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水系—黃河流域
河南地形圖
1.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河南省黃河流域集中在鄭州以西,鄭州以東黃河南北兩岸則為海河和淮河流域,至于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毫無疑問黃河過鄭州以後,由于地形過于平坦,和在鄭州開封一段形成地上懸河的原因,黃河再無支流,所以說河南省黃河流域的大緻部分為三門峽至焦作這一段,在這一段,主要有三條河流彙入與黃河,分别是黃河南岸的伊河、洛河以及黃河北岸發源于山西的沁河。除了河流以外,三門峽水庫和小浪底水庫同樣所處的位置十分重要,是黃河幹流上最末端的兩座水庫,是治理和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
伊洛二河流域
2.洛河發源于陝西省渭南市華山南麓,一路向東,蜿蜒曲折地流向黃河母親的懷抱,在洛河流域,有許多的地名源于洛河,陝西省的商洛市、洛南縣;河南省的洛陽市、洛甯縣等地名屆時與洛河有關,一條河流不僅養育了兩岸的人民,更孕育了兩岸身後的河流文化,這是經世世代代都不會改變的東西。伊河發源于熊耳山與伏牛山之間的山間峽谷,蜿蜒地向東北方向流去,最終在河南偃師嶽灘一帶與洛河交彙,形成新的伊洛河,最終在河南鞏義一代彙入黃河。通過閱讀地圖,我還發現伊河流經的第一個城市是河南的嵩縣,并不像我們想當然的那樣,中嶽嵩山在嵩縣腳下·二者之間其實離得很遠,嵩山位于鄭州市的登封縣,而嵩縣則位于伊河的上遊,二者相差了幾百公裡。
河南焦作一代河流分布圖
3.我們再來看黃河北岸的沁(qìn)河,沁河發源于山西省中部的太嶽山,一路向南,流經河南省的濟源、焦作市,最終在武陟縣附近注入黃河,和洛河如出一轍,沁河也誕生了許多與此有關的地名,山西省的沁縣、沁源、沁水;河南的沁陽市名字皆來源于沁水。我之前曾經看過一個故事,說是國民黨的軍隊将焦作的沁陽與駐馬店的泌陽(bì)搞混了,導緻贻誤了重大的作戰時機,軍隊損失慘重。其實二者之間很好區分,記住沁水和泌陽河,沁水屬于黃河流域,泌陽河屬于長江流域,這樣子就能記得住了。
小浪底與三門峽在黃河上的位置
4.三門峽大壩位于河南省三門峽市,是上世紀50年代由蘇聯專家對口支援在黃河上建設的第一座大壩,有萬裡黃河第一壩之稱,我們所熟悉的中流砥柱,位于三門峽大壩的下方,是一處知名的旅遊景點。當初在修建三門峽大壩時,沒有考慮到黃河多泥沙的這一特點,沒有因河制宜,緻使在不久後,黃河的泥沙大量淤積,導緻河床過高,擡高了大壩上遊渭河的水位,渭河也成為了一條懸河,2003年發生在陝西的洪災至今讓許多人心有餘悸,由于渭河河床被泥沙擡升過高,渭水倒灌進支流,154萬華縣人民群衆受災。所以在此之後,陝西方面建議炸掉三門峽大壩,但是河南、山東等方面卻不同意,三門峽大壩對于河南和山東來說,不僅有着巨額經濟效益,而且能夠解決黃河下遊的水患問題。
小浪底水庫位于河南省孟津縣境内,為了解決三門峽大壩的泥沙淤積問題,修建了小浪底水庫,小浪底水庫對黃河有着重要的束水沖沙作用,每年的7、8月份黃河汛期,都會将三門峽大壩的閘門徹底關閉,以此來用聚集的水量來沖刷小浪底水庫淤積的泥沙,然後黃河上遊甘肅劉家峽水庫、甯夏青銅峽水庫等再蓄積河水,用來沖刷三門峽、小浪底水庫的泥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