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神奇的化學元素講解

神奇的化學元素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11:33:30

這段時間,酒精成了與柴米油鹽并列的生活必需品——重要性上僅次于口罩。從酒到酒精,從飲用到消毒,這種液體一路走來全是故事。

如果要問素日裡滴酒不沾的小編怎麼想起來研究這個話題?還不都是因為最近“那隻蝙蝠”。

不是人類發明了酒是酒主動來找的人類

一隻黑猩猩在林地上遊蕩,偶然發現了一堆落在地上的果子。它們已經熟透了,好多甚至已經裂開了口子、有些腐爛。

果子飄出的香氣略有些奇怪,但黑猩猩沒有考慮太多,開始狼吞虎咽。一個、再一個、又一個……然後,一些奇怪的感覺産生了!

當同伴發現它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一天一夜。它的頭腦還不太清醒,口舌有些發麻,但隐約記得,那堆果子的味道似乎還不錯,再來一次也是可以的……

這隻黑猩猩不知道,它經曆了或許是世界上最有趣的一個體驗,成了曆史上一項重要發明的先行者。

沒有人知道人類從什麼時候開始制作發酵飲料。考古顯示,至少在7000年前的中國,人們已經開始利用發酵的大米、粟米、葡萄和蜂蜜制作酒精飲品。

從那時候起,酒精開始全面進入我們的生活,伴随着人們的階級劃分、遠洋航海、全球貿易、快意恩仇,以及在眼下看來無比重要的消毒殺菌。

誰釀出了第一杯酒?中國人、埃及人還是蘇美爾人?這是一個很容易吵起架來的話題,畢竟大家都想證明自己更聰明。一個比較被普遍認可的說法是:大家背靠背各自發明了各自的。誰讓那時候植被茂盛,果實很容易掉到地上,而酵母幾乎能使任何一種植物糖發酵——這樣看來,不是人類發明了酒,是酒自己來到了人類身邊。

僅就中國來看,流行比較廣泛的有猿猴造酒、儀狄制酒、杜康釀酒三種說法:

古時山中多猿,這些猿春夏采花果于石窪中,醞釀成酒;大禹治水辛苦,儀狄為了慰勞他,發明了酒;杜康把糧食藏到樹洞裡,無意間發酵後成了酒。

早期利用發酵制作的酒,酒精濃度比較低,因為大約發酵到13%的時候,野生酵母就會産生有毒副産品并殺死自身。酵母失效後,發酵過程也就自然終止,酒精濃度随之穩定。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内,酒精濃度都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什麼古人動辄就“鬥酒十千恣歡谑”、“一日須傾三百杯”。

第一階段的酒以葡萄酒、啤酒、米酒、龍舌蘭酒等為代表,也可以稱為釀造酒。

蒸餾的發明改變了這一切,酒進入了2.0時代。9世紀的阿拉伯文獻記載,人們發現沸騰的發酵液體能揮發酒精,将揮發的氣體收集起來并冷卻,能得到比任何發酵飲料純度高很多的液體酒精。

最早的烈性酒并不是用來飲用的,而是作為燃物或溶劑。更重要的是,被用于醫療和滅菌。在大航海時代,從歐洲到東亞或美洲的時間往往長達數月,海員們在水桶中加入一勺白蘭地,能延長淡水的保質期。那時候人們就發現,酒精作為一種防腐劑,能殺死有害微生物。

雖然中國酒文化源遠流長,但是最早利用高純度酒精消毒的,還是阿拉伯人。今天,人們已經發明了各種消毒劑,如碘化合物、過氧化合物、季铵化合物等等,但醇類化合物仍然是重要的消毒手段之一。

這不是酒這是有靈魂的生命之水

酒,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不僅僅是一種飲料,而是一種文明和文化。這一點不分東西,人類在很早就達成了共識。

中華文明史、詩歌史幾乎是蘸着酒書寫的。

從商周開始,國人就非酒無以成禮。中國人借酒溝通天人,開心時喝酒,不開心時喝酒;有錢時要喝酒,沒錢時也要喝酒;獨處時自斟自飲,團聚時把盞言歡。張旭借酒發狂,以頭發蘸墨揮毫狂草;王羲之曲水流觞,借酒助興,留下《蘭亭集序》;唐伯虎摘了桃花換酒錢,曹雪芹都喝不起粥了也要喝酒。

