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年,龍圖閣學士鄭向推薦自己的外甥周敦頤做了個主簿。這個周敦頤成了後世盡人皆知的廉官。1093年,東坡學士做了一件小事,将身邊的書吏高俅推薦給了當時的附馬都尉王晉卿,這個高俅竟然做到樞密相使,變成史上罵聲不絕的奸臣。在大宋王朝,這都不是什麼事。大宋的科舉制度盡管非常完備,每次錄取人數也很多,但宋人晉身并不限于科舉一途,舉薦就是很普遍的一種。
衆所周知,高俅的業餘愛好是踢足球,在宋朝叫蹴鞠。因為踢得一腳好球,高俅被端王趙佶相中,而後陰差陽錯,端王做了皇帝,高俅也就成了皇帝身邊的紅人。周敦頤沒有那麼好的運氣,因為舉薦他的鄭向第二年就病死了,所以,周敦頤總是在地方做一些最基層的小官。
周敦頤做過最大的官不過是知南康軍。軍,是宋代縣以上的行政區域,相當于一個府或州,巧的是宋代的朱熹、文天祥等名人都做過此官。為什麼一個地方小官在曆史上能夠名留青史?要知道,在古代,能夠付諸史館的人要麼是高官,要麼是于國于民有傑出貢獻的人物。
因而周敦頤淡泊名利,怡然自樂。他不愛菊,表示不逃避社會責任,不學陶淵明挂冠隐居,獨善其身;不愛牡丹,表示不學人做官取巧作秀,追求大富大貴。
周敦頤第一個官職是分甯主簿。有一個案子久決不下,周敦頤到任後,“一訊立辨”。這引起了當地人的驚異:“就算是老吏都做不到啊。”很快被推薦做南安軍司理參軍。有個人犯了罪,但法不當死,轉運使王逵卻想重判他。王逵是著名的酷吏悍吏,大家都不敢和他争,周敦頤卻不怕,與他力争,但王逵不聽,周敦頤當即決定棄官而去,說:“這樣的官有什麼可做的!殺人以媚上,我決不做。”一句話驚醒了王逵,囚犯得以幸免。
這是依法行政的好榜樣。後來這個王逵還推薦他升官做郴縣縣令。
過了幾年,周敦頤轉到南昌做知縣,南昌人高興得不得了:“這是當年在分甯時一訊立辨的那個人啊,我們有盼頭了。”于是富家大姓、黠吏惡少都生怕得罪他,甚至有了羞恥感。
周敦頤做官以廉判明斷著名,一生輾轉多地勞累奔波,卻并不感覺苦;盡管鐵面無私,堵住了一些官員謀私的途徑,但他一生沒有公敵,也無私仇,真正做到了“官清赢得夢魂安”。
這歸根于他為官崇拙去巧,立誠立信。世人大多樂做巧官,不做拙官。周敦頤卻認為巧者好張揚誇大,言多文飾;拙者注重實際,不在言詞。巧者處處為己,機關算盡,往往災禍及身;拙者不求多得,奉公守法,身家康泰。
自古以來,誠字說得很多,但怎麼落實一個誠字?周敦頤說,要做到動靜、言貌、視聽無違。他先是解釋了“五常百行,誠則無事”;繼而說明“寂然不動”就是誠,就是無欲,心純;接着指出動靜處置要得宜,“動而正,靜則明”;又提出言貌視聽要不逾規矩。總之就是要端正作風。因此,作風就是人的動靜、言貌、視聽。一個拙字,一個誠字,是克己之法,是成己之道。(劉緒義)
素材來源于中國紀檢監察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