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 40 Pro是現在我的主力手機,前段時間,曆經2年之久的華為Mate 50 Pro終于發布了,而發布會上介紹的“北鬥衛星消息”“沒電也能用”的應急模式等新功能,直接将話題與噱頭拉滿。
但是對于我來說,這兩個功能日常基本上很少會用到(但絕對是加分項,緊急時刻使用可以救命),所以在我入手華為Mate 50 Pro之後,我将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影像以及HarmonyOS3系統體驗。至于手機性能,華為Mate 50 Pro能夠用上骁龍8 算是意外之喜,雖然缺失5G,但是性能确實夠頂,目前這款處理器是安卓手機的一流梯隊。
不過,話說回來,假如華為Mate 50系列采用骁龍8處理器,由于衆所周知的原因,那一定是一個超大的災難,也是一個有損口碑的選擇!骁龍8的耗高、發熱嚴重等問題,已經是人盡皆知,分分鐘會讓旗艦手機的口碑直線下滑,敗在骁龍8處理器的安卓旗艦手機不在少數。相比之下,骁龍8 的表現要好很多,功耗與發熱問題得到了解決。
2022年少見的“劉海屏”
在聊影像與系統之前,還是想和大家談一談華為Mate 50 Pro的外觀,畢竟2022年依舊采用“劉海屏”的手機着實少見。
華為Mate 50 Pro與華為Mate 40 Pro尺寸基本一樣,甚至我可以把Mate 50 Pro自帶的保護殼戴在華為Mate 40 Pro上。外觀最明顯的不同,一是後攝模組變得更大;二是将“藥丸屏”變為了“劉海屏”,可能是為了中軸對稱的設計美學。
Mate 50 Pro後置是三顆攝像頭,放大了攝像頭的挖孔,看起來更強,确實攝像頭也做了升級,比如主攝加入了可調節10檔的光圈,像素更高的潛望長焦,更廣的超廣角等等,在此不做過多描述,後面會詳細展開講。另外後攝模組圓環還加入了一個精雕紋理的巴黎飾釘設計,從細節處打磨質感。
而我手上的這款Mate 50 Pro是【曜金黑】的配色,可惜的是,玻璃背闆依舊難逃粘指紋的命運。
不過Mate 50 Pro握持手感很舒服,相比9.1mm厚度的華為Mate 40 Pro,華為Mate 50 Pro要更輕薄一些,機身厚度8.5mm。而且華為Mate 50 Pro不再是采用瀑布屏,前後3D弧面玻璃向中框靠攏的設計,握持時會明顯感覺到薄了不少。
Mate 50 Pro這次将屏下指紋位置進行了下移,更靠近下邊框,大拇指解鎖需要彎曲更大的角度,個人感覺不如上一代位置解鎖方便。而且華為Mate 50 Pro依舊采用的是屏下光學指紋解鎖,最近早上手指比較幹,經常會出現指紋解鎖不了的情況,希望下一代可以升級為超聲波屏下指紋解鎖。
而Mate 50 Pro之所以采用劉海屏,主要是因為加入了3D ToF深感攝像頭,并且将聽筒也集成在了劉海區域,劉海的寬度有所縮窄,3D人臉識别優勢就是安全、暗光也能解鎖等。如果實在覺得别扭,也可以将頂部的劉海區域隐藏起來。
Mate 50 Pro采用的是一塊6.74英寸OLED屏,2616 x 1212分辨率,支持120Hz刷新率,以及HDR Vivid顯示(這個有用,下文會說),但是屏幕默認情況下給我的感覺有點稍微偏黃,不知是出于護眼的考慮還是什麼原因,不過我們可以将屏幕色溫調為冷色,這樣看起來更接近白色。
突破期望的驚喜表現
說實話,我起初對華為Mate 50 Pro的拍攝表現并不抱有過多的期望,一是由于華為P系列才是主打的影像,Mate系列的影像一直都是“第二順位”。二是,發布會上也沒有“大肆鼓吹”介紹Mate 50 Pro手機攝像頭的傳感器硬件規格。
