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養殖周期最短魚類

養殖周期最短魚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2 22:07:17

養殖周期最短魚類(為您詳解水産養殖過程中各種魚類的食性特點和攝食特征)1

漁中愉-水産養殖

一、淡水魚類的栖居水層

魚的種類繁多,生活習性差異很大。就四大家魚而言,它們的栖居水層就有不同:

鲢魚生活在水體上層,性情急躁、活潑,行動敏捷。鳙魚、鲂魚和鳊魚生活在水體中上層,性情溫順,活動遲緩。草魚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或有水草的池塘邊,性情活潑,遊泳能力強。青魚、鯉魚和鲫魚則栖息在水體底層,它們喜歡覓食污泥中的螺、蚌、昆蟲和水蚯蚓等水生動物。

魚的種類不同,适宜生長的水域不同,攝取食物的水層也不同。水域可分為上、中、下三層。鲢魚,鲌魚,鳙魚多在水的上層尋找食物,草魚,鳊魚,多在水的中層找食物,鲫魚,鯉魚,青魚,鲶魚在水的底層攝食。

二、淡水魚類的幼魚食性

大多數魚類的幼魚食性基本相同。從魚卵中孵出的魚苗都以卵黃囊中的卵黃為營養。幼魚開食時,覓食小型的浮遊生物以及豆漿、熟蛋黃水等。随着小魚的生長,開始覓食大型的浮遊生物、無節幼體、小型枝角類水生生物以及人工投餌。

三、淡水成年魚類的食性

随着魚體的生長,魚的食性開始分化。成年魚類的食性,因魚的種類不同而異。根據魚類采食食物對象的不同,大緻可分為以下七種:

1.浮遊生物食性:以浮遊生物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魚類。

鲢魚和鳙魚即屬于此類魚,中上層魚類和許多小雜魚大多以攝食浮遊生物為主,鲢鳙是浮遊生物食性的典型代表。其特點是口大,鰓細長、密集。這種特點有助于魚類濾食水中的浮遊生物。鲢魚食物以浮遊植物為主,以浮遊動物為次;鳙魚食物以浮遊動物為主,以浮遊植物為次。

浮遊生物以浮遊動物和浮遊植物為主,浮遊生物就是漂浮在水體中的細小的物質,這些物質有動物性質的(浮遊動物),也有植物性質的(浮遊植物)。如藻類物質,植物的碎屑,小顆粒狀的種子,以及小蚊蟲,輪蟲,桡足蟲,枝角類蟲等。

其實,吃食浮遊生物的魚類很多,大多是以濾食方式攝取(如:鲢魚,鳙魚),小雜魚是以咬食方式來吃食的。

2.底栖(水底)生物食性:以無脊椎動物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魚類

青魚和鯉魚即屬于此類魚。青魚以生活于水體底部的螺蛳、蚌殼、貝類、蚬等為食,鯉魚主要以水生昆蟲的幼蟲和水蚯蚓為食。

有些魚長期生活在水的底層,它們食水底層的水生植物及幼小的軟體類動物,如蚬類,蚌類,小魚,小蝦,以及水底層的草,沉入水底的植物籽實,碎屑,如鲶魚,鯉魚,青魚,鼈等就是以水底層的食物為主要食物來源。

3.草食(素食)性:以水生和陸生植物為主要食物來源的魚類

草食性:以攝食水草、水藻、蔬菜及陸生某些草木莖葉為主。草魚、武昌魚(鳊魚、鲂魚)即屬于此類,鳊魚和團頭鲂也能采食部分水生植物。

素食性:有些魚類以水草或落入水中的植物碎屑或籽實,藻類為主要食物來源,如草魚,鲢魚,鳙魚等。許多魚類以谷物類的粉狀物為主要食物,有的也食瓜果,蔬菜。

4.肉食性:以魚類為食的魚類

有些魚以小昆蟲,小蝦,小魚,螺獅肉,蚬肉,蚌肉為主要食物,這些肉食性魚大多數是較為兇猛的魚和無鱗魚,這類食肉性魚類的魚口較大,齒利,鰓耙少。鳜魚、鲶魚、鲈魚、鲈魚、狗魚等即屬于此類魚。

以其他魚類或栖生于水體中及水邊的小動物為食伽就是食肉性魚類,但現在随着科技的發展,技術水平的提高,很多食肉性魚類也可吃食人工飼料了,均可葷素兼食。

5.雜食性:既以動物為食又以植物為食的魚類

雜食魚類是指既以動物為食,又以植物為食的魚類,如鯉魚和鲫魚等。鯉魚在自然條件下主要以昆蟲幼蟲、螺蛳、黃蚬和幼蚌等底栖動物和蝦類為食,同時也采食少量的水生植物、絲狀藻類、植物種子和有機腐屑。

許多魚絕非單一的食性,淡水中的大部分魚是雜食性魚類,雜食性魚類食性廣,葷餌素料皆宜。鯉魚喜食的餌料雖然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也并不排斥其他的餌料。鲫魚主要以矽藻、水綿、水草、植物種子和腐屑碎片為食,同時也采食一定數量的螺類、搖蚊蟲和水蚯蚓等動物。鳊魚、鲂魚的食性也比較雜,鳊魚愛吃水草、浮遊生物、昆蟲、小魚小蝦、蚯蚓等。鲂魚(武昌魚)以水草、植物碎屑為主,也吃小魚小蝦等水生小動物。

