犢牛是牛群發展的基礎,更是牛場發展的未來。牛群結構相對合理的規模化奶牛場犢牛占比約為10%,而這10%的犢牛健康成長發育是牛群更新的基礎,是牛場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今天的犢牛,明天的奶牛,因此,科學培育犢牛對提高牛群的生産性能和牛場經濟效益意義重大。小編借鑒同行們的生産實踐及國内外研究成果,與大家分享犢牛飼養管理需關注的要點,旨在相互交流,提高犢牛飼養管理水平,促進犢牛健康成長發育,達到牛群可持續發展的目标。
1 犢牛飼養管理目标
沒有目标的忙碌是“瞎忙”,因此,目标極為重要,犢牛飼養管理主攻目标:一是提高成活率,降低死亡率;二是保證犢牛正常生長發育,尤其是保證瘤胃和骨骼的正常發育。以下所列指标是規模奶牛場SOP(标準化操作規程)常用考核指标,可供參考。
2 新生犢牛護理從接産開始
2.1 母牛自然分娩究竟好不好
母牛自然分娩好不好?奶牛完美的分娩方式是自然分娩,最好100%自然分娩,但現實告訴我們不可能!據Dematawewa和Berger(1997)根據122714頭奶牛的數據顯示,頭胎牛不需要助産的比例為71.88%,2胎牛為87.46%,3胎及以上88.02%,平均為78.51%。但在現實中,我們是否能讓這些接近80%的母牛自然分娩嗎?我們接産的目的是讓母牛産犢後健康的泌乳然後再懷孕,犢牛能正常存活。助産的真正目的是針對接近少于20%非正産母牛,通過适時助産和規範的操作,減少對母牛和犢牛的傷害。據相關報道,正産與助産犢牛出欄重(斷奶重)和日增重差異顯著或極顯著(P<0.05或P<0.01)。
2.2 适時助産,把握平衡
過早助産容易給奶牛産道造成損傷,子宮容易感染,産後容易胎衣不下,奶牛易發燒,健康受到影響,繁殖力降低;犢牛也容易在助産過程中受損,母牛健康受到影響初乳品質下降,若用該初乳給犢牛灌服,犢牛後天免疫力也受到影響。助産過晚,容易造成犢牛胎死腹中,同時,由于分娩的泌乳反射,乳池中乳汁增加,初乳被稀釋,同時初乳中抗體也會被母牛吸收,進而初乳品質下降。
2.3 産後狠下心來及時母子分離
據哥倫比亞大學應用生物學家Daniel Weary團隊報道,母牛産後,母子及時分離對牛更安全,如果不分開允許犢牛在母牛身邊,那麼它們就會建立起緊密的紐帶,随着牛犢成長過程中對牛奶依賴逐漸降低,斷奶後它們紐帶才會逐漸減弱。雖說舐犢情深,母牛産後母子不及時分離,對母牛及犢牛都是應激。另對部分規模化奶牛場調研發現,大腸杆菌K99引發的犢牛腹瀉,發生在出生後2~3天内,傳統抗生素和補液治療效果不理想,死亡率極高。母牛産前加強腹部、外陰部及乳房皮膚消毒,産後母子及時分離是降低該病發病率的主要措施之一。
3 新生犢牛留養标準
規模化場奶牛養殖的目的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因此,并不是所有的犢牛都留養,選擇性留養是使犢牛能正常生長發育、繁衍後代和較好地發揮泌乳性能。如何判斷犢牛留養應注意以下細節:
4 初乳灌服
犢牛的免疫從初乳開始,目前規模化場對收集、檢測和冷凍貯存等都很規範,但這裡小編強調的是依據犢牛體重一次灌服體重的8%~10%。據報道,初生重40 kg的犢牛需要200~300g的母源性免疫球蛋白,主要來源于初乳。通過對新生犢牛飲初乳相關資料顯示:42%的犢牛飲用 4 L,25%的犢牛飲用 3~4 L,11%的犢牛飲用 2~3 L,22%的犢牛飲用 < 2L。 雖然多次勤喂也能達到犢牛免疫對初乳量的要求,但是浪費時間,需要耐心。相反灌服省時省力,飲量可控,但值得注意的是灌服需要培訓,需嚴格按操作規範進行。
5 哺乳期犢牛是否飼喂幹草
哺乳期犢牛是否飼喂幹草也一直是争論的話題,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小編支持飼喂幹草,其理由是7日齡時,犢牛瘤胃中已經有細菌和原生生物建群;2周齡時其濃度達到成年牛水平,5周齡時按體重計,其瘤胃發酵速率已達到成年牛水平;瘤胃需要超過一定阈值的磨耗刺激,防止形成異常乳頭和瘤胃組織過度角質化,日糧提供粗飼料促進瘤胃功能性的發育;研究發現哺乳期間飼喂粗飼料可以提高犢牛幹物質采食量、日增重、瘤胃重量、穩定瘤胃pH(Imani, 2017;Khan等,2016;Mojahedi,2018);粗飼料的種類及長短影響着應用效果,研究發現(劉帥,2019;Nemali, 2016)添加在2周齡~4周齡之間添加5%~10%長度在3cm~5cm的苜蓿幹草有利于提升反刍時間,提高采食開食料的時間,減少瘤胃乳頭角質化,提高日增重。苜蓿幹草好于燕麥草和小麥稭。
不同飼喂組合對瘤胃發育(6周齡)的影響
6 犢牛去角和去副乳頭
相信大家都知道犢牛的免疫系統是後天建立的,從初生至2周齡是犢牛的風險期,此期間犢牛免疫系統沒有建立起來,易受各種疾病感染,此期間去角和副乳頭加大了犢牛應激。同時初生時去角,犢牛的角基不易判斷,建議15日齡~20日齡間去角。去除副乳頭應在20~30日齡,此期間犢牛免疫系統已建立,可減緩因去副乳頭給犢牛帶來的應激,同時在斷奶時應再次核檢副乳頭。有的牛場去副乳頭在出生時,即臍帶消毒時一同去除,原因是新生犢牛痛感不明顯,但也應在斷奶時進行核實檢查。
7 犢牛斷奶
犢牛斷奶不是簡單給犢牛停奶,應明确斷奶标準和注意事項。
斷奶标準:
注意事項:
小結
随着奶牛養殖集約化、标準化和現代化模式的推進,後備牛培育越來越受重視。本文小編針對犢牛飼養管理方面容易忽視的關鍵點進行了簡要介紹,當然犢牛其他方面,如臍帶消毒、初乳檢測、常乳飼喂和環境消殺等方面都不容忽視。研究發現犢牛哺乳期間犢牛日增重1000 g以上,頭胎單産提高800~1100kg(Adam,2019)。因此,随着犢牛生長發育對其後期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影響不斷深入的研究,犢牛的飼養管理将向精細化和精準化發展。
(特邀科普專家 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分院 李紅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