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晚上耳朵發熱是陰虛還是陽虛

晚上耳朵發熱是陰虛還是陽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09:57:36

晚上耳朵發熱是陰虛還是陽虛(人體恒溫的秘密藏在耳朵)1

體溫恒定帶來的好處不言而喻,比如天氣變熱,人體通過排汗就能降溫。近日,一項新研究發現,人體“恒溫”的秘密或許藏在耳朵裡。

晚上耳朵發熱是陰虛還是陽虛(人體恒溫的秘密藏在耳朵)2

《生命時報》結合研究采訪專家,解讀人體的“出廠溫度”,告訴你體溫和免疫力之間有哪些關聯。

受訪專家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神經科教授 趙建國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 楊力

人體“恒溫”機制藏在耳朵裡

近日,發表于《自然(Nature)》一項由葡萄牙裡斯本大學團隊參與的國際聯合研究,借助耳化石揭示了恒溫動物的起源。

晚上耳朵發熱是陰虛還是陽虛(人體恒溫的秘密藏在耳朵)3

之所以人類和一些動物能保持體溫恒定,秘密藏在耳朵内的一個小“零件”——半規管。

半規管是人類内耳中負責平衡感的器官,也是前庭系統的一部分,3個相互垂直的半規管可以感知3個方向的旋轉動作;而内耳中的耳石,則能感知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加速。

晚上耳朵發熱是陰虛還是陽虛(人體恒溫的秘密藏在耳朵)4

半規管中被稱為内淋巴的粘性液體,通常溫度越低,内淋巴越粘稠。

對冷血動物(變溫動物)而言,體溫低,意味着半規管中的液體難移動,因此半規管進化得相對更寬;而恒溫動物的内淋巴液粘稠度下降,半規管則進化得窄一些。

研究在分析64個已滅絕物種和243個尚存物種,共341種動物耳中的半規管結構後發現,哺乳動物進化成溫血動物(恒溫動物)的時間,可能比既往研究預估得晚一些,但進化時間卻快很多。

結果表明,一些已滅絕下孔類動物(哺乳動物的祖先)在三疊紀晚期,即2.37億年~2.01億年前,内耳道形狀發生突變。據科學家推測,溫血動物出現于2.33億年前。正是這種内耳結構的轉變,哺乳動物體内有了“恒溫機制”。

當有了“恒溫系統”,人類及哺乳動物能通過自身的高代謝維持體溫,并且不受環境影響。但是,蜥蜴、鳄魚等冷血動物(變溫動物)就不得不采取曬太陽、冬眠等策略來取暖或恢複體溫。

此外,溫血動物比冷血動物遷徙的距離更遠,行動速度也更快。

身體是如何“控溫”的?

在基因進化和機體活動的雙重選擇下,下丘腦将人體的“出廠溫度”設置為37℃左右。通過調節産熱和散熱,維持體溫正常。

當皮膚感受器接受冷、熱信号時,傳遞到下丘腦,下丘腦就會相應作出血管收縮(需要産熱)、擴張(需要散熱)的指示,這就是身體打冷戰和出汗的原因。

在“控溫系統”幫助下,體溫保持在穩定範圍。即使偶爾波動,幅度也不超過1℃,變化趨勢受以下因素影響:

  • 時間:清晨6點左右體溫最低,午後4~6點達到最高;
  • 激素:女性月經前及妊娠期體溫稍高,與性激素分泌有關;
  • 年齡:老人因新陳代謝減緩,體溫偏低;
  • 情緒:精神緊張、激動時,體溫最多會升高2℃;
  • 狀态:高溫環境下劇烈運動、勞動或進餐後體溫會略升高。

晚上耳朵發熱是陰虛還是陽虛(人體恒溫的秘密藏在耳朵)5

從醫學角度講,“正常體溫”是一個數值區間。以成年人為例,不同身體部位的溫度略有差異:

  • 口腔溫度(舌下測溫)是36.3~37.2℃;
  • 直腸體溫比口腔體溫高0.4℃;
  • 腋窩溫度比口腔溫度低0.2~0.4℃。

其中,肛門溫度最接近體溫。

高燒、低溫都可能傷害免疫力

體溫高低有個“安全範圍”,升高或降低都可能影響免疫力。

人之所以會發燒,正是由于免疫系統和體溫控制系統的雙重調節。它既是一種疾病症狀,又是機體抗感染的保護性反應。醫學上3種情形可判定為發熱:

  • 口溫>37.3℃;
  • 肛溫>37.6℃;
  • 一日體溫變動超過1.2℃。

以口腔溫度為标準:

  • 低熱:37.3~38℃;
  • 中等度熱:38.1~39℃;
  • 高熱:39.1~41℃;
  • 超高熱:41℃以上

當體溫改變與常溫相差3~5℃左右時,對人體大多數功能的影響并不顯著。但高熱會對各器官組織産生一定影響,對神經組織損害尤為明顯。例如,體溫超過42.5℃時,可導緻腦細胞不可逆損害。

和發燒相比,大多數情況下,體溫略低對身體沒有太大損傷,但可能導緻免疫力偏低。日本醫學博士石原結實曾在《36.5℃決定健康》提到,體溫每下降1度,免疫力就會降低30%以上。

體溫低通常說明基礎代謝率比較低、血流放慢,白細胞工作效率相應降低,因此即便發現如病毒、細菌等,反應也會變得遲緩。

晚上耳朵發熱是陰虛還是陽虛(人體恒溫的秘密藏在耳朵)6

造成體溫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測量方法、生理、病理因素等。測體溫的方式和部位也會影響到體溫測量的準确性。

  • 生理性體溫低:常見原因是運動少、壓力大、長時間待在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造成體溫調節中樞不敏感。
  • 病理性體溫低:可能是各種内分泌腺體的功能低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或營養不良等導緻。

4種時刻最好讓體溫“低”一些

寒冷會使細胞分裂慢,新陳代謝也随之減速,因此衰老會來得晚一些。生活中,建議大家幫身體适度“降溫”:

飲食

低溫烹調;少吃偏熱的食物,如麻辣燙、火鍋等;飯吃八分飽。進食越多,産生的熱量也越多。

睡眠

夜間睡眠是“低溫養生”的好時機,杜絕熬夜,每晚要确保7~8個小時睡眠。在燈光中入睡會導緻體溫上升,使人體産生“光壓力”,影響正常代謝功能,最好在黑暗環境中入睡。

環境

室内可擺放吊蘭、水仙、茉莉等盆花或盆景,以降低環境溫度。

運動

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極拳等慢運動,遊泳也值得推薦,因為在水中消耗的熱量明顯高于陸地。▲

本期編輯:張宇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