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濟南溫度持續走高,“火爐”威力逐步顯現,開空調、喝冷飲各種降溫辦法用起來!其實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還沒開始,在三伏天裡才能真正體味到“苦夏”的含義。
中醫認為,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節,可能很多人聽說過在三伏天裡進行 “三伏灸”,卻不明白為什麼要在最熱的時候進行艾灸?究竟有哪些好處呢?對此,山東省立三院針灸推拿科白田雨主任進行詳細講解。
“三伏天”一般可以做什麼針對性的治療?
在最熱的夏天,尤其是三伏天針對虛寒性疾病進行的治療,稱為“冬病夏治”。最常見“冬病夏治”的治療是“三伏貼”,一般在每伏第一天進行貼敷,将辛溫發散的中藥貼敷于相應穴位,穴位局部有類似艾灸的溫熱感,甚至可以起泡,故又名“天灸”。除了“天灸”之外,更可以進行真正的艾灸——“三伏灸”,即在三伏天進行艾灸治療,與“三伏貼”既有異曲同工之妙,又可以互相補充,互相強化。
“三伏灸”适合哪些人群?
在中醫來看,“三伏灸”适合一切陽氣虛衰的人群,比如伴有手足發涼、少腹冷痛、畏寒喜暖等一切陽氣虛衰、寒邪侵襲之證;頸肩腰腿痛、腸炎、胃痛、陽痿、早洩、卵巢早衰、痛經、不孕症等,還可以用于強壯身體及養生保健。
常見的“三伏灸”有哪些?
一般推薦督灸,因為督灸施術于背部督脈區域,可以覆蓋上中下三焦,貫通陽脈之海,促進體内陽氣的流通,不僅可以峻補元陽,而且因為貫通了三焦,陽氣可以在體内循環往複,而不至于陽氣郁積,虛火上炎。簡而言之,即可補陽,又可避免上火。對于婦科或消化、生殖系統症狀顯著的患者,還可以進行沖任灸,以直達病所,或與督灸交替使用,效果更佳。此外,還可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臍灸、腹灸、八髎灸等各種灸法。
多久一次?幾次一個療程?
需根據患者具體體質及病情确定治療頻次及治療次數。一般而言,陽氣虛衰明顯,又無虛火上炎之慮,且體質尚可耐受治療,可以一周艾灸2-3次。病症較輕,或虛火上炎明顯,或以養生保健為目的,可以一周至十天艾灸一次。總的療程一般也要根據病情輕重及患者反應而定,一般需要進行艾灸5-10次。
個别病情較重的患者,在“三伏灸”前的6月21日“夏至”日(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即可開始艾灸。“夏至一陰生”,夏至以後雖然陽氣旺盛至極,但陰氣漸起,為陰陽之氣轉換之時,此時進行“夏至節氣灸”,扶陽散寒之力尤巨,可達事半功倍之效。三伏以後,可繼之“節氣灸”以緩補元陽,鞏固療效。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小蒙 通訊員 曹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