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家的經典中,有一本書名叫《商君書》,《商君書》的作者是秦國的商鞅。《商君書》中記載,說有一次齊桓公微服私訪,在街上看到一個名叫鹿門稷的人,這個人是個窮人。已經70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條,也沒有娶過老婆。
齊恒公與管仲
齊桓公就問管仲說:“有什麼辦法,能讓齊國的老百姓都能娶得起老婆呢?”管仲說:“君主後宮的女人越多,民間的女人就越少,像鹿門稷這樣的窮人能娶到老婆的機會就越小。同樣,一個國君個人的财富越多,老百姓就會越貧窮,這是因為君主在和老百姓争奪利益。君與民争利,老百姓隻能越來越窮,這個國家是不可能真正富強起來的。”
齊桓公說“說得好”,于是命令宮中的宮女,凡是沒有和君主共寝過的,都可以嫁到宮外去。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扯,但他所說的道理,我們都能聽明白。意思是,國家的富強,不是看這個國家的國庫裡積蓄了多少錢财,而是看這個國家的老百姓是不是富裕。隻有民富,才是真正的國強。
這就是商鞅提出來的“尚公”思想。尚是高尚的尚,公,是公衆的公。“尚公”思想,也是法家一直強調的“藏富于民”的治國理念。
法家認為國與國之間的争鬥,說到底争的是氣力。“争于氣力”,用今天的話來說,國與國之間比拼的,實際上是綜合國力。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是這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具體體現,也是國家競争力的重要基礎和必備前提。
法家除了“藏富與民”的“尚公”思想以外,最為著名的,應該算大名鼎鼎的“法、術和勢”了。 “法”,是商鞅提出來的; “術”是申不害提出的;“勢”,是慎到最早提出來的。而韓非子則是集“法術勢”于一身的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
什麼是法?
商鞅在《商君書》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一隻在野地裡的野兔,會有上百個人想要捉住它。并不是因為一隻兔子能夠被一百個人平分,而是因為這隻兔子沒有主人,誰捉到它,它就是誰的。可是,在菜市場裡,你會看到很多賣兔子的,但是卻沒有人直接去拿,隻能花錢去買。為什麼呢?因為野外的兔子沒有主人,菜市場裡的兔子有主人。所謂的主人,指的是名分。沒有名分的兔子,誰都想得到它;名分已定,貪盜不取。有了名分的兔子,連小偷都不敢明目張膽去拿。
治理國家也是這樣,首先要确定各類名份。有了名份,自然也就有了與名分對應的責任。所以,法家告訴君主,想要治理好國家,首先要有名分、要有依據。這個名分和依據就是“法”。
韓非子說:“法者,憲令著于官府,刑罰必于民心。賞,存乎慎法,而刑,加乎奸令者。”他說,“法”這種東西,是由官府制訂出來的,老百姓必須要知法懂法、遵紀守法。對于守法的人,要給予獎賞;對于違法的人,要嚴加懲處。
在獎與罰方面,法家更傾向于處罰,而且極力推行“嚴刑峻法”。
鄭國大夫子産
《韓非子》這本書裡,說了這麼一個故事。鄭國的大夫名叫子産。他在鄭國執政了23年,把鄭國治理得風生水起。子産臨死前,對他的接班人遊吉說:“你認為是被火燒死的人多,還是被水淹死的人多呢?”遊吉說:“當然是被水淹死的人多。”
子産說:“對了。我死後,你一定要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要用最嚴厲的态度要求百姓,對于那些違法的人,一定不能優柔寡斷。因為,嚴刑峻法就像火,火雖然看起來很可怕,但正是因為它的可怕,才沒有人敢招惹它。而水看起來很溫和,但也正是因為水的溫和,才會有很多人被水淹死。這就是為什麼被水淹死的人,要比被火燒死的人多的原因。”
可是,子産死後,遊吉并沒有按照子産的話去做。他廣施仁義,采取溫和、寬容的政策治理國家,結果導緻了鄭國的内亂。遊吉感歎地說:“當初我要是聽從子産的教導,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就不會這樣了。”
還有一個故事,趙國有個名叫董安于的人,國君派他到趙國的上黨去擔任太守。他到任以後,來到上黨城外的一座高山上,看見有一條很深、很危險的山崖,這個山涯象牆壁一樣的陡峭。他問當地人:“有人從這裡摔死過嗎?”當地人回答說:“沒有。”他又問:“有小孩、聾子或者瞎子在這裡摔死過嗎?”當地人又說“沒有。”
“有牛、羊、馬,或者狗、豬之類的家畜,從這裡摔下去過嗎?”
當地人說:“也沒有。”
為什麼呢?因為人們都知道這個山涯太危險了,掉下去必死無疑。所以,大人、孩子都不敢接近,連牲畜都不敢到山涯旁邊去,所以,這裡從來就沒有人和牲畜摔下去過。
董安于聽後,高興地說:“我有辦法把上黨治理好了,我要用嚴刑峻法來治理上黨,讓所有人都知道,誰觸犯了法律一定會被處死。這樣的話,就沒有人敢犯法,就像沒有人敢接近這條危險的懸崖一樣。”
什麼又是術呢?
