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鎖的起源
魯班鎖譯名孔明鎖,
源于中國古代建築中首創的榫卯結構
那麼,什麼是榫卯結構呢?
榫卯,是在兩個構建上
采用凹凸部位相結合的一種連接方式
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
特點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釘子,
利用卯榫加固物件,
體現出中國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中華藝術宮
位于上海的中華藝術宮
采用了榫卯結構的原理
相傳春秋時代魯國工匠魯班
為了測試兒子是否聰明
用6根木條制作
可拆可拼的玩具
然而...
兒子忙碌了一宿,終于拆開了
後世人就統稱此玩具命名
【魯班鎖】
三國時期一諸葛孔明
根據八卦玄學的原理
因此也叫孔明鎖
發明了一種交通工具
名為“木牛流馬”
孔明鎖,不用釘子和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的連接支撐,就像一張紙對折一下就能夠立起來,展現出一種看似簡單,卻凝結着不平凡的智慧。
每個鎖都有屬于自己的名字
譬如最少的六通鎖、九通鎖等
孔明鎖,之所以叫鎖
一個完整的鎖是不容易拆開
每個鎖都有一個隐藏的鑰匙
當鎖打開後,
會發現每個形狀都不盡相同
如何将這些小塊組裝成一個鎖
非常考驗寶寶們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的哦~
孔明鎖類玩具繁多
形狀和内部的結構各不相同
一般都是易拆難裝
拼裝時需細心觀察、思考
分析内部結構
有利于開發大腦、靈活手指
是一種很好的益智玩具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