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防風
來源産地為唇形科植物繡球防風的全草。
7-10月采收,切成長約1cm的小段,曬幹。
生于山谷溪邊、路旁、灌叢或草灘等處。
分布于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别名白元參、繡球草、蜜峰草、紫藥、蜂窩花、包團草、小羅蔔、月亮花、疙瘩草、指風草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直立或上部多扭曲,纖弱,全株密被污黃色倒向長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9cm,寬1-3cm,具疏鋸齒,厚紙質,側脈3-5對,葉柄短。
輪傘花序腋生,球形,多花密集;花萼管狀,先端膨大略折曲,呈10齒裂,裂片線形;花冠白色或紫色,與萼筒等長略伸出于萼筒,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狀,長圓形,下唇較上唇長1.5倍,呈3裂狀,中裂片倒梯形,先端2圓裂;雄蕊4;前對較長;花絲絲狀,花藥卵圓形,2室叉形;子房4裂,花柱柱狀,柱頭2裂。小堅果4枚,卵圓形,褐色而亮。花期7-10月,果期10-11月。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苦、辛,溫。
祛風散寒,健胃消食。根:風寒感冒,風濕關節痛,食欲不振,小兒疳積;全草:外用治瘡瘍腫毒。
根、全草0.3~1兩,或根研末每服0.5~1錢,全草外用适量,鮮品搗爛敷或水煎熏洗患處。
《中藥大辭典》
"味苦淡,平,無毒。"
破血通經,明目退翳,解毒消腫。治婦女血瘀經閉,小兒雀目,青盲翳障,癰疽腫毒。
《滇南本草》:
破滞結郁氣,舒肝氣流結,破肝血,通經閉,祛風熱,明目退翳。治小兒雀眼,白翳青盲,殺疳蟲。"
《滇南本草圖說》:
"治楊梅結毒,癰疽發背,無名腫毒;洗癬瘡、疥癞。"
《中華本草》
味苦;辛;性平
疏肝活血;被風明目;解毒。主婦女血瘀經閉;脅肋疼痛;小兒雀目;青盲翳障;癰疽腫毒;楊梅結毒;疥癬;皮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湯,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搗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