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憶歡
圖|來源于網絡,侵删
1986年春節,《西遊記》在央視首播,由左大玢老師扮演的觀音菩薩,手持淨瓶,一身仙氣,向電視機前的觀衆緩緩走來。
我們心裡都隻有一句話:
“這不就是觀音菩薩本人嗎!”
即使在以後的時間,有很多優秀的演員再次塑造了這個角色,但誰都取代不了老版《西遊記》的觀音菩薩。
一個演員,一生能塑造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就是最大的成功。
就像《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隻能是陳曉旭;《西遊記》裡的孫悟空,隻能是六小齡童。
1943年9月,左大玢老師出生在湖南長沙的一個小家庭。
因為媽媽是戲曲演員,1954年的時候,11歲的左大玢進入湖南省湘劇團演員訓練班學習,先師從孔豔蘭,後由其母鄭福秋親授。
三年後從戲曲演員班畢業,走上了戲曲演員的路。
現在的她沒有想到,自己以後會和《西遊記》裡的觀音菩薩,會有一段很深的緣分。
1976年,還是戲曲導演的楊潔,來到湖南省湘劇院錄制戲曲,看到了左大玢在湘劇《追魚記》中扮演的觀音菩薩,對她說了句:
“你怎麼這麼像觀音菩薩,以後我要是拍觀音的戲,一定請你來演。”
聽者無心,說者有意。
1981年11月,央視把拍攝《西遊記》的任務給了楊潔,在定觀音菩薩這個角色的時候,她想到了幾年前在長沙見到的左大玢。
于是她來到湖南長沙,邀請左大玢去演觀音菩薩。
左大玢心想,自己是唱戲曲的,沒有演過電視劇裡的角色,雖然兩者有相同之處,但是隔行如隔山。
為了扮演好觀音,她每到一處地方,就要去當地的廟裡,細細揣摩觀音菩薩的神态和手勢。
當時她一集戲的片酬,隻有57元,但那時的演員,誰都沒有因為低片酬,而對自己的戲有任何的懈怠。都隻想着把戲演好,演技提升,角色塑造入木三分,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回報。
功夫不負有心人。
演員一旦真正的走入了角色,你就是那個人。
六小齡童在峨眉山拍西遊記的時候,山上的猴子見到它也會敬禮。
左大玢在扮演觀音之後,慕名而來的觀衆真的把她當作觀音了,去寺廟進香,大家看見她也會高呼“觀音來了。”
有的還俯身跪拜,把她吓得落荒而逃。
就連拍戲的時候,天氣的變化也很神奇,前一刻還在下雨,她一出來,天氣立馬就轉晴了。
《西遊記》一經播出後,好評如潮,左大玢扮演的觀音這一角色也深入人心,從此隻要一提到觀音菩薩,腦海裡浮現的就是那個在《西遊記》裡,滿身仙氣、面容慈祥的觀音菩薩。
但是她并沒有繼續在演藝圈打拼,而是轉身回了戲劇舞台,專心緻志的做自己的事業。
10年後,《西遊記續集》開拍,楊潔導演心裡面觀音的人選還是左大玢,但演員最怕的,就是随着時間的推移,樣貌和氣質不再适合這一個角色。
想到這兒她隻能抱着試試看的心态,來長沙找左大玢,看到左大玢的樣子一點也沒變,兩手一拍,立即決定又邀請她演觀音菩薩。
幾十年過去了,當年拍《西遊記》的演員很少再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
歲月流逝,斯人老去,但那些角色,永遠深深印刻在我們心裡。
從2003年開始,她不再上台,把舞台交給了年輕人。
左大玢在晚年當起了老師。
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把自己所熟知的戲曲文化,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并始終秉持着嚴師出高徒的教育理念,面對上課遲到,有懈怠的學生,她會嚴厲地批評。
周一到周五,擠在和學生一起擠在學生宿舍,周末才回家。
即使是退休之後,她還是堅持一周上70多堂課。在課堂上,她把老一輩人的勤勞、踏實和對自己工作的認真,一點一點地傳授給了學生。
2018年,左大玢老師和《西遊記》劇組的其他演員,作為驚喜嘉賓出現在《王牌對王牌》的舞台上。她對孫悟空說:
“悟空,休耍貧嘴,
你們師徒四人,
此去西天取經,
路途遙遠,
經曆了九九八十一難,
才取回真經,
可喜可賀,阿彌陀佛。”
一字一句間,都充滿了幾十年前的回憶。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就像楊潔導演說的那樣:
我們都在取經的路上。
人生路即取經路,隻有經曆了風雨,才能終見彩虹。
作者簡介:蔣憶歡,做一個簡單的人,看得清世間的繁雜,理得清生活的雜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