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常識中,能夠在樹叢間飛快穿梭,或者能夠“飛檐走壁”的動物,要麼有着非常靈活的四肢和能夠抓握樹枝或岩石的雙手,要麼有鋒利的爪子,比如猴子和老鼠。
但是山羊卻是一種反常識的動物,它們憑着4個又鈍又堅硬的蹄子,就能爬上近乎垂直的崖壁上,在那裡悠閑地舔岩石上的鹽分,吃那裡的嫩草。
它們是怎麼做到的?這得從它們那不同尋常的蹄子說起。(能爬上崖壁的羊可以細分為野山羊、大角山羊、岩羊等等,但這裡用“山羊”代替所有這些羊。)
這些絕壁上的精靈,它們那些專門用于攀登的蹄子,擁有難以置信的抓地力,能夠讓它們在陡峭的地形上如履平地。考慮到馬的蹄子,我們可以發現,馬蹄的觸地面是一個U形面,這使得馬能夠在非常硬的地面上奔跑。我們再來看山獅的腳,腳闆底下是柔軟的肉墊,這種結構能夠讓山獅在山地上來去自如。
馬蹄
山獅的腳
而那些擅長攀登的山羊,它們的腳結合了馬的蹄子和山獅的腳的優點:這種蹄子既有硬邊,中部又有柔軟的肉墊。這樣的結構,有點像歐洲中世紀的騎士的護腳甲,當它們穿上這種鐵甲後,它們較軟的靴子邊上也多了一層硬邊。
騎士的護腳甲
當山羊在陡峭的岩石地形上行走時,岩石中不規則的部分,會把山羊蹄子中間的肉墊往上擠,而周圍的硬邊會将肉墊固定住,防止其向周圍擴散,此時肉墊的凹陷恰好能夠契合岩石中隆起的形狀。就這樣,山羊的蹄子被鎖定在适當的位置,幾乎不可能滑動。
而且山羊蹄子底面的肉墊的表面積也比較大,觸覺也比較敏感,當它們把蹄子放下時,肉墊會在更大的區域上與地面進行第一次接觸。通過觸覺,這給了山羊更多關于它要踩什麼的信息,以及更多的機會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山羊有更多的感官反饋,更多的表面積可以用來定位岩石表面的不規則性。
此外,山羊的蹄子有兩瓣獨立的“腳趾”,可以根據需要分開放置,也可以擠壓在一起,進一步增強特定的抓地力。一旦就位,山羊的腳實際上是粘在岩石表面上的,岩石的不規則性有多大都無關緊要。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羊是一種謹慎的動物,它們不會随意地将自己的腳放到無法站穩的地方,它們通常會用刨掉前方任何松散的礫石,然後才能站穩腳跟。山羊的超強攀登能力,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隻有能實現完美抓地力的山羊,才能活下來,而那些不能在絕壁上站穩的山羊,最終會跌到懸崖的底部。
實際上,爬上絕壁不是難事,對于像山羊這樣的偶蹄類動物,從崖壁上下來才是最具挑戰性的。有人可能會說,怎麼上來的,就怎麼下去不就行了嗎?事實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這麼簡單,山羊在崖壁上是很難掉頭的,很難從原路返回,它們隻有一條向前的路,而且很多時候,它們會發現自己走上一條死路,前方根本沒法攀爬。這個時候就要考驗它們的“速降能力”了。
山羊在走下來的時候,也會依賴它們蹄子的絕佳抓地力,但它們通常是一點點跳下來的,它們會往下跳一段,然後停一會兒,而如果它們發現自己跳到了一個無法站穩腳跟的位置,它們會繼續往前跳,直到踩到一個穩當的位置。
而如果它們發現自己下降的速度過快了,它們會進行輕微的橫向跳躍,這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它們身體的動量分散到側面,以至于不會被摔得太重。當然,這也得益于它們絕佳的平衡能力,和在這些動作上精準的把控,而這種把控能力,也是來自千萬年的自然選擇。
下降時,山羊傾向于始終保持讓自己的身體與崖壁有3個接觸點,和任何人類攀岩者一樣,它們擅長将重心盡可能靠近岩石表面,這樣它們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摩擦力來減緩下降的速度。
此外,山羊能在崖壁上攀爬,還得感謝它們那強壯的肌肉,這才是它們能夠“飛檐走壁”的根本。山羊是有蹄類動物中的“肌肉男”,它們有着結實強壯的肩部和腿部肌肉,能夠讓它們爬上懸空的懸崖并保持原位,甚至能爬上連貓都爬不上的煙囪頂部。
山羊的絕佳攀爬能力,讓我們了解到大自然之神奇,但是這神奇的背後,是自然法則的殘酷。很多人贊歎山羊的攀登能力,卻不知道,在山羊進化出這種能力之前,又有多少隻羊在嘗試中跌落而亡,又有多少山羊因為不敢嘗試,而被餓死,或者成為食肉等物的盤中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