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晚,羅大佑以“童年”為名,舉辦首場線上演唱會。圖/羅大佑視頻号演唱會截圖
5月27日晚,這個初夏之夜,因為羅大佑和孫燕姿線上演唱會同時開唱,短視頻平台又熱鬧了一番。在崔健、周傑倫之後,“今晚你聽羅大佑還是孫燕姿”再次刷滿了朋友圈,據稱有超過兩億人在線圍觀。
“羅大佑是70後的青春,孫燕姿是90後的青春”,兩台隔空PK的演唱會,“青春”與“懷舊”卻成了共同主題,在這個夏夜裡共同為兩億人講述了一個“光陰的故事”。
回想多年以前,我拿着1600元一張的内場票聽周傑倫在成都體育中心的現場演唱,聽到一半出來,看到很多沒有票的年輕人在場外和大屏幕上的影像合唱。而今,這樣的場景也已經成為了光陰裡的故事,可能不會再發生了。
而今,我們可以很方便地通過手機觀看,聽崔健也聽周傑倫,甚至是在羅大佑和孫燕姿之間來回切換。
說“我們”有點奇怪。實際上,很少有人會同時看羅大佑和孫燕姿。這不是技術問題,這關乎認同,關乎“你是誰”。
通過手機直播,每個歌迷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歌手。因為疫情,現在不能舉辦線下音樂會,這當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這“不得不”的被動,也很有可能完成了一次主動創新:今後,視頻直播可能會成為演唱會的主要形式。
線下演唱會成本很高,除了門票,還要想辦法拉贊助,演出商才能略有盈利。疫情之前的幾年,演唱會就已經越來越少了——盡管我們總是聲稱現場的魅力永遠無法取代。
可以預見,即便疫情結束,人們生活完全恢複正常,對歌手和演出商來說,視頻直播仍然會是最有吸引力的演出方式。
視頻演唱會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觀衆不用掏錢買票,拿着手機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觀看,歌手也不需要花那麼大精力來回奔波。過去一場演唱會最多兩萬觀衆,現在的視頻演唱會則可以幾百萬,幾千萬乃至上億。這讓人很難拒絕。
5月27日晚,孫燕姿舉辦線上唱聊會。圖/孫燕姿抖音直播視頻截圖
在已經舉行的直播中,崔健是一個标志。作為嘗試,崔健的演唱會設計可以說是失敗的,演唱會之前安排了很長的訪談環節,幾乎耗盡聽衆的耐心。但這一幕也很有象征意義,這告訴我們,“視頻演唱會”時代到底是誰說了算。
十幾年前,崔健來成都演出,一家媒體報道的标題是“坐着聽是可恥的”。現在,我們甚至已經無法保持坐姿,而要躺下了。
崔健之後,視頻演唱會開始變得順滑了。在成都小酒館,我和很多朋友一起看了羅大佑此次視頻演唱會,播放模式仍然隻有“豎屏”一種。
主辦方也不太會考慮有人會通過投屏來看視頻演唱會,因為,這種“藝術形式”是完全為手機服務的,為“一個人”服務的。其最佳的觀看方式,就是一個人拿着手機,最好戴着耳機,獨自沉浸其中。
這就是視頻演唱會的本質:你要一個人獨自享受,你要在此時和世界“隔離”,你會因此更加幸福。當然,你也能夠和你喜歡的歌手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即時點贊,或者發彈幕。
這種設計,最初自然是受疫情影響,但也并非完全出于偶然——移動互聯時代,我們不是越來越習慣“一個人”了嗎?
看起來,視頻演唱會可以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但在空間上卻強化了人與人的距離感。就這個意義上說,視頻演唱會是“最孤獨的藝術”。想想吧,在電視直播時代,最起碼還能一家人一起觀看呢。
而且,技術進步日新月異,多年以後,我們會不會像懷念現場演唱會一樣,也會懷念起手捧手機圍觀羅大佑與孫燕姿隔空PK的這個初夏之夜呢?
撰稿/張豐(專欄作家)
編輯/遲道華
校對/劉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