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王羲之書法十大鐵律

王羲之書法十大鐵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03:58:37

前幾天寫書法的基本功“立鋒”,引用了董其昌《畫禅室随筆·論用筆》中的句子,“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蓋信筆則其波畫皆無力。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轉、束二字,書家妙訣也。”

由于文章的需要,沒有對“轉、束”二字做過多的解釋。評論區和私信有多位朋友問起“轉、束”二字是什麼意思。所以搜集資料查找證據準備了幾天,今天就來說說這個被董其昌所稱作“過此關,即右軍父子亦無奈何也”的妙訣——轉、束。

王羲之書法十大鐵律(書法過了轉束)1

董其昌放歐陽詢千文冊

首先說說“信筆”,信在此是放任,随便的意思。和信馬由缰、閑庭信步裡的信一個意思。可能有人不解,馬和人,你不去控制他,他會自己到處走。但是筆不是這樣的,你不去控制筆,它是不能自己走動的,怎麼能叫信筆?

你别忘了,毛筆的筆毫是軟的,董其昌說它會“自偃”。你用小一點的力,筆頭就倒下去小一點,你用大一點的力,筆頭就倒下去多一點。但是傳達給紙的力卻沒有增加,直到把筆頭的彈性都擠壓沒了,才能感覺到力度的增減。

王羲之書法十大鐵律(書法過了轉束)2

董其昌白羽扇賦局部

你想過沒有,這時的毛筆已經失去它的軟彈的本性,相當于一個墩布。如果這樣用筆是正确的,幹脆用木棍綁一些棉麻豈不是便利的多?為什麼古人非要受累不讨好地在這種軟彈的毛筆呢?不就是要用它的軟彈之性變幻出無窮的效果嗎?

用筆之難就難在筆畫的遒勁有力上,而遒勁有力也不是壓死了筆得到的這種死力。那麼怎樣讓毛筆即不壓死又能用上力呢?董香光三番五次地告誡,“發筆處便要提得筆起,不使其自偃,乃是千古不傳語。”“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為起,自為結,不可信筆。”“提得筆起,則一轉一束處皆有主宰。”

王羲之書法十大鐵律(書法過了轉束)3

黃庭堅 七言絕句 局部

那麼怎麼叫“提得筆起”呢?不知道你聽沒聽過王羲之觀察白鵝撥水而悟出筆法的故事,還有黃庭堅看見船工乘船而悟到筆法的故事,更有張旭看見公主擔夫掙路而悟到筆法的故事。這幾種現象用力的共同點就是對抗平衡。

筆就是鵝掌、船槳、公主或擔夫,紙就是水。不控制用力鵝和船就不能行駛,所以要想讓筆能寫出優質線條,就要讓筆頂住紙,才能把手上的力傳達給紙。

王羲之書法十大鐵律(書法過了轉束)4

董其昌呂仙詩卷局部

說了這麼多,都好像與“轉、束”無關,其實不然,上面的不信筆就是“轉、束”。轉是運轉;束是控制。轉、束就是控制毛筆的運轉,之所以讓人感覺“不明覺厲”,就是董香光用了一下“轉(zhuǎi)文”術而已。我這裡也“轉文”了呢,故意用“轉文”這種一般人看不懂的字詞!

控筆能力是書法不同于寫字的最基本的能力,要能控筆先要正确執筆,執筆的核心是指實掌虛。掌虛,才能使五指有活動空間,以便調遣毛筆聽從指揮。指實,才能使毛筆不疏于命令,時刻接受指令。

王羲之書法十大鐵律(書法過了轉束)5

蘭亭集序

能做到指實掌虛的執筆方法非五指執筆法莫屬,拇指與食指對面用力,中指與無名指對面用力,從四個方位上把筆執穩,同時小指虛托在無名指下面,輔助中指和無名指用力。同時盡可能懸腕,這樣,就能使筆聽從于手和臂的指揮,手臂聽從于心和腦的指揮了。

下一步就是“立筆”,怎樣使筆鋒立得住腳,建議在中鋒行筆中找到這種力的對抗平衡。董其昌自己也是這麼說,“吾所雲須懸腕、須正鋒者,皆為破信筆之病也”。這也是為什麼連王羲之教導子孫學書法要先“窮研篆籀”的真正原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