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不為人師而為師者

不為人師而為師者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12 13:30:36

不為人師而為師者?作者:翟小甯、劉紅梅(中國人民大學),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不為人師而為師者?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不為人師而為師者(努力做經師和)1

不為人師而為師者

作者:翟小甯、劉紅梅(中國人民大學)

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是教師在其職業生涯中應努力達到的境界。“經師”所具備的深厚學識、教育智慧和創新精神與“人師”所具備的崇高信念、高尚師德和大愛精神彼此相關、互融共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離不開1800多萬名教師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發展教育事業,廣大教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們的教師既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又涵養德行、成為“人師”,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這一重要論述為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廣大教師要精通專業知識,涵養德行,努力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精通專業知識做好“經師”

“經師”要有深厚學識。教師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智者”,深厚學識是其立身之本。沒有紮實學問、深厚學識的教師,是培養不出優秀人才的。教師的深厚學識,既包括學科專業知識,又包括實踐性知識。在所有知識中,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對教師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科知識是教會學生學習的基礎,而專業知識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關鍵。掌握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教師才能不斷夯實教學功底,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進而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教師僅有理論知識是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還需要積累豐富的實踐性知識,這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法寶。教師要有将理論知識與實踐互相轉化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用個人的真才實學去啟發、引導、影響學生。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更加多樣、方式更加便捷,同時教師的專業性也受到極大挑戰。教師隻有不斷“學”,不斷汲取新知識,才能更好地“教”。由此,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一方面追求持續的知識更新,以确保教學内容和教學活動與時俱進,讓每一個學生學到最實用、最先進的知識;另一方面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主動參與課程改革的積極性,使自身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實現教師的人生價值。

“經師”要有教育智慧。作為教師,隻有不斷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教學能力是決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地位和作用的核心要素,是教師的核心競争力。而教師的教學能力又會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效果。要提升教育智慧,實現教學能力的躍升,廣大教師要堅持潛心研究學問和關注社會發展相統一,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既要埋頭做學問,還要從社會實踐中汲取養分,用理論研究來促進教學實踐。

“經師”要有創新精神。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并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需要教育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教師自覺弘揚創新精神,激發創新潛能,才能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一方面,教育要為未來的人才賦能。未來的人才應該是人文素養和科技素養兼備的人才,是跨界的綜合性人才,是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未來人才,教師要培養敏銳的戰略眼光,提升自身的創新素養和能力。另一方面,要用信息技術為教育賦能。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虛拟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領域的變革提供了客觀條件。實踐表明,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能夠對教育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能夠變革教學手段和教育模式,助力教育教學改革。教師要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手段,持續探索新技術在教育場景中的應用和創新。

涵養德行成為“人師”

“人師”要有崇高信念。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使命,承擔着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任。有崇高信念的“人師”,必定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肩負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新時代的教師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堅持為黨和人民事業服務,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仰,忠誠于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自覺把黨的方針政策貫徹到教學管理工作全過程。隻有不忘初心、堅定信念,才能培養出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有崇高信念的“人師”,也必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忠實踐行者。廣大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自己的模範行動和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人師”要有高尚師德。良好的師德是成為“經師”和“人師”統一者的核心要素。師德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職業道德,二是教師作為人本身的道德修養。讀書即是立德,教書亦為立德。教師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教師的職業特征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是實施教育的重要條件。有良好道德情操的“人師”對教師這個職業一定是忠誠和熱愛的,他們愛崗敬業,甘當人梯,以人格魅力喚醒學生心靈,使學生掌握真才實學、涵養高尚品德。廣大教師必須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創新德育方式方法,引導和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養學生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師德會對學生産生直接的影響。有良好師德的教師,一定具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具有嚴謹治學、嚴于律己、知行合一的榜樣作用,還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成就學生的智慧靈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如此才能以正确的道德觀影響學生,成為以德施教、以德立學的典範。

“人師”要有大愛精神。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有愛才有責任。教師嚴愛相濟、潤己澤人,以人格魅力呵護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智慧,把自己的溫暖和情感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健康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蘇聯文學家高爾基曾說過,隻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廣大教師要做到用大愛培育愛。張桂梅出于愛的本能在貧困山區紮下了根,為了改善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她節衣縮食,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學生身上。即使身患重病,她依然愛生如子,陪伴呵護學生,像慈母一般給予關懷。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心有大我的家國情懷、立德樹人的責任擔當、攻堅克難的堅定意志。愛學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石。這種大愛精神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是喚醒,喚醒生命、喚醒靈魂,讓學生的心靈覺醒、智慧開明,讓生命自由舒展。廣大教師要在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的前提下,以關愛的初心分析把握學生的心理,用行動感化學生,用理解幫助學生,進而激發學生内心愛的火種,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

做“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是教師在其職業生涯中應努力達到的境界。應該看到,“經師”和“人師”是内在統一的,其内核都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是建設中國特色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實踐者。“經師”所具備的深厚學識、教育智慧和創新精神與“人師”所具備的崇高信念、高尚師德和大愛精神彼此相關、互融共促。廣大人民教師要努力在教書育人實際中将兩者統一起來。

一方面,要以“經師”之“才”促“人師”之“德”。“經師”是成為“人師”的重要基礎。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經師”重在“學高”,“人師”重在“身正”。離開了“經師”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為師”過程,不可能達到“人師”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為範”目的。

另一方面,要以“人師”之“德”帥“經師”之“才”。“經師”是“人師”的基礎和前提,而“人師”是廣大教師應努力追求的目标,它内在包含了“經師”。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在學生眼裡,老師“吐辭為經、舉足為法”,一言一行都給學生以極大影響。教師隻有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才能真正做到言為士則、行為世範,成為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立足新時代,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攜起手來共同奮鬥,努力做精于“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和“人師”的統一者,緻力于培養堪當民族複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征程中踔厲奮發、勇毅前進。

來源: 中國教育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