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杜甫的一首詩評,把初唐四傑的名聲傳播開了,作為初唐四傑都有自己的故事和代表作,王勃以一篇《滕王閣序》名傳千古;駱賓王的《讨武曌檄》,也讓他青史留名。而對于四傑中的另外兩位,楊炯與盧照鄰,大家可能就不是那麼熟悉了,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楊炯。
楊炯生活在650年到693年間,字令明,華州華陰人。他是唐代有名的大臣,文學家。
他的一生可以這樣概括:一、年少成名,待制弘文館;二、中年得意,任職東宮;三、無辜株連,貶谪梓州;四、再出長安,終老盈川。
那我們就按照這樣的故事線索來認識一下楊炯。楊炯的一生可謂短暫,隻活了40多歲,但是幸運的是,他成名得早。所以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果然是有道理的。
一、年少成名,待制弘文館;
楊炯是屬于少年成名的那一類。他在9歲時,應弟子舉及弟,被舉神童。經過兩年待選,在唐顯慶六年,楊炯11歲時,即被征召到弘文館待制,也就是預備官員了,雖然沒有被授予實職,但是已經可以領一份俸祿。或許是因為他确實年齡太小,或許是因為年齡太小不懂人情世故,他在弘文館一呆就是16年,如果不是因為年少成名的話,可能很多人就被這16年完全磨光了人生。
随着年齡的增長,他也發現跟他一起待制的人換了一茬又一茬,隻有他依舊如故。每一個少年都是高傲的,沒有經曆過社會的毒打,往往不知禍從口出。楊炯也吃過這樣的虧。在他待制弘文館時,有時遇見上朝的官員,就跟身邊的人開玩笑說:“每見朝官,目為麒麟楦”。“麒麟楦”為何物?唐朝人稱演戲時裝假麒麟的驢子叫麒麟楦;比喻虛有其表沒有真才的人物。他是在暗諷有些屍位素餐又不學無術的官油子,結果就被人暗記在心,可能這也是導緻他待制16年的原因之一。
在後來,他覺得自己再不努力争取的話,可能一輩子就要在這裡終老,最終又拿起了手中的筆,創作了《青苔賦》和《幽蘭賦》,并寄贈給自己的師長好友以表心意,希望得到提攜。
他為了前程,在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又一次參加了制舉考試,這次被授予了秘書省校書郎一職。這是一個正正經經的九品芝麻官,主要工作就是給皇家勘校典籍,這對于楊炯來說,簡直是一種折磨,他不想自己的才能埋沒在浩如煙海的尋章摘句中。
二、中年得意,任職東宮
時間總會給人機會,隻要你是真正的有才能。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也許上一朝皇上棄如敝履的腐朽,正是下一朝皇帝視若珍寶的人才,所以每一個太子都要為自己日後登基儲備人才。在唐永隆二年(681年),經中書侍郎薛元超推薦楊炯為崇文館學士,永淳元年(682年),楊炯被擢為太子(李顯)詹事司直,充弘文館學士,掌太子東宮庶務。經過秘書省6年時光的打磨,楊炯收起了自己的棱角,也在友人的推薦下,進入了太子的視野,迎來了人生的一次騰飛,從九品末僚一躍而成為太子詹事司直,而且還充任聲望甚隆的崇文館學士,開始了仕途上的一大騰躍。詹事司直這個官職是正七品,相對于他原來的校書郎來說,可以說是連升五級了,并且這個職位可以說是太子府的核心官員了,掌管東宮内務,還有府兵,對于太子來說頗為重要。然而這樣的好日子并沒有繼續多久,他就迎來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三、無辜株連,貶谪梓州;
楊炯生活在武後幹政時期,當時有許多大臣對于武後頗為不滿,認為其竊取了大唐正室,唐永淳三年(684年)九月一批忠于皇室的舊臣起兵讨伐武後,其中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就是讨伐武則天的一個急先鋒。不過楊炯不是因為與駱賓王并稱初唐四傑而被牽連,而是因為他的堂哥楊神讓,也加入了徐敬業讨伐武則天的大軍,最終兵敗,導緻伯父楊德幹父子被殺。在古代這可以算得上是謀逆,可以株連九族的。幸好武後還沒有大開殺戒,隻是把楊炯貶到梓州,還給了他一個司法參軍的小官,不能不說是網開了一面。
在被貶梓州四年後,楊炯在唐天授元年(690年)又被召回洛陽,武後讓他與宋之問一起分直習藝館,掌管教習官人書算之類的工作。雖然在此期間,他的官職不高,心中也頗為抑郁,但是對于武後他一直心懷感激,如果不是武後開恩的話,他别說擔任官職,可能都要墳頭長草了。在此期間,他寫了《老人星賦》、《孟蘭盆賦》等一些歌頌皇恩浩蕩的文章,可以說是對武則天盡情頌揚。
四、再出長安,終老盈川。
或許是他歌功頌德的文章起到了作用,在武則天正式登基的第三年,楊炯得授盈川縣令,并在任上去世。楊炯出任縣令後,遠離朝廷紛争,也不用再去歌功頌德,可能也是自知去日無多,他一心勤政愛民,興修水利,建築塘田,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然上任一年之後即去世,時年不過44歲。地方百姓感恩其功績,自發修建祠堂來祭祀他。盈川村(原盈川故址),村邊建有楊公祠一座,内有楊炯塑像,楊公祠内舊有對聯:“當年遺手澤,盈川城外五棵青松;世代感賢令,潑水江旁千秋俎豆。”楊炯也因為這短暫的地方任職,而被稱為楊盈川。
楊炯的一生就此終結,但是楊炯的故事卻不會終結,他的文章和轶事會一代代流傳。關于他的故事,其中一則是跟初唐四傑的排名有關。“王楊盧駱”的叫法,在楊炯還活着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楊炯不服氣地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後。”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誰也不甘屈居人後。對于愧在盧前,隻是自謙之語,而恥居王後,則是内心真實的寫照,可能真實的想法就是我應該排第一。
楊炯的詩,最有名的當屬《從軍行》
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阙,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甯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一開盛世大唐之景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