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北京中關村,傳聞中的CRM 廠商紛享銷客獲得融資一事落下實錘——國内知名軟件廠商金蝶國際宣布戰略投資紛享銷客,金額為5000萬美元。
在開場演講中,紛享銷客創始人&CEO羅旭用“鳳凰涅槃”形容過去一年多的經曆:“從個人來說,2016年底,我參加馬拉松時心髒驟停了幾秒,醒來後覺得萬幸,應該是冥冥之中還有很多事沒做完;從公司來看,2016年我們進行了上千人的調整,去重新定位,回歸到産品。”
紛享銷客創始人&CEO羅旭
相較于之前的高調,紛享銷客在2017年幾乎可以說是銷聲匿迹,但它狂飙突進式的發展路徑,的确給業界帶來諸多影響。
僅是在钛媒體編輯自身的見聞中,從2016年的某個節點開始,企業服務領域的玩家們似乎突然達成了某種共識:To C 式高舉高打的市場推廣方式并不适用于 To B,對于企業客戶來說,産品講究的是能否滿足需求,而不是所謂的流量、入口、或者免費。
而一旦要給以上觀點加一個佐證,所有人的心中就會默契地出現同一個案例——紛享銷客。
坦白說,這對于紛享銷客來講是不公平的,作為移動辦公 CRM 領域的先驅者,紛享銷客用自身的經驗教育了市場。在經緯中國定義的“SaaS 元年”2015年裡,幾乎所有曾經、正在、即将進行企業服務創業的玩家,都多少了解紛享銷客那段瘋狂的曆史:
2011年,原新京報副總裁羅旭離職創立紛享科技,當時定位為企業協作平台,名為“紛享平台”。
2013年,紛享科技獲得IDG資本300萬美元A輪融資,重新定位做銷售管理,改名為“紛享銷客”。
2014年7月,紛享銷客獲得北極光創投領投的千萬美元B輪融資;同年12月,紛享銷客再次獲得了由DCM領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
2015年7月,紛享銷客獲得來自高瓴資本領投的1億美元D輪融資。
2016年3月,紛享銷客獲得中信産業基金E輪融資,同時宣布:公司定位由移動銷售管理平台轉為一站式移動辦公平台,“紛享銷客”更名為“紛享逍客”;同年7月,紛享逍客再次獲得華聯長山興投資E 輪7000萬美元融資。
2018年1月,紛享銷客獲得金蝶國際5000萬美元戰略投資。
從融資速度來看,紛享銷客曾創下一年(2014.07-2015.07)融資三輪、近兩億美元的驚人速度,也曾在2015年的下半年中燒掉上億元,在分衆傳媒旗下的電梯樓宇、戶外媒體、客戶端等地投放大量廣告。
2015年,紛享銷客在電梯樓宇、戶外媒體、客戶端等地投放大量廣告。
在2016年的羅旭看來,當時出現的 SaaS 窗口期很快就會結束,為了迅速把握移動辦公領域内的機會,必須要用激進的品牌策略讓市場快速認知紛享銷客;羅旭在當時接受采訪時曾表示:“紛享銷客已經考慮在2018年以後啟動IPO的計劃,目前方向是通過VIE架構在海外上市。”
而在2018年1月的融資發布會上,不論是紛享銷客還是投資方金蝶國際,都再沒有談論過“上市”的相關事宜,而經曆過多次調整戰略的紛享銷客,也把發展重心回歸到面對中大型客戶的CRM 領域。
由于紛享銷客在名稱以及定位的多次更改,當钛媒體向多位業内人士詢問有關紛享銷客的評價時,得到的回複多是對這家公司的疑問:紛享銷客現在是做什麼業務的?做大客戶還是小客戶?它現在到底叫什麼名字?