韓非子在《定法》這篇文章中解釋說:“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
法家所說的“術”,并不光是大家以為的“玩弄權術”的“術”。 韓非提出的"術",指的是君主統治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它其實有一整套理論系統和邏輯體系。包括君主對大臣的任免、考核和賞罰,以及如何維護君主權力和威嚴的一系列的方法。概括起來,主要有“刑名之術、察奸之術”這兩大類。
刑名之術,主要是治理官吏所使用的方法。法家認為,治國理政,首先在于治吏。而治理官吏的方法,總結起來,無非三條:
第一、 确立各級官吏的名分,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要明确各級官員的“權責利”,使這些官員在處理事務時,職責清晰、師出有名;
第二、 根據不同官職的具體要求,評估他們的能力、選擇合适的人選,這叫因任受官;
第三、 按照每個官員的崗位職責,去考察他們的實際工作,做到名實相符。做對了就獎賞,做錯了就處罰,這叫循名責實。
所以,韓非子說:"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意思是,做君主的手中最大的王牌,無非兩張,一個是法,另一個就是術。
當然,法家的“察奸之術”,的确有玩弄權術的意思。
“君無為,而臣自勤”。法家認為做君主的,一定要深藏不露。表面上看起來君主無所事事,好像什麼事都不管;實際上,君主要充分利用權謀之術,來分辨出大臣們的忠奸好壞。這就是法家的“察奸之術”。
韓非子尤其善于此道。他在《韓非子》這本書中,列舉了臣子們如何和君主鬥智鬥勇、蒙騙君主、偷奸耍滑、陽奉陰違、甚至犯上作亂等的六種伎倆;還列舉了君主應該如何防範、如何識别,以及如何駕馭群臣的七種技巧。
這六種伎倆和七種技巧,統稱為“六微七式”,一共十三招。可謂招招見血、劍劍封喉。
比如在“七術”中,有一“術”名叫“疑诏詭使”。疑诏詭使的意思,按韓非子的解釋,是說做君主的,可以越級召見基層的官員。君主召見了這個基層的官員卻不用他,也不給他交待具體的任務。結果,這個被召見的基層官員回去後,他的上級就會擔心:是不是君主派他來監視我呢?因此,他就再也不敢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了。而有些做過壞事的臣子,更是吓得像受了驚的小鹿一樣,早就四散逃竄。
關于“疑诏詭使”這一招,《韓非子》專門講了好幾個故事,來證明這一招是如何的管用?
其中有一個故事說,有一個縣令名叫崇敬,他從自己的部下身邊叫來一個侍從,隻是讓他自己的身邊呆一會,就讓他又回去了。結果,縣令的部下以為崇敬一定秘密交待了什麼任給這個侍從。從此以後,這個部下工作起來變得特别的謹慎,凡事都做得小心翼翼。
還有一個故事,有一次周文王丢了一隻玉簪,派人找了三天都沒有找不到。周文王又讓自己身邊的親信去找,結果找到了。周文王對大臣們說:“我的官吏們辦事都不出力啊,全在溥衍我。我的一隻玉簪丢了,他們用了三天都找不到。可我派我的親信去找,不到一天就找到了。”大臣們當然知道周文王說這話的意思,個個都很自責,非常羞愧。
在“六微七術”中還有一種“術”,叫“挾知而問”,也就是明知故問。意思是:君主拿自己已經知道的事,故意去問大臣,以此來了解這個大臣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比如,《韓非子》說,有一次,韓昭候事先派自己身邊的侍從,到城外去巡視,結果,侍從發現南門外,有一隻小黃牛在吃莊稼。
侍從回來後,把這件事告訴了韓召候。韓召候馬上召來看守城門的官員,對他們說:“我早就下過令,莊稼正在長苗的時候,禁止散放牛羊,為什麼你們都不當一回事呢?你們現在馬上去查,看看有沒有散放的牛羊。”結果東、西、南、北門的四人官員,全都信誓旦旦地說“沒有”。
韓昭候不高興了,說:“再去查”。果然,守衛南門的官員查到了。韓昭候說:“是一隻小黃牛吧”。
所有的官員聽了,都吓着半死,不知道韓昭侯怎麼這麼厲害?他足不出戶都能知道南門外,有隻黃色的牛在吃莊稼!從此以後,他們看守城門也就再也不敢懈怠了。
這就叫挾知而問。
法家的第三個理論叫“勢”,形勢的勢。法家所說的勢,是指君主手中握有的權力、權威。
韓非子在他的文章《八經篇》中說:"凡明主治國也,任其勢"。真正英明的君主,在治理國家時,都懂得如何使用手中的權勢。他說,一個君主如果沒有地位和權勢,哪怕像堯和舜這樣的聖人,也隻能是個默默無聞的平庸之輩,更不可能建功立業、流傳千古。
韓非子說“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傑)為天子,能亂天下”。如果堯隻是個普通老百姓,如果他的手上沒有權力、權勢的話,堯可能連三個人都管不好;而像夏朝的暴君夏桀,如果沒有天子之位和手上的權力、權勢的話,他也不可能搞亂整個天下。
因此,韓非子一再告誡君主、統治者,必須要牢牢掌握、運用好手中的權和"勢",不能有絲毫的懈怠。他說“君執柄以處勢,故令行禁止。柄者,生殺之制也;勢者,勝衆之資也。”意思是:隻有君主掌握了權力、擁有了權勢之後,才可以做到令行禁止。權柄,是決定生殺的權力;權勢,是控制民衆的資本。
韓非子還說“明主之所以能制臣者,二柄而已。二柄者,刑、德也。”意思是,君主能夠控制群臣、統治天下的方法,說到底就是“刑德二柄”。刑,指的是處罰權,它可以決定臣民百姓的生死;德,就是獎賞權,可以讓臣民百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如果君主手中失去了“刑德二柄”,也就"去了失勢"。君主一旦“失了勢”,臣子百姓就會反叛,國家就會混亂。
所以,韓非子認為,一個聰明的君主,必須"執柄以處勢",既要制訂嚴刑峻法,手上還要掌握“刑德二柄”的權力;然後,"抱法、懷術、處勢",把“法術勢”三者合而為一,這樣才能夠達到君主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輕松地駕馭群臣、治理好國家了。
謝謝大家,我是陳竹友
這裡是一百講壇:友說國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