在發布會上看到華為Mate 50 Pro影像功能部分,我最感興趣的就是三點,一是F1.4-F4.0的十檔物理可變光圈;二是,用來取代原本徕卡地位的XMAGE;三就是保時捷保本才有的超微距長焦攝像頭下的微距表現;可惜,我沒有拿到保時捷版本,所以隻能體驗前面兩個功能。其中XMAGE一共有原色、鮮豔、明快三種風格,Mate 50系列也是首款搭載XMAGE的手機。
對比我的華為Mate 40 Pro,發現這次Mate 50 Pro影像提升是巨大的,突破了我的期待,帶來了意外的驚喜,Mate 50 Pro影像有幾個方面的提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色彩鮮明,還原準确
對比華為Mate 50 Pro與華為Mate 40 Pro的拍攝樣張,可以直觀感覺到手機影像的提升之處,比如下面我在陰天拍攝的黃色房子,華為Mate 50 Pro的拍攝樣張比較貼近真實的情況,色彩還原準确且鮮明、對比度更高,而Mate 40 Pro色彩就要顯得平淡很多,樣張給人過于平的感覺。
華為Mate 50 Pro在開啟鮮豔模式下,對比度會變高,色彩更顯濃郁,明快模式相比原色會更顯明亮一些,而華為Mate 40 Pro開啟徕卡鮮豔與柔和模式下,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偏色問題,對比度非常高。
華為Mate 50 Pro鮮豔、明快
華為Mate 40 Pro徕卡鮮豔、柔和
在微距模式下,兩個手機的差别會更明顯!在拍攝下面這張花朵照片時,兩個手機均自動開啟了微距模式,對比樣張,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華為Mate 50 Pro的花蕊、花瓣上的輪廓都很清晰,而Mate 40 Pro在這部分的細節基本全消失。在色彩上,華為Mate 50 Pro黃色與真實更接近,Mate 40 Pro的黃色過淺。另外華為Mate 50 Pro的花朵邊緣虛化部分更自然,分割界限比較清楚。
Mate 50 Pro更多微距照片:
在我拍攝下面這幾張室内老物件的照片,華為Mate 50 Pro更準确的還原了當時拍攝的畫面,色彩準确,而且保留了準确的光影美感,複雜的紫燈與黃燈也有比較好的還原。對比之下,華為Mate 40 Pro給人一種過于提亮的感覺,比如瓷杯上有些過亮,缺失光影的層次感,相框部分過亮,還有老毛病的色彩偏黃綠。
從色彩來說,我更喜歡華為Mate 50 Pro的XMAG的調色方式,走出了自己的味道,原色很接近真實色彩,鮮豔則是在保持色彩盡可能真實的基礎上,進行适當提升對比度、色彩飽和度調節。對比之下,現在的華為Mate 40 Pro徕卡的“鮮豔”與“柔和”模式我已經很長時間沒用了,一直用的默認标準模式,一是色彩偏色比較嚴重,二是對比度過高,色彩過于濃豔,偏紅偏藍,細節缺失嚴重,三可能是我看膩了這種色彩。
Mate 50 Pro 原色、鮮豔、明快
Mate 40 Pro 徕卡标準、鮮豔、柔和
二:OIS光學防抖 夜晚拍攝更穩
夜景的表現,Mate 50 Pro的明亮度、色彩以及光與影的處理上也要好于Mate 40 Pro,但細節的清晰度還有待改進,照片放大會畫質依舊會有點模糊,可能受限于主攝傳感器本身的硬件光學素質。
另外相比華為Mate 40 Pro,華為Mate 50 Pro主攝加入了OIS光學防抖,優勢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在夜晚手持拍攝時,有光學防抖的照片清晰度會更穩。比如下面這兩張照片,華為Mate 50 Pro拍攝的字體依舊很清晰,而Mate 40 Pro拍攝的字體比較模糊,同時有點偏色。
三:F1.4-F4.0十檔可變光圈