每一個人生重要時刻,都離不開酒。在酒的陪伴/見證/刺激下,國人祭天拜祖、婚喪嫁娶、寫詩作畫、消釋兵權、上山打虎。

我們對酒的喜愛,從給它取的無數愛稱上可見一斑。什麼歡伯、流霞、綠蟻、瓊露,什麼瑤漿、甘醴、春醅、清聖……雖然也有人對酒提出一些微詞,但文人講起理來一套套的,“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你那麼有才,說什麼都對。

對酒精飲料着迷的不光是我們,遠方的國度也一樣一樣的。一部《聖經》,“葡萄酒”一詞出現了500多次。《新約》裡面,耶稣的第一個神迹,就是在迦南的婚禮上,把水變成了葡萄酒。最後的晚餐上,他對十二門徒說:“面包就是我的肉,葡萄酒就是我的血”。基督教對酒的接受是全方位的。

史學界有種說法:“有憲法的政府、有制度的城市,以及葡萄酒,是古希臘留給世人最有用的文明。”希臘人覺得葡萄酒可以鼓勵人們說出真理和實話,有句希臘古語意思就是“酒中有真理”。

在英語中,Spirit除了“烈酒”的意思外,還有“靈魂”的意思。這也是源于煉金術士對這種飲料的最早命名:物質的本源,源自阿拉伯語的“靈魂”。

那會兒歐洲的煉金術士認為這種蒸餾而成的酒精具有獨特的力量。他們稱之為“第五元素”,和土、木、風、火齊名。後來又過了兩百年,蒸餾酒治病的事兒已經很普遍。西班牙人給這種可以治病救人的液體取了個名字叫“生命之水”。時至今日,威士忌的别名仍然是“生命之水”。

酒精飲料更是一種精神飲品。我們喝的不是酒,而是一種身份地位、一種姿态、一種信仰、一種情緒和儀式感。具體可參見知乎上“酒到底好喝在哪裡?”“酒那麼難喝,為什麼還有人喜歡喝?”“除了酒精依賴症,真有人喜歡喝酒?”等等若幹類似問題。

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都對酒有着非一般的感情,好的,或者壞的。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人們也意識到酒作為一種飲料帶來的弊端,多個時期内提倡節制飲酒,将醉酒斥為罪孽,有的國家甚至用法律禁酒。在與人的糾纏中,無論是政治、經濟、農業、文化、醫療還是餐飲,酒,都早已獲得超越物質形态的生命力。

愛它但不是用“喝”的方式

在新冠肺炎疫情初起、大家還比較蒙圈的時候,有消息說高度酒可以殺死病毒,引起很多人的歡呼,認為終于有機會可以敞開了喝。

雖然是個玩笑,但“适量飲酒,有益健康”的說法頗被人接受。

比如紅酒,它被認為能美容養顔,還能軟化血管;白酒被認為存在多種“有機酸、雜環化合物、酚類”等有機化合物,有強身健體之效;各式藥酒、保健酒、養生酒更不必說了,是很多中國老人的最愛。

但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不久前發布的一項大規模研究,徹底否定了這一點:研究者評估了1990年至2016年期間、195個國家和地區的飲酒人群數據,得出的結論是,最安全的酒精攝入量是0。

每年因為飲酒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是誰?并不是酷愛伏特加的戰鬥民族,而是中國。這項研究顯示,中國每年約有70多萬人因飲酒死亡;15歲至49歲之間的男、女性飲酒死亡數量都穩居第一。其中男性死亡率遙遙領先,是第二名的兩倍多。

酒精飲料是人類最有趣的發明之一,它伴随了文明的演變、曆史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現代科技手段下不同純度的酒精(乙醇)更是被廣泛應用于醫療。但它又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體,一方面有益健康,另一方面又有害健康。

李白這樣汪洋恣肆的“酒中仙”固然十分潇灑,“人生得意須盡歡”、“會須一飲三百杯”,多麼快意人生?但是《舊唐書·李白傳》的最後一句是這樣寫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

所以,盡可以感謝這種幫助人類保持健康的神奇液體,但不要以喝下它的方式。

來源:濟南日報

神奇的化學元素講解(神秘的第五元素)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