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豬八戒吃西瓜的形象讓人記憶猶新 資料圖
剪紙動畫片《豬八戒吃西瓜》中可愛又可氣的豬八戒,《狐狸學老虎》中親切的工藝布老虎,這些70後、80後讀者心中的動畫形象,都有一個相同的“爸爸”——已故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美術設計兼導演、當年的美影廠三劍客之一詹同(1932~1995)。詹同的動畫,可謂實打實的”原創”,全憑中國傳統藝術手法為工具。正在進行中的上海書展上,有一套朝華出版社新出版的《詹同精選集》,集中了詹同任美術設計的十冊漫畫,《動物園》《不聽話的山羊》《烏鴉和狐狸》等等,當年的小朋友、如今的大朋友耳熟能詳的故事都包括在其中。
爸爸“玩”動畫
詹同是“動畫大師”,他還有另一個鮮少為人知曉的身份:中國著名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之孫。從火車到動畫,跨度不小,卻一樣惠于百姓。
圖說:詹同 資料圖
詹同原名詹同渲,出生在北京,并在那裡度過了幼年和學生時代。那時給孩子看的圖畫書極少,所以家家戶戶貼的年畫,成了他僅有的欣賞對象,他對于傳統美術作品的感覺與興趣,自是從娃娃抱鯉魚、大戰紅孩兒這些主題中慢慢産生的。1952年,詹同考入中央美院,在蘇聯油畫大行其風的時候,他倒是熱衷于中國民間藝術,也因此被許多人批評。1956年,出于對漫畫的喜好,詹同被分配到了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由此,從1950年代到1990年代,上海美影廠的諸多美術電影形象都與他有關。《人參果》《金猴降妖》中的兩個截然不同的孫悟空,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同行眼裡,詹同是一個愛玩,會玩的人,到了晚年也是玩心不改,并通過手上的畫筆将其呈現給讀者,他筆下的角色,無不充滿童趣,大朋友小朋友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詹同所言:“畢竟,動畫和漫畫的作者,大多要有顆童稚之心,起碼也懂得以及善于幽他一默。”
兒女接衣缽
此番新出版的《豬八戒吃西瓜》,其實是詹同之女、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的美術師詹螢依照當時畫稿留下的模糊不已的掃描件,盡最大力量複原勾勒出來的,“整個過程,就像跟着爸爸學畫一樣。”詹螢說。詹同教女兒畫畫從來不在未完筆時多置一詞,畫完了,讓詹螢自己先瞧,待她自己發現有哪些可以改進之處,詹同再做指導。詹螢說爸爸常常和她講:“女孩子長得難看一點沒關系,字一定要寫得漂亮!”所以,詹螢的書法很不錯,中國書法線條上的力量運用到繪畫中,相得益彰。
圖說:詹同所繪的烏鴉與狐狸 資料圖
姐姐詹螢因為畫風與父親極為相似,而曾經遭弟弟詹詠的“抵制”。詹詠說:“我不做爸爸的翻版,要多學會本領,最後再學爸爸的精髓!”詹詠的畫風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受日式漫畫的影響。對此,詹同頗多遺憾,卻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在父親過世之後,母親告訴詹詠,父親一直擔心他浪費太多寶貴的時間,想把他大半生的經驗和教訓告訴詹詠,讓孩子少走彎路,可惜那時候詹詠根本不懂父親的良苦用心。“或許他相信我有自己的考慮,欣賞我的志向,隻期盼我能早點領悟……可是那時我為年少輕狂所誤,現在隻能從他留下的繪畫作品、文章、書籍以及記憶中去體會諄諄教誨了。”《詹同精選集》中,詹詠為其做了圖書文字上的潤色。
圖說:詹同抱着詹詠 資料圖
《詹同精選集》這套書的整個編撰過程,宛如姐弟倆和親愛的父親隔着時空的一次精神交流,是一次特别的合作。(本報記者 徐翌晟)
馬上評|書展描摹上海
上海美影廠的動畫大家詹同,描摹出人見人愛的豬八戒。作家葉辛,以文字描繪出對多年來對上海的深深眷戀。創辦了“中國原創音樂榜”的資深媒體人徐冰,以一本《中國進行曲:流行音樂四十年回眸》,勾勒出誕生在上海的流行音樂簡史……正在如火如荼、不畏風雨地舉行着的上海書展,勾畫出我們熱愛的上海。
頗多愛上海的作家,以手中紙筆展現心目中上海的美好,表面上看是衣食住行,實則也是文化地圖、精神版圖。擅以文字為上海畫肖像的已故女作家程乃珊被作家趙麗宏稱為“上海的女兒”。“上海女兒:陳乃珊”紀念文集在書展首發,讀者沿着樓梯排到了2樓,200套書現場售罄。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也熱衷以文抒懷。無論是《閱讀者》,還是《壹字讀城》,都展現了百姓對這座城市的深情。 想要了解上海但不懂上海閑話的讀者,也可以在書展上覓到首發的《錢程帶侬白相新上海》,由18條地鐵線串聯上海各大景點,了解人文曆史、民俗民風、非遺傳承、名人轶事……
上海書展,本身也是一本可以打開、看懂上海的“書”。(朱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