿,可是沙僧僅僅被授予金身羅漢,卻默默接受,沒有絲毫争辯的意思。
三.任勞任怨,埋頭苦幹
沙僧一直是踏踏實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像悟空那樣好名,也不像八戒那樣具有不泯的貪欲。他最直接的責任是照顧唐僧的起居生活。這些事情顯得瑣碎平凡,但沙僧都将其處理得有條不紊,并且還時常幫助八戒挑擔。遇到妖魔鬼怪時,他一般都是看守行李馬匹,但一旦參加戰鬥,就絕不像八戒那樣臨陣脫逃。實際上,取經隊伍真正的老實人卻是沙僧。
四.秉性善良
唐僧雖然也十分善良,但他的善良多表現為是非不分,人妖不辨,總給人做作的感覺,隻有沙僧的善良,才是發自性情的真情實感。八戒貪色,做了一夜“繃巴吊拷女婿”,沙僧見了不忍,放了行李,上前解了繩索救下;悟空被三昧真火燒的火氣攻心,是沙僧跳進水中就出悟空;見到悟空“渾身上下冷如冰”,便不由得“滿眼垂淚”,痛哭失聲;唐僧被妖怪變成了猛虎,是沙僧“近前跪下”,懇請悟空“萬望救他一救”;黃袍怪揪着百花羞來到被捉的沙僧面前對質,沙僧不顧自己生命危險,毅然替百花羞圓謊。這種出自内心的或者說是潛意識的善良,又和他的老實密不可分。
沙僧的身上有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穩重、任勞任怨、細心周到,卻也存在着國民的劣根性-逆來順受、不懂反抗。他的存在調和了集團内部矛盾,保證了取經集團可以順利取得真經。所以說沙僧的存在無論從結構設計、情節内容還是人物形象上都起到了完善《西遊記》的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