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莊子的一則寓言故事呆若木雞

莊子的一則寓言故事呆若木雞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30 21:21:18

莊子的一則寓言故事呆若木雞?本次要賞析的是《天運》中的第五個寓言“孔子見老聃”:,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莊子的一則寓言故事呆若木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莊子的一則寓言故事呆若木雞(莊子寓言七十六)1

莊子的一則寓言故事呆若木雞

本次要賞析的是《天運》中的第五個寓言“孔子見老聃”:

孔子行年五十有(通‘又’)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老聃曰:子來乎?吾聞子北方之賢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數,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惡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陰陽,十有二年而未得。”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獻,則人莫不獻之于其君;使道而可進,則人莫不進之于其親;使道而可以告人,則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與人,則人莫不與其子孫。然而不可者,無佗(通‘它’)也:中無主而不止,外無正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聖人不出;由外入者,無主于中,聖人不隐。名,公器也,不可多取。仁義,先王之蘧廬(旅店)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觏(gòu,見)而多責。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義,以遊逍遙之虛,食于苟簡(随便、簡略)之田,立于不貸(自足、不用付出)之圃。逍遙,無為也;苟簡,易養也;不貸,無出也。古者謂是采真之遊。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慄,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鑑,以窺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與谏教生殺,八者,正之器也,唯循大變無所湮(yān,堵塞)者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為不然者,天門弗開矣。”

說的是:“孔子活了五十一歲還沒領悟道,就往南到沛地拜見老聃。老聃說:‘你來了嗎?我聽說你是北方的賢者呵,你該得道了吧?’孔子說:‘還沒得道呵。’老子說:‘你是怎樣求道的呢?’孔子說:‘我在制度措施等級方面求道,五年還沒得到呵。’老子說:‘你又怎樣求道呢?’孔子說:‘我又從陰陽上求道,十二年了還是沒得到呵。’老子說:‘是呵。假使道可以進獻,那麼人沒有不将它向國君進獻的;假使道可以用來進奉,那麼人沒有不将它向自己的雙親進奉的;假使道可以告訴他人,那麼人沒有不将它告訴給他兄弟的;假使道可以給人,那麼人沒有不将它給予他的子孫的。然而不能如此,沒有别的呵:自己内心沒有主宰它不會留下來,外在行為不端正它不會起作用;由内心主宰發出的東西,不被外界接受,聖人就不會講出;從外在進入的東西,心中沒有主宰,聖人也不會放在心上。名聲,是公共的器物呵,不能多取;仁義,是先王寄身的旅舍呵,可以住一宿而不可久住,多住就會受到指責。古代的至人,隻是借路于仁,暫住于義,以便遨遊于自由自在的境域,取食于簡單的田地,立身于現成的園圃。逍遙,就是無為呵;苟簡,就易于生存呵;不貸,就不必輸出呵。古人稱這種情況叫采真之遊。以追求财富為目的的人,不會讓出利祿;以追求顯赫為目的的人,不會讓出名聲;迷戀權力的人,不會給人權柄。自己拿着擔驚受怕,放棄又悲苦不堪,而且心中全無一點鑒識,老盯着自己所無休止追逐的東西,這樣的人就是受到上天刑戮的人呵。怨恨、恩惠、獲取、施與、谏诤、教化、生存、殺戮這八種作法,全是用來糾正他人的工具呵,隻有能跟随大道變化而無所阻塞的人才能使用。所以說,自正的人,才能正人呵。心裡認為不是這樣的人,那是天門還沒打開呵。” 這個寓言,主題是論道,指出:“度數”“陰陽”“仁義”(指法家、陰陽家、儒家)都不合于“道”;聲名和仁義都“不可久處”;強調隻有能跟随大道變化而無所阻塞的人(“循大變無所湮”),才能使用“怨、恩、取、與、谏、教、生、殺”這些做法;隻有自正的人才能正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