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漠中苦苦求生的沙漠象并不孤單,在納米布沙漠裡也有獅子。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數量衆多的獸群可以供養20頭以上的獅群。可是在沙漠裡,獅群必須改變它們的習性,獅群家庭成員少多了,而栖息地卻比草原獅群大數十倍;而且也不像大草原,它們的食物劍羚永遠在移動中,因此就餐地點搖擺不定。因此,獅子也不得不和大象一樣長途跋涉,日行百裡,才能尋找足夠的食物維生。
圖2:生命力頑強的沙漠獅
但即使再強悍的動物也要與炎熱對抗。南非劍羚走到最高沙丘的頂端,在微風中尋求抒解。沒有雲層遮蔽,正中午的太陽直射讓沙石炙熱到如同一片燃燒的煤炭,上升的熱浪讓景觀扭曲,劍羚就像是置身于哈哈鏡中。納米布甲蟲的火上快舞經過數百萬年的演練,使其保持爪子的涼爽——就像是雲南的蹈火舞者赤腳踩在炭火上跳舞,而腳掌的皮膚不會受傷一樣,技巧在于快,快到熱量還未傳導到腳掌,腳就已經離開炭火。
圖3:納米布甲蟲的“沙漠快舞”
在強風吹拂下,沙丘崩塌,納米布的居民無法對抗洪流,一切生命都被湮沒在“咝咝”作響的沙礫之下,甲蟲也不例外。沙丘雖然不穩定,卻是一種厲害生物的家。活門蜘蛛隻在最陡峭的沙丘頂上築巢,它學會這一招是因為它有一個勁敵。一隻黃蜂也在積極地搜尋沙地,黃蜂雖然視力不良,腿上的毛發卻極為敏銳,一點點蜘蛛的味道它都嗅聞得到。黃蜂找到一個蜘蛛巢時,迅速弄清楚洞穴的深度。如果是淺的巢穴,黃蜂就開始長達兩個小時的挖掘。當然了,這既像是考古,又像是盜墓的工作非常辛苦,塌陷的沙粒總讓它前功盡棄,應付滑溜的沙是辛苦的工作——但人生就是如此,誰也逃避不了“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的現實,考古和盜墓也不總是滿載而歸。寶物,也就是活門蜘蛛總算出現了。
現在是黃蜂令人麻痹的蟄針與蜘蛛大颚一較高下的時刻。不過,雖然武器裝備彼此不相上下,但黃蜂的反射神經比較發達,無論是進還是退,它總比對手快上半拍。在你來我往的30多個回合之後,無路可退的蜘蛛現在使出殺手锏——它變成輪子往沙丘下滾動。蜘蛛此時以每秒翻滾40次的速度行進,頭暈目眩地狂奔自由。如果越野車的輪子也有這個轉速的話,汽車将以360公裡的時速飛奔。蜘蛛使出王牌後終于安全了。黃蜂被留在沙丘上,追尋消失蹤影的食物氣味。獵人心有不甘,仍在繼續它的搜尋。黃蜂毫不氣餒,它接連不斷地開挖了六個蜘蛛巢穴。它此行的意義重大,它并不是在尋找吃喝,而是在找方便産卵的潮濕地帶。四周是如此幹燥,唯一可以讓它産卵的潮濕環境地點,就是活體生物體内。出于這樣一個陰險的目的,黃蜂終于挖出了第七隻蜘蛛。但要在蜘蛛體内産卵,首先它必須麻醉對方,乘獵物還未翻滾逃走之前将蟄針刺入蜘蛛身體。這一次,它終于成功,它總算有了革命接班人。
圖4:黃蜂與活門蜘蛛大戰
在納米布沙漠如果體型如此小的黃蜂,生存都很困難,那麼巨大的動物該怎麼生存呢?經由時間磨練出來的本能,支配着納米布大部分的生物。大象學會利用代代相傳的知識,如何征服這片荒誕的土地。馬薩諾的族群非常機智,它們連在沙漠腹地都能生存。大象有驚人的記憶力,雖然這座沙漠的面積超過200萬平方公裡,但這裡的百餘隻大象非常清楚,要上哪兒尋找足夠的食物與水。需要大量的食物,一天高達300公斤,才能喂飽地球上最大的陸地動物,而且全部出于沙漠,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幸好,這裡有一種植物,它叫“納拉”,其根部會吸收深藏地底的水,每年會生産大量的甜瓜。大象伊凡非常喜愛這種美食,每個甜瓜擁有珍貴的水分與種子;植物同時受到這個“劫掠”的好處,種子可能會随同大象的腸胃被帶離數十公裡,才藉由肥沃的糞便排出。如果落在窪地或是水坑附近,種子便會生根發芽。
但納拉不止需要大象來幫它散播種子。在黑暗的覆蓋底下,營養的甜瓜同時引來當地十數種動物,例如南非刺猬。刺猬一晚可能會走上15公裡,以尋找成熟的甜瓜。它們仰賴敏銳的嗅覺行事。納拉甜瓜的外殼堅硬,但刺猬的大門牙就像一把鑿子,它很快就解決了問題。大象和刺猬撬開水果,享受甘甜并幫助納拉散播種子,也為其他沙漠生物創造機會;沙鼠緊跟在刺猬身後,将種子搬回家。在沙漠清涼的夜晚裡,這些小齧齒類動物消耗能量巨大,它們必須迅速采集食物;而且,沙鼠需要預先囤好貧乏時節的糧食。雖然将數量豐富納拉種子取出并不費工夫,但它們必須同時保持警覺,因為自己也是獵物。南非沙狐巡視納拉樹叢尋找沙鼠,想不到狐狐狸同樣喜歡解渴的甜瓜。不過,這裡有個很大的謎題,這是非洲最嚴苛的環境,可能會連續十年不下雨,那麼,納米布要如何支持衆多的生物?在某些特定的夜晚謎底揭曉。
圖5:納米布甲蟲的喝水方式
從大西洋中央過來的溫暖濕潤空氣,在流經寒冷的本格拉洋流時轉變成霧氣,大範圍的水分緩緩地飄過沙漠。在清冷的黎明曙光中,厚厚的濃霧從海上滾滾而來,大範圍的水分緩緩地飄過沙漠。霧中的水分凝結在青草上,甚至凝結在動物的身上。對許多動物來說,這是唯一定時飲水的機會。一些黑甲蟲在早餐寒冷的濃霧中,爬上沙丘頂部,爬到沙丘最頂端,面對着吹來的風,用自己的長腿支起屁股,而頭部向下,挺直了身闆迎接海洋飄來的霧氣,濕氣凝結在其背部,彙集向下滴進它的嘴裡。這種創意喝水的方法真是奇思妙想。海岸霧氣是納米布沙漠的補償水源,定時吹進内陸50公裡的濃霧,令納米布的旱情有所緩解。霧氣凝結成珍貴的露珠,堪以維持生存所需,雖然隻有少數珍貴的降雨,但足以讓生命繁榮。一點水分,一點食物以及數千萬年的演化,是在非洲最嚴苛沙漠成功的秘訣。(待續)
此文為社科叢書《地球素顔》草原與荒漠篇之小節,上節文章鍊接:最後800頭沙漠象,在納米布沙漠每天行走80公裡覓食求生
《地球素顔》由頭條号“虎卿”原創,且在今日頭條首發,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更多精彩生命故事,請關注作者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