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七巧木闆來曆

七巧木闆來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13:52:02

作者:Haonan

我行路在外,認識了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有時候,我會很驚訝新朋友的評論,“聽你講普通話,完全猜不出你是哪裡人?”這句話,在我看來,隐含兩種意味:我的普通話說得不錯,大家猜不出我是來自什麼地方。換個角度看,我的口音已經不重,丢掉了方言的特色。

七巧木闆來曆(老家巢湖方言背後的)1

長在巢城,在外工作和求學的年輕人常操普通話,家鄉話的方言是不是已經說得不那麼地道呢?就像有一位在廣州的朋友開玩笑說,“現在的年輕人,講的都不是正宗的巢湖話啦。不地道的。”聽着這種“戲谑”,我忽然思考到方言原來如此重要,因為它象征着一個地區的文化思維,或者說是當地人的價值觀。方言背後,“别有洞天”。

巢湖方言屬于江淮官話,遍布在安徽、江蘇、湖北等地。本篇不談語言學,也非興趣所及,但我卻不知不覺發覺了一些有趣的“語言學”現象。

七巧木闆來曆(老家巢湖方言背後的)2

首先,方言是一個地區最鮮明的标志,人們對于它的态度表現出一種潛意識中“自我”和“外來客”認識的“文化觀念”。以往有朋友說,“巢湖話不好聽,土”。巢湖人常說“一句話讓人笑,一句話讓人跳。”這句負面評論,有人也不愛聽。不過,請看,“土”是與誰比。如果一個人從未出過門,此人又如何知道自己的語言與别的語言有什麼不同呢?南京人講南京話,上海人講上海話,廣東人講粵語。大家都是各自操着“方言”,為何會有土氣或者難聽與否的差異?難以否認的是,吳侬軟語有着其獨特的江南韻味,廣東話也是“雷雷偶偶”“别樣的”好聽。可是,細細一想,方言卻也象征着一個地區的自我認知。

巢湖的近鄰蘇州,有着頗為自豪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昆曲,這一昆曲攜蘇州評彈将蘇州文化帶到中國大地,甚至走出國門。上海話,也是老上海們打心底裡自豪的遺産,也是“老上海”的重要認同。溫州人走出國門,識得溫州口音就知道是做生意的同鄉一樣,廣府、潮汕兩大方言的廣東人也是憑着“下南洋”的意志艱難打拼,走遍天下,粵語歌更是紅遍大江南北。在這些地區的人們看來,方言是他們聯系家族情誼與尋找文化根基的重要依據,是地方文化精神的象征。同樣,巢湖方言也是我們從記事起便會說會講的母語、家鄉話。面對這些強勢的地方方言,無需比較也無需得出“雅俗”與否的判定。

七巧木闆來曆(老家巢湖方言背後的)3

文化不分上下,方言沒有洋氣與土氣。在外人看來,它是洋氣,在你看來,未必如此。語言,是一個地區的文化象征,更是應當得到保護、弘揚的内容。這并不是說,大家都去學方言,放棄普通話,而是再認識方言在維系文化根基與展現文化影響力的作用。當然提升語言影響力,讓大家更加關注方言,需要提升整個地區的文化影響力,這一點或許因為“店小力薄”難以完成。可如果,自己不去維護愛護傳承,能指望别人尊重?

再者,方言雖有不同,但也包含了相似之處。這種相似之處也往往是來自于共同的文化之下的語言例證。舉個小例,巢湖人将鞋子稱“hai (第二聲)”,四川、雲南以及廣東方言也都有類似的發音。關于逛商場,巢湖人講“上街(gai)”,西南多地方言都有類似發音。巢湖人常講“飽漢不知餓漢饑”,廣東民諺“同人唔同命,同遮唔同柄”講的也是不同人的境遇不同,都着重換位思考。講到維持人際關系,巢湖話說“人情如意做到位”,廣東話講“先敬太公,再敬喉嚨”。批評人做事不踏實,排場做的好,巢湖話說“勢子正,做的垮”,廣東話說“有姿勢,冇實際”。

七巧木闆來曆(老家巢湖方言背後的)4

看似隻是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常識和道理,但是這些相似點正是反映存在在不同方言,乃至不同語言中所共持的價值觀念和抉擇。文化的不同與多樣固然明顯,但是這種不同點不應湮沒存在于不同方言當中所共有的為人處事原則。這些是大家享有的話語“最大公約數”,也是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的基礎。雖然解決文化沖突,不是單單理解這些“咬文嚼字”的相似處。可是,文化之間的衆多沖突和矛盾也往往發生在對于共同觀點和價值取向的忽視。

七巧木闆來曆(老家巢湖方言背後的)5

方言,是拼成文化的一塊七巧闆,沒有它不完整。同時,它本身也是一塊包羅萬象的七巧闆,融合了心理、經濟與社會因素。在現如今的社會,文化交流與沖突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寬廣度。對語言的再思考,或許可小小的改變一下大家之間的你來我往。那麼,請多多理解别人的口音,也不用刻意遮掩自己的方言。

最憶是巢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