再來聊一聊F1.4-F4.0的十檔物理可變光圈,在默認拍攝模式下,是沒辦法手動調節光圈大小,拍攝時,手機會自動根據拍攝的環境,自動調節出合适的光圈數值。
這段時間我也拍了很多的照片,分别查看了這些照片的光圈數值,白天的樣張基本在F2左右,夜景則會以F1.4超大光圈拍攝,通過大光圈提升進光量,從而降低ISO感光度,減少曝光時間,提升手持拍攝的穩定,而F4光圈基本沒出現。
那什麼時候F4光圈才會派上用場呢?大家可能會以為會在很強的陽光下,其實不然,從我自己拍攝的樣張來看,F4光圈反而是用在了美食拍攝模式下。比如我下面Mate 50 Pro拍的幾張美食照片。
對比Mate 50 Pro與Mate 40 Pro的拍攝美食照,放大照片,可以看到Mate 50 Pro拍攝的照片,邊緣的蝦、肉片依然很清晰,景深更大,而Mate 40 Pro由于一直采用F1.9光圈,景深就一直很小,導緻這些美食照片的邊緣畫質就很模糊。另外從顔色觀感來看,Mate 50 Pro拍攝的美食照片也更有食欲。
左為Mate 50 Pro 右為Mate 40 Pro
左為Mate 50 Pro 右為Mate 40 Pro
在F1.4大光圈除了在拍夜景時候會用到以外,在使用人像模式給人拍照的時候,同樣會提供更深的虛化效果,帶來與相機拍攝類似的效果。
如果你自己有着不錯的攝影基礎,想要玩玩不同的光圈變化,可以在手機拍攝的專業模式中,手動調節光圈值,一共有F1.4、F1.6、F1.8、F2、F2.2、F2.5、F2.8、F3.2、F3.5、F4.0之間調整。
至于超廣角與長焦,Mate 50 Pro的超廣角相比Mate 40 Pro是更廣的,13mm焦段(Mate 40 Pro超廣是18mm焦段),所以會看到一個更大曲度的超廣角拍攝視角,除了拍的廣,視覺的拉伸感會更長。
Mate 50 Pro長焦像素是提升到了6400萬像素,不過最高支持的是3.5倍光學變焦,最高可以支持100倍的數碼變焦,成像畫質的清晰度提升,在色彩調教上與主攝基本保持了一緻,直接看樣張。
四:HDR Vivid的顯示
令我覺得Mate 50 Pro拍攝效果提升比較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視覺,畢竟判斷一個照片的好壞,除了要本身拍的好以外,顯示也很重要!上文我們提到HDR Vivid的作用,在這裡就體現出來了。其實上面大家看到的Mate 50 Pro的拍攝樣張,與我在Mate 50 Pro手機上看到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
比如帶有噴泉的那張夜景照片,我在Mate 50 Pro手機上看到的是噴泉下面的燈帶、牆上的射燈會更亮一點,對比度顯得也會更高。也就是說,拍攝的照片在Mate 50 Pro圖庫中查看會自動激發出HDR顯示的效果,在光比越大的場景下,這種效果會尤為明顯。我拍了一個動圖GIF,大家可以重點觀看下圖燈帶的變化。這個确實很影響視覺觀感的,有機會可以去線下真機看下。
聊到這,Mate 50 Pro影像部分已經差不多講完了,簡單給大家小總結一下
1:相比上一代的Mate 40 Pro,Mate 50 Pro的色彩提升是巨大的,色彩還原很準确,拍攝的照片看起來就很通透,更接近真實。最重要的是,雖然主攝采用了RYYB傳感器,但是偏色的問題解決了。
2:XMAGE的“原色”、“鮮豔”、“明快”三種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味道,保持還原真實,進行适當色彩對比度、飽和度的調節。我的理解,可能是站在了“徕卡”的肩膀上,調教出更符合國人審美的照片風格。對比Mate 40 Pro的徕卡色,我更喜歡現在Mate 50 Pro XMAGE。
