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剛到公司,感覺辦公室一片死氣沉沉,屁股在工位上沒坐熱,朋友貝貝就跟我發來消息:“想辭職了,最近好累!”
我安慰貝貝,假期剛來嘛,很正常, 貝貝卻回複:“這種狀态我已經持續一個月了,工作沒有幹勁,每天都很不開心!”
細問之下我才知道,貝貝已經在公司工作了兩年,因為經常加班熬夜,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态,每個月都要去一趟醫院。
近幾個月,她感覺工作越來越沒激情,不想上班又不得不上班,本來有好幾次提升的機會,都被她錯過了。
像貝貝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遇到,一旦你發現工作狀态長時間很低迷,你很有可能進入了職業倦怠期。
弗洛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職業倦怠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産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态。
職業倦怠是個體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時的一種極端反應,是個體伴随于長期壓力體驗下而産生的情感、态度和行為的衰竭狀态。
類似的表現還有:
你很努力的完成了工作,卻總是看不到希望,想改變卻無力!
實現了工作目标,老闆也給予了獎勵,但就是沒有新鮮感和欣喜感,接下來的每一步路你就走得好累!
二、職場怠倦三大原因解析一般來說,陷入職場怠倦期有三大原因:
第一,個人技能受限。
很多人剛入職公司,剛開始還可以,工作态度不錯、工作任務基本能完成。
但是時間長了會出現一個問題,自身能力突破,也沒有辦法提升,這就是所謂的“上不去,下不來”的狀态。
第二,工作本身。
同樣的工作,日複一日的做,時間長了,誰都會産生疲勞和厭倦情緒。每天叫醒你的不再是夢想和使命,而是一種慣性。
第三,人際關系。
如果和團隊裡的人合不來,價值觀有沖突,不适應團隊的工作習慣,時間久了,也會産生職場怠倦。
三、掌握三招,順利度過職場怠倦期
1、重啟自我驅動力
馬雲曾在阿裡巴巴内部交流活動中,表達過一個觀念:
工作時間長短不是關鍵,如果你真正熱愛你的工作,充滿理想和使命感,就算每天工作12小時,也不會嫌累,反而覺得幸福,但假如你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就算每天工作8小時,依然會覺得難熬。
在《驅動力》一書中,丹尼爾·平克說,人做事的驅動力,是分級的。
給錢卻幹着沒勁,是因為驅動力還停留在2.0級,他稱之為“胡蘿蔔-大棒”的狀态。
這種狀态,也就比恐懼、饑餓等本能型1.0級的驅動力,強一點點。
最好的驅動力,則是3.0級 — 這種狀态下的人們,不依憑外力,而依靠興趣、自主意願驅動,做事快速、高效、愉快。
那麼,到底該怎樣引入驅動力3.0呢?
首先我們要明确一個觀點,一個人想要完全活在自主自願驅動的世界裡,是不太現實的。
對于普通的上班族來說更是如此,工作、家庭、社會環境,總免不了一些我們不願卻“應該”做的事情。
聽過一句話:理想和激情,是生活必要的催化劑,卻不可能是常态。
大部分人生活常态是現實的、瑣碎的,容易讓人低迷和消極。
即使如此,你也可以通過微小的改變讓重新為生活工作注入能量。
比如:
每周花半天的時間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跑步,瑜伽,遊泳,看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都行。
每周三或者周五的早上冥想;
每隔半年,出去旅遊一次;
以上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自己陷入無聊,消極,怠倦的陷阱。
2、循環學習,找到新的成長點
如果你一直感覺自己沒有成長,那「倦怠感」其實是一個對你有利的信号,它在告訴你,你該去尋求新的挑戰了。
挑戰分為兩方面:
(1)在工作中主動要求難度更多的項目。
要想讓自己不陷入重複性工作的陷阱,我們可以“主動”和領導溝通,表達接手新項目的意願,
給同事出主意、在他們忙不過來的時候幫一把手(要注意方式方法)。
(2)換一個工作環境。
有時候眼前這關你是在過不去了,跳槽對你來說,或許也是一次不錯的選擇。
當然,這裡的跳槽,不是讓你盲目跳槽,而是帶有目的性的跳槽。
新的公司必須要滿足三個點:
薪資增長;
工作機會增多;
有更大的成長空間;
唯滿足上面三個點,才是一次好的跳槽,對你來說,才是真正的轉變和職業變革。
3、避免過度工作,适當放松
休息不好,工作就不可能做好。
很多人感覺疲憊,很大可能是身體給你的信息,提醒你該休息了。
在休息這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節奏最重要。
有的人每天需要睡8 個小時才能保證白天精力充沛,而有的人則隻需要睡 5 個小時。
有的人通過睡覺休息,而有的人是通過唱歌、跑步、打遊戲來休息。
同樣的,也隻有你自己最知道什麼時候需要放假——五一和國慶是法定假日,卻未必是你的大腦想要休假的日子。
四、寫在最後
職場怠倦分為三個階段,分别是實習前兩周,工作三個月,以及工作兩年。
想要破除困境,你就要知道發生了什麼,然後對陣下藥。
職業倦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陷入職業倦怠的困境,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總想用辭職來解決問題。
記住,你現在沒有解決的問題,換一家公司也大概率上會發生。
最重要的是 — 你知道發生了什麼,并且知道如何應對它們。
更多幹貨内容,請關注公衆号【秋葉圖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