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八”,該喝臘八粥了。
臘八節吃粥的風俗,由來已久。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把這種綜合祭祀,叫做“合祭”。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衣足食,該感謝神靈啊!于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借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這就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
臘八節和臘八粥每年都會從寒冷中帶給我們溫暖,因為它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缺衣少食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孩提時向往的一個日子。因為隻有這天,才能喝上一碗濃稠的粥。
記得小時候,每到這天,外祖母要起得很早熬臘八粥,我們則躺在雕花木床上暖暖的被窩裡睡覺。依稀可聽見,外祖母手腳并用折斷木柴木棍的聲音和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響。後來迷迷糊糊的不知睡了多久,就聽外祖母喊着,“幺兒們,快,都起來了,喝臘八粥啦!”我們便飛快地跳出被窩,穿好衣褲,疊好被子。然後,争着搶着以最快的速度,沖到房間門口,邁過木門坎,坐到堂屋四方木桌的長木凳上。
不過,孩子輩兒隻能坐下席,也就是背對堂屋大門的位置;正對堂屋大門的上席,是留給家裡最高輩分或最年長的長輩們坐的;側對堂屋大門的左右席位,是留給父親母親和舅舅姨媽們坐的。
待大家坐定之後,外祖母就把一瓷盆熱騰騰的臘八粥端上來,先給我們每個孩子盛上一碗。粥,是用大米、糯米和紅小豆熬制的,吃到嘴裡粘粘的,香、甜、糯,有一種讓人欲罷不能的香味。
那年月家家都窮得叮當響,因此,能吃上一頓臘八粥,簡直是不亞于過年。所以,這粥也就不可能熬得很多,每個人隻能分到一碗。吃完了隻能眼巴巴地看着空盆,于是就把碗舔得比洗過的還幹淨。
吃過飯,我們就背着書包,走進寒冬的凜冽,瑟縮着小身子,上學去。如此這般的環境下,也不忘了邊走邊咂吧嘴,回味那碗吃到嘴裡滾燙的粥,暖入心扉的滿足與滋味。
一碗粥,就那樣在艱難的日子裡,被融進生命的骨血,伴我們閱遍世間風雨,走過人生長河,走過各色美食。而它,依然是千帆過盡之後,獨一無二的人間美味和真情歲月。
而今,手中盛着這碗節氣的粥,卻總想盛出外祖母的味道。咽下一口滾熱的粥,也抑制不住思念的疼,隻有兀自感傷。這時,女兒搖了搖我的手,問道:“臘八粥太好吃了!媽媽,你怎麼什麼吃的都會做?”我沉默了許久,低下頭的一瞬間,淚目。
想起了我的外祖母,她曾語重心長地跟我講:“女孩子家家,日子要好好過,廚房裡一定要是一把好手,這樣别人就難不倒你,将來走到哪裡腰闆都硬。”一晃二十三載沒聽見她老人家跟我說一句話,可歎這天上人間的距離,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這些手藝,都是從我的外祖母那裡學來的。我的外祖母,她雖然目不識丁,可那一手做各種吃食的手藝,卻無人能及。她最驕傲的事,便是把她的那些手藝,傳給了她最疼愛的外孫女兒,那個人就是我。我一直堅信,我會做的這些吃食與我,都是外祖母生命的延續和傳承。”女兒似懂非懂地望着我,點了點頭,卻無比認真地安慰我說:“媽媽,您不要難過。等我再長大點兒,您就把這些手藝傳給我,将來我再傳給我的兒女,這樣您的外祖母就可以永遠活着了。”
聽完女兒的話,有些欣慰,有些釋然。臘八時節,一碗粥裡話從前,暖過内心的孱弱和迷離,追溯的往事,慢慢演繹成一幕渴望回去的歲月。
吃罷臘八粥,吃下粥裡延續的所有情感,年味漸濃,思念更深……
作者系重慶散文學會會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