3:F1.4-F4.0的十檔可調節光圈有幫助,自動選擇光圈的方式,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你的拍攝照片,比如美食模式下的F4光圈保持邊緣畫質,人像F1.4光圈加深虛化,而且調教的還算不錯。
4:HDR Vivid在我看來,可能是一個“自我歡喜”的功能,它會讓你Mate 50 Pro拍攝的照片,通過HDR Vivid顯示,在你手機上看起來更棒,但是别人可能更不會感覺到,全鍊路HDR不止華為在做,而這确實是一個從視覺上提升拍攝的照片質量方式。
聊聊新增的小功能
文章到這已經很長了,但是Mate50 Pro有些功能還是想和大家分享下。第一個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超級中轉站”這個功能,可以将選擇的文字、照片、視頻甚至是文件夾存放在中專中,然後以懸浮的方式存在屏幕的右上角。
在任何一個應用界面,都可以點擊浮窗,彈出我們存放的内容,拖拽對應内容即可,比如我給同事發一個Word的文檔,但還有配圖需要傳給他,這個時候我可能需要先找到文檔發送,然後再進入圖庫中找到圖片再傳送,而這個中轉站可以同時保存文檔與圖片,一起拖拽發送給他,如果需要發送給第二個人,可以繼續一鍵拖拽,這樣就不用反複來切換頁面,非常的方便。
關于1%的低電量應急模式,有些朋友可能比較納悶,這與之前華為超級省電模式有何不同呢?實際上手就會發現不同,比如我的Mate 40 Pro在1%的電量會提示你還有60s關機,但是Mate 50 Pro不會,它在1%的電量時候,提醒你還有60s自動進入低電量應急模式,把電量都聚在一起,手機還能支撐一段時間,相當于給你一個反應的時間,可以打電話或者亮碼、掃碼。
提到掃碼,現在基本上是每個人出入必做的事情。Mate 50 Pro增加了一個質感掃碼的功能,可以在手機設置的輔助功能-智慧感知-質感掃碼功能打開,設置默認支付方式。這樣我們舉起手機,1米距離左右對着場所碼,手機就會出現識别二維碼的提示,然後連續敲擊機背兩次,就可以快速打開掃一掃。除了場所碼以外,收款碼、單車碼都可以。(對了,我的Mate 40 Pro即便升到鴻蒙3.0,也沒有這個功能)
至于北鬥信息功能,實際也體驗了一下,目前這個功能是在衆測階段,每月30條免費額度,月底自動清零,需要在華為手機内置的“暢連”應用中使用,發送的消息不可自定義,自帶一些短句子,比如“被困住了,急需救援”,一次最多可以發給4個聯系人,可以選擇帶位置信息發送,不過,需要在開闊的地方,拿着手機搜到衛星才可以發送。
最後
相比華為Mate 40 Pro,這一代Mate 50 Pro在影像方面有着非常明顯的提升,自研的XMAGE,取代了原來的徕卡地位,影像調教的風格我個人比較喜歡,相比更濃的德味,XMAGE帶來的是真實且通透的拍攝質感。F1.4-F4.0的十檔可變光圈,智能切換,适配不同拍攝場景,要虛有虛,要實有實。加入的超級文件中轉站以及質感識别提升手機操控便利,以及北鬥衛星、1%低電量硬件模式,從硬件到軟件上,都讓我看到了華為Mate 50 Pro的小創新與進步。
可能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5G、沒有麒麟芯片,但骁龍8 在性能上确實已經超過了麒麟9000,功耗控制也要比骁龍8好了不少。Mate 50 Pro的發布會我全程都在看,在發布會的結尾,即便在介紹骁龍8 處理器時,餘承東也是沒有說出“高通、骁龍”的中文,可能心中的那份“不甘心”,但是依舊給了目前能給到的最好處理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