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汕頭海關獲悉,1至11月,粵東地區(包括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梅州市和汕尾市)累計實現進出口1299億元,其中,民營企業進出口866.6億元,占比66.7%,已成為粵東外貿增長的“主力軍”。
粵東地區民營企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多為家族式經營模式,規模較小,人才優勢不足,導緻民營企業開展進出口貿易時,經常因為對海關政策掌握不夠、理解不深、運用不足而“走彎路”、“吃暗虧”。
揭陽市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老牌民營加工貿易企業,主要生産經營化工原料、包裝材料等。近日,在汕頭海關助力下,該公司利用海關關稅保證保險業務,憑中銀保險公司提供的360萬元進口稅款保險單,在無抵押、無保證金、不占用企業銀行授信額度的情況下,順利進口了一批高純陰極銅。
這是汕頭海關扶持民營企業的縮影。今年以來,汕頭海關針對粵東民營企業規模和經營特性,力推業務創新,推行 “量體裁衣”式服務,持續提升口岸營商便利化水平。
例如,主動向關區除失信企業外的各類型、各規模企業大力推廣“關稅保證保險”這一創新稅收擔保方式,助力民營企業降低擔保和交易成本、緩解流動資金壓力,實現貨物快速通關。開展“暖企”政策宣傳,為關區民營企業解讀一手海關資訊和政策。汕頭海關還通過走訪調研、建立關企微信群等形式,及時解答企業在通關過程中遇到的實際難題,解決民營企業後顧之憂。
該關還全面推廣“新一代海關稅費電子支付系統”,指導關區民營企業免費通過“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互聯網 海關”平台實現一次性辦理報關單申報、稅款繳納等通關手續,實現智能化、自動化、無紙化的繳稅過程。
誠信是民營企業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是企業在國際市場競争中的重要“籌碼”。為提升關區民營企業國際競争力,汕頭海關大力優化監管服務,加大對粵東民營企業的信用培育,“一對一”輔導關區民營企業健全内部管理控制,鼓勵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積極對标申請AEO認證資格,提升信用等級,收獲更為廣闊的國際發展空間。
今年以來,經汕頭海關認證AEO民營企業已有226家,其中20家為高級認證企業,可在AEO互認國家和地區海關享受到減少貨物查驗、優先處置通關、貿易中斷恢複時優先通關便利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汕頭海關還緻力于推進原産地簽證“一條龍服務”,通過降低原産地簽證備案的審批門檻,實行無紙化備案及簽證,全面簡化原産地單證,将粵東民營企業主要出口的紡織服裝、塑料日用品、玩具等大宗出口産品和竹筍罐頭、玉米罐頭、青梅制品等特色農副産品等列為非敏感産品,實行“即報即審、即審即簽”,為民營企業申辦原産地證提供最優化便利。
據統計,今年1至11月,汕頭海關共簽發各類原産地證書141617份,簽證金額約為339317.66萬美元,在進口國實現關稅減免17087.53萬美元。
【全媒體記者】餘丹
【通訊員】李凱揚
【通訊員】袁國宏
【作者】 餘丹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