6.人工餌料食性:經人工馴食吃食人工飼料的魚類

目前除了鳜魚等少數魚類不吃人工飼料之外,大多數食肉性魚類經人工馴食也吃食人工飼料了,因此,絕大多數魚類均喜吃人工餌料。就連鲢魚和鳙魚也吃人工餌料,但不是吞取咀嚼,而是吸吮其漿汁和碎屑。

7.變異食性:一種食性變化為另一種食性的魚類

魚的食性有時也會發生變化,即由一種食性變化為另一種食性。造成魚的食性變異的原因有一下兩種情況。

1、生長期的不同:絕大多數淡水魚在幼魚階段以植物的碎屑,浮遊生物,藻類為食,有些魚從幼魚期到成長期食性才有所改變,由素食改為葷食,或由葷食改為素食。

2、氣溫水溫的影響:一些魚兒在大熱天或許象人一樣熱渴煩燥難耐而喜吃清淡的素食或許是為了解暑,冷天又可以食葷食或吃食提升蛋白質含量的飼料或許是為了禦寒,這就是魚的食性随氣溫的變化而變化。

8.癖食性:偏愛某一種或幾種食物的魚類

經過實踐或觀察,魚也有癖食性,會偏愛某一種或幾種食物。如:魚塘主經常用顆粒飼料喂魚,魚便會對顆粒飼料産生癖性,甚至達到非顆粒飼料不吃的程度。

魚類的食性,雖然具有相對穩定性,也可能因所在水域自然餌料資源的變化、或人工長期投放飼料、或季候的變更、或環境的更換,以及魚類自身年齡的變化而也許有食性的變異。比如:魚池長期投放某種餌料,久而久之,這個塘中的魚就可能會改變它天生的食性。為求生存而适應這種餌料,

9.腐食性:以生物腐屑為食的魚類

這類魚主要以水底和泥中的動物和植物屍體為食,同時也采食底栖藻類和無脊椎動物,梭魚和鲻魚即屬于此類。

四、魚的食性特點與魚的攝食特點

魚的食性特點與魚的攝食特點是兩個概念。食性特點指的是魚都吃些什麼,是葷食還是素食,或是雜食。魚的攝食特點指的是魚怎樣獲取、吞食食物。了解魚的食性特點對養魚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隻有了解了魚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才能有的放矢的調配投喂飼料。

魚類是食性廣但攝食量不大的低等變溫動物,它們一方面消化功能不強,另一方面體溫随水溫變化而變化,無需消耗能量以維持一定的體溫,淡水魚類腸道細短,有的甚至無胃,所以雖總需餌量不大但新陳代謝較快,應少吃勤食。

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系極大,溫度适宜就特别能攝食,當水溫下降到8℃以下或升至32℃以上時,魚類一般不愛吃食,因此攝食季節性強。北方冬季,魚處于半休眠狀态,到了春季,魚體内脂肪消耗殆盡,因此一到春夏之交便食欲大振,随着氣溫的上升,食欲越來越強。在25℃~28℃左右的水中食量最大,入秋後,應抓緊時間投料攝食,以備魚類過冬。

五、魚的吃食特征

不同的魚類有不同的攝食方式,有些魚長有牙齒,如鳜魚、白鲳、鳡魚等;有的魚沒有牙齒,如鲢魚、鳙魚、翹嘴紅鲌等;有的咽部有牙齒,如青魚、鲶魚、黃颡魚等。因此,魚的攝食方式也是不一樣的,主要有濾食、捕食和咬嚼方式三種。

1.濾食

有些魚類吞食餌料不是像獸類那樣用牙齒咬碎食物再吞咽下去,也不是像鳥類那樣用嘴啄食,而是張大口去吸取食物。當魚兒發現了食物後,先是張開鰓蓋,然後張嘴,靠肌肉的收縮,将食物吸進嘴裡。

浮遊生物食性的魚類多屬于濾食方式。吞餌時,讓浮遊生物和水一并進入口中,用它們特有的鰓擋住食物,送進食道,然後再把水從鰓孔排出,鲢鳙魚即屬于此類。

2.捕食

兇猛肉食性魚類多屬于捕食方式。他們遊動能力強,牙齒鋒利,常襲擊或追殺其他魚類和小動物。如鳡魚、鳜魚、狗魚、烏魚、白鲳等性格兇猛型魚類,長有鋒利的牙齒,它們的捕食方式是吞食。它們常常隐藏在暗處,發現眼前或周圍有可食之物時,便猛沖過去,張開大口将食物吞進口中,用牙齒咬食物。

3.咽部嚼食

青魚,鲶魚,黃颡魚等魚咽部長有牙齒,但不鋒利,但仍可咀嚼碎硬殼食物,吐殼吃肉。青魚可吃螺獅,蚌,蚬等有硬殼的小動物,它們吃食方式是先張開大口,将食物和水喝進口中,讓水從鰓過濾出,将食物留在口腔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