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消息,早前上海一科技公司因參與“引起誤導的虛假宣傳”被上海市寶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款22萬元,引起網友熱議。據悉,該公司自2020年9月起,通過組織“虛假用戶”建立虛假交易、僞造評論、虛構點擊量和收藏量的方式幫助商家提高在大衆點評網站的排名,此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争法》。
(圖片來自:企查查)
新媒體技術的誕生讓人們在分享自己的生活、想法與心得的方式打破了時間、空間的局限,通過互聯網平台發表對美食、景點或是好物的評論、參與陌生人的分享交流也就成為了時下最火熱的社交方式之一。盡管目前人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選擇參考“過來人”的經驗與評價,但事實上,這些所謂的真實體驗很有可能是假的。近期,上海一家科技公司以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争法》被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22萬元罰款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讨論,不少網友表示,現在打着“生活分享”口号的網絡平台們,早已被廣告、營銷和“水軍”戰略,幾乎失去的參考價值。
(圖片來自:大衆點評網)
據悉,該公司主要參與的平台為大衆點評,主要通過“刷手”制造大量虛假評論、點擊與收藏提升店鋪排名,以此獲利。作為國内最早興起的“點評”網站,大衆點評一直注重真實用戶評價,去年上半年,該平台因存在大量違規産業而開始自審,查封“刷好評”用戶賬号5萬個,處罰“刷單”、“刷評”商戶1萬餘家。但不得不說,當一個平台存在“排名”、“熱度”或是一切有競争性質的标簽時,這些造假行為也會與之一同共生。
(圖片來自:App Store mockup套殼)
盡管大衆點評在本地化生活信息類平台上仍然處于無可取代的地位,但不少年輕的用戶開始轉向分享類型更多的新型平台,例如微博、小紅書等。大衆點評作為專注于幫助用戶挑選各個類型服務的平台,提供商鋪的人氣熱度排名自然無可厚非,不少用戶也都是通過排名挑選心儀的店鋪,但這樣一來,造假行為、點評類型單一等弊端往往也很難避免,這對于大衆點評來說是一個巨大的信任危機。
(封面圖片來自:App Store mockup套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