紛享銷客的每一次改名都和其戰略變化相關,大緻可分為:起步時的紛享平台(2011年)——定位銷售管理的紛享銷客(2013年)——定位一站式移動辦公的紛享逍客(2016年3月)——重回銷售管理的紛享銷客(2016年末至今)。
隻不過,相較于前三次的高調宣布,經曆了動蕩的2016年,紛享銷客的第四次易名顯得悄無聲息。
2016年7月,“紛享逍客”召開 E 輪融資溝通會,此後便沉寂了一年多,産品名稱也再次改回“紛享銷客”。
在紛享銷客最為激進的2015-2016年,除了耗費上億元的市場投放以外,紛享銷客還曾在一年之内,将公司員工由800人擴張至2000人,其中銷售人員達1500人。
但在極速擴張下,紛享銷客的産品能力卻沒有跟上用戶規模的膨脹,多次出現産品相應過慢、服務器崩潰等問題;而其在免費與收費徘徊的商業戰略,也讓其客戶與合作夥伴頗為“受傷”。(詳情可見钛媒體2016年的報道——《成立4年、三次更改戰略方向,危險的紛享逍客》)
“當時我們屬于從行外到行内,理解這個行業确實花了一些時間,不過這未必是壞事,有時過于傳統也看不到未來。”針對此前紛享銷客的市場激進策略,羅旭這樣回複钛媒體。在他看來,2015年紛享銷客憑借廣告曾創下單月獲客過萬的紀錄,這在當時對SaaS 行業是有積極影響的。
如今,紛享銷客已經不再是一家資本驅動、以銷售為主導的 SaaS 公司,在2016年末進行人員調整後,目前紛享銷客員工規模在600人左右,銷售僅占100多人,其餘大部分為研發團隊。
這樣的團隊構成也與紛享銷客接下來的布局有關。此前,紛享銷客提供的大多是針對中小企業的外勤簽到、IM 通訊的“管控類” SaaS 軟件,而從2016年末開始,紛享銷客開始向“連接型”SaaS 軟件轉型,并重點服務快消、醫療、制造行業等B2B類大客戶,幫助他們與産業下遊,特别是各類分銷商進行系統上的對接。
根據紛享銷客官方透露,目前紛享銷客在2017年的營收已超過1億元,付費客戶近兩萬家。
對于 SaaS 公司來說,服務大客戶意味着更高的客單價,但也同時要面臨更複雜的個性化需求,因此,紛享銷客正着重提升 PaaS 平台的能力,根據羅旭透露,紛享銷客目前正着力将 IM、BI、前端UI 等能力 PaaS 化,未來可實現軟件針對銷售、市場、出納等不同場景的千人千面。
不過,钛媒體也注意到,眼下羅旭時常談及的“連接型”CRM ,以及從“銷售團隊的内部管控”,到“以客戶為中心連接員工、渠道商、合作夥伴”的管理形式,甚至今後與微信的連接暢想,都與羅旭在2013年宣布紛享銷客定位銷售管理後接受采訪時的理念一緻。隻不過,在資本的推動與 SaaS 的熱潮之下,紛享銷客在當時激進地選擇擴張,錯失了在 CRM 領域深耕産品的時機。
在紛享銷客 7 輪的融資曆史中,金蝶有着特殊的意義,它不僅是第一位戰略投資方,也将成為紛享銷客的單一大股東。
根據天眼查系統的數據,目前紛享銷客的股權結構中,除了羅旭作為内部股東占比35.24%以外,原先的第一大外部股東:IDG 資本合夥人牛奎光占股16.04%,也就是說,投資5000萬美元後的單一大股東金蝶,其投後占股将會高于牛奎光。
天眼查系統顯示的紛享銷客股權結構。
另外,經钛媒體向投資機構人士求證,金蝶投後在紛享銷客占股大約在15%左右。因此粗略測算,目前紛享銷客估值在 3 億-3.5 億美金左右。
對于金蝶來說,在這段被戲稱為“蝶蜂戀”的投資中,紛享銷客可以補足金蝶在雲市場,特别是 CRM 領域内的短闆。
相較于私有化部署的傳統軟件模式,“雲業務”正成為金蝶集中發力的闆塊。根據金蝶的年中财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金蝶整體雲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5.1%,至人民币約2.83億,占集團整體收入比重上升至26.8%。其中,從金蝶雲ERP升級而來的金蝶雲實現收入人民币1.8億元,同比增長70%;續費率在90%以上。
“到2020年,金蝶雲業務的收入比重将超過60%。”金蝶集團CFO林波對钛媒體談到。目前,金蝶集團旗下的雲産品包括面向大中型企業的SaaS ERP軟件金蝶雲、面向小微企業的一站式雲服務平台精鬥雲、移動辦公平台雲之家,以及電商行業雲管易雲等。
而在紛享銷客看來,金蝶長久以來服務大中客戶的經驗,以及在全國完善的銷售渠道體系,則能直接幫助紛享銷客在産品落地層面更好地觸達客戶。
“金蝶對我們是戰略投資,不是控股。我們一定會堅持紛享銷客的獨立運作。”羅旭說到。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