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治國的古文

關于治國的古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10:12:31

關于治國的古文?右通廣内,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聚群英,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關于治國的古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治國的古文(千字文解讀第三章)1

關于治國的古文

右通廣内,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杜稿鐘隸,漆書壁經。

本節講述了國家典籍之富、人文之盛。

右通廣内:右邊通往西邊的廣内殿。廣内殿據說是漢天子收藏典籍的書庫之一。左達承明:左邊可以抵達承明殿。承明殿據稱是“著述之所”,也是皇帝約請名儒學士講經解經的地方。

墳典:墳指《三墳》,典指《五典》,相傳是記載上古時代三皇五帝的珍貴典籍,是我國最早的書籍,孔子時代就已經亡佚,這裡借用它們來比喻宮殿裡藏有很多珍貴的典籍。

群英是指衆多文采斐然、才華出衆的人才。

杜稿是杜度的草書作品。杜度是漢朝著名的草書書法家,相傳是作草書的第一人。稿即草書,又稱章草。

鐘隸是鐘繇的隸書作品。鐘繇是三國時期魏國的隸書書法家,據說所寫隸書天下第一。

漆書是用漆寫就的竹簡書,古代無墨,用筆蘸漆寫于竹簡上。西晉發掘出的“汲冢書”中就有衆多漆書竹簡。

壁經是指牆壁裡發掘出來的經書,指西漢時期從孔子舊宅牆壁中發掘出來的部分經書,全部用古文(篆體)寫成。上述這些作品都是典籍中的稀世之寶。

這幾句的總體意思就是,

皇宮裡左可直通藏書讀書的廣内殿,右可抵達著述講經的承明殿。既已彙集古今典籍,又聚衆多文人才士。漢朝杜度的章草、曹魏鐘繇的隸書、汲冢所掘出的漆簡、孔子家宅壁中的古文經,宮中都無不收藏。文治天下,實根基于此。

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雖然終止了諸子時代百家争鳴的盛況,但是相比秦王朝的“焚書坑儒”,“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不能不說是個絕大的進步。由于儒家重視文化教育事業,所以漢代讀書的風氣很盛。國家在都城立太學,設“五經博士”,延請名師任教。在學校樹立石碑,刻“五經”于其上,各地學生均來求學,人數可達三萬之衆。各地開設經舍講壇,像大學者馬融、鄭玄,弟子門生常常達幾千人。皇帝常常親臨太學聽講,與講師東西向而坐,這就是《學記》裡所說的,“大學之禮,雖诏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也即是說,給皇帝講經時,不用和皇帝行君臣之禮,和平時君臣所坐位置不一樣,皇帝不坐北邊,經師也不坐南邊。就老百姓而言,讀書也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因為書讀得好可以被舉薦做官,因此民間有“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的說法。

漢初大臣陸賈對高祖劉邦有一句很有名的話叫,“居馬上得之,甯可以馬上治之乎?”由此開啟了漢代的文治傳統。因此漢代讀書風氣大盛,讀書人也刻苦。現在我們常常說的“頭懸梁”的故事、“鑿壁偷光”的故事,都發生在漢朝,而“囊螢映雪”的故事、“聞雞起舞”的故事所發生的晉代也離漢朝不遠,依然保持着漢朝人勤學、苦學的流風餘韻。

因為漢朝尊崇儒學,所以對于藏書也很重視,廣内殿就是漢朝皇帝專門藏書的地方,此外還有兩個比較有名的藏書之處:石渠、天祿二閣。

由于文風大盛,漢朝文人學士輩出,史學家有司馬遷、班固等,文學家有東方朔、賈誼、枚乘、揚雄、張衡、蔡文姬等,經學家有董仲舒、晁錯、劉向、劉歆、王充、馬融、鄭玄等,書法家有杜度、蔡邕等。文物典籍也得到了較好的保護。漢武帝的弟弟魯恭王修王府時侵占孔子老宅,在牆壁中發現了許多竹簡,内有保存完好的《孝經》、《尚書》、《論語》等,這些書和孔宅都因此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後來晉朝發現汲冢古籍,轟動一時,這些古籍也得到了較好的保存和整理。我們素來号稱文明古國、文物之邦,與漢王朝開啟的文治傳統功不可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