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這個詞,越來越變味,如今看到就要警惕。”
——非常解讀
很多詞彙在誕生之日起就站在鄙視鍊頂端,比如“特供”。
什麼是特供?中國古時各朝代的禦用貢品,那鐵定是特供,老百姓隻有瞻仰的份。
到了近現代,一些特别高檔的白酒、煙、茶成了特供。
可自打進入電商時代,這個特供就開始變味了。
特供,怎麼就從人見人愛變成了過街老鼠了呢?
電商特供的本質是什麼?
“同牌子的一款電視機,樣子和功能介紹一模一樣,線上線下型号就差一個字母,但價格居然差了這麼多?”陸先生看中的這款60寸電視,實體店售價7999元,電商售價4999元。但經過仔細對比後,發現兩者的區别在于,實體店這款是日本原裝面闆,而電商款則是4k液晶面闆。
不單是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等大宗電器均存在着很大差價的電商特供和實體店款。按照商家的說法,這是為了保護實體經銷商,因為電商款都要真刀實槍拼價格,而實體店則更注重品質和服務。
真的是這樣嗎?恐怕商家隻劇透了一半,沒有告訴你的那才是玄機。
電商的價格戰一直在繼續,可這麼多年後大家還會通過犧牲利潤,來分食線上的市場份額嗎?
不可能!所以商家推出電商特供的本質,就是要縮減成本。例如大宗電器,在線上線下型号外觀雷同的基礎上,線上款會用廉價零部件代替優質零部件,例如液晶屏、壓縮機、電機等等。
不單是電器,包括服飾、鞋類等,隻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電商特供款的品質總歸是要差于實體店款的。
尤其是直播帶貨,那些客單價并不高的商品很有可能也是電商特供來的貨色,上當後想要退換貨實在是太難了。
需警惕特供的似是而非
不得不說,商家們在研究線上線下“差别供貨”時,是做了很大功課的。因為明擺着有核心零部件的區别,所以按理說應該做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型号。
但巧妙的就是,就是要把外觀做成一模一樣,就是要把功能描述寫的一模一樣,就是要把型号設置得高度相似,這樣絕大部分消費者會認為,這就是同款。
即便收到貨發現不是同款,描述的是電商特供款,也沒有多少不适感,因為消費者對“特供”“專供”一詞本身就有一種趨同認知。
其實現在已經不隻有電商還在玩特供,這種模式還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我們很熟悉的奧特萊斯,OUTLETS的字面意思是“出口或出路”,官方的釋義是各大奢侈品牌用來處理過季、下架、斷碼商品的購物中心。
可事實上,近些年奧特萊斯屢次被消費者告上法庭。消費者控訴的理由無外乎幾種:虛假廣告、虛假折扣信息、誤導性價格。
很多消費者發現,一些大牌會生産一些特殊商品專供奧特萊斯,而這些商品從未在其零售店賣過,那麼所謂的折扣信息到底是哪來的?
有數據表明,85%的奧萊貨都不是專賣店撤下的商品,而這些特供貨無論是用料還是工藝,都比專賣店差了無數個檔次。
◆
特供價廉質次的秘密早已被揭開,但這樣的小九九依然經久不衰,割了一波又一波韭菜。
到底是消費者太蠢,還是商家太壞